如何矯治港澳臺籍服刑人員,這是一道嶄新的課題。由于他們的人生經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念與以往服刑人員有許多不同,這對干警的執法水平、管理水平和政策水平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透過下面三個真實的小故事,能讓讀者感受到上海提籃橋監獄的干警,在使用法情交融特殊矯治方法時的良苦用心。
【故事一】一個電話消除疑慮
“老婆,你好嗎?”
“阿發?阿發,電話哪里打來的?”
“哈哈,放心吧,隊長允許的,這里的監獄很文明。不僅架通了境外電話,還要求我們定期與家屬聯系,溝通感情。”

阿發與老婆打電話那種興奮勁兒與入監時那郁悶、煩躁的情緒判若兩人。
阿發第一天進入監獄,與周圍的環境就很不協調。對規定時間的起床、吃飯、洗澡等生活起居都不習慣,說這是個人自由,你們能管得那么死嗎?管教干警嚴肅地對他說,這是監獄,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監獄也不可能那么隨便。一天,他見到其他犯人與家屬在通電話,便不耐煩地說:為什么他能打,我不能打。管教干警說:罪犯與外界通電話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不因為你是香港籍犯人,就可以限制你的權利;也不因為你是香港籍犯人,而可以打破規定。
阿發對干警的解釋裝作不理解,一味強調今天就要打電話。他的態度幾乎近似無理取鬧。
“如果有急事、特殊情況,可以特殊辦理。先通電話,后辦手續。但你不屬于這種情況,必須嚴格按規定程序辦事。”干警仍用平和的態度來說服他,“你盡管可以放心,只要是新入監的犯人,我們都會在規定時間內讓你們盡快與家屬取得聯系”。
阿發從小生在香港,長在美國。深受西方思想的教育和影響,處處強調個性化,表現出很強的自我意識,行為處事比較張狂。他的犯罪就是無視法律,私心膨脹的結果。
得知監獄有如此多的規定來束縛自由,他情緒極為不滿,嘴里不停地嚷哩嚷聲,還隨手亂甩東西。
對這種無理取鬧的犯人,干警并沒有采取簡單或粗暴方法,而是盡量化解他心中的疙瘩與不滿??紤]到阿發是香港籍犯人,對大陸尤其是對社會主義監獄制度知之甚少。就主動給他講解一個罪犯在服刑期間的權利和義務,并發給他一本《監獄服刑人員行為規范準則》。
第二天一早,他帶著顧慮對干警說:為什么對香港籍犯人與家屬聯系的要求這么多,制度這么嚴?干警馬上拿出大陸罪犯打電話的審批單給他看。但是阿發眼睛顧盼四周,半信半疑。干警隨便指著一個犯人,對他說:你看這里哪個犯人打電話時沒有經過審批的?阿發隨手指了一個犯人。干警馬上把該犯人打電話的審批單拿出來擺放在他面前,他看著大陸犯人與他的審批單一樣,頓時啞口無言。
這時,干警拿出另一張打電話的審批單,讓他在上面簽字,并說:你與家屬通電話的手續今天已經辦妥了,晚上你就可以與家人聯系了。此時,他感到自己有點過分了,默默地低下了頭,聲音輕得像蚊子叫:隊長我錯了。
那晚他與老婆通電話講了許多,還說這里的隊長真文明,真有水平。
【故事二】救死扶傷法中見情
警車呼啦呼啦地響著警笛,從監獄的大門沖出,直往市級某醫院,車內坐著一名犯人在三名干警的陪同下去看眼病。
三比一的警囚配備,當然首先是為了安全,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監獄對一名犯人健康權的重視。
鄧某某雖說是澳門籍犯人,自然和大陸籍犯人一樣,享受著每年一次的體檢和發生疾病及時醫療的權利。監獄醫院對他每況愈下的眼睛視力十分重視,幾次詢問他導致眼疾的原因。起先他不愿意講眼疾的經過,生怕別人看不起他。醫生說:你不說出原因,很難對你的眼睛對癥下藥進行一番醫治。他被獄醫的誠意所感動,就吞吞吐吐地把原在外面做生意與人糾紛打架的事說了出來。犯罪進了監獄后,本想隱藏這段不光彩的事情,可眼睛卻不爭氣,紅腫,眼球脹痛,一天天視力退弱,造成視網膜脫落。獄醫診斷后說:我們醫療條件有限,應盡快到社會上的大醫院去治療。
一個犯人到社會上的醫院去看病,會遇到許多不安全的因素,況且鄧某某還是個背負著十四年刑期的詐騙犯,需要監獄局、監獄等多方面的外出手續。鄧某某歉意地對干警說:就算了吧!干警說: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會幫你努力。
某市級醫院的醫生知道監獄有犯人來看病,提前在大門口等候。等警車一到,就引導一條道,徑直走進眼科病房。主任醫生通過眼部B超等科學醫療設備的檢查結果,暫時下了結論,發病的左眼僅存微弱光感,很難有恢復的希望。囑咐他平時要用眼衛生,保護好另一只眼睛。
回到監房,干警寬慰他,要他正確對待自己的眼疾和今后的生活。他對干警說:我手中的翻譯任務怎么辦?干警說:從現在開始,你翻譯勞役不定指標,你就憑自己的眼睛情況量力而行吧!他感激地說:我是一名服刑犯人,不參加勞動行嗎?干警說:你不要多想,勞動只是改造的一種手段,前提必須讓每一個犯人在獄內平平安安的生活。
鄧某某在上海長大,15歲那年跟著父母到澳門定居,后到英國讀書。學成后憑著流利的英語和熟悉上海話回到家鄉做生意。
干警就是看他有良好的英語功底,又能進行滬語溝通,把他分配到監獄的高等學府——翻譯室。
翻譯室需要英語基礎,更需要一雙好的眼睛,但干警從翻譯的進度和犯人健康的程度作比較,更維護犯人的健康權。一次干警從某醫學雜志上看到一則消息:某醫學院有一位教授提出,患視網膜脫落的病人,眼底沒有徹底的損壞,不需要進行眼球摘除手術。干警見到有醫好鄧某某眼疾的可能,心里一亮,馬上就與該醫學院的教授取得聯系。但是由于教授教學任務緊張和醫療設備等原因,無法來監獄幫他診斷,所以,干警不得不再次為鄧某某辦理繁瑣的出監手續。鄧某某得知后非常感動,用雙手緊緊握住準備帶他外出的干警說:我是一個觸犯祖國法律的逆子,沒想到能得到這里干警仁至義盡的幫助。我這一輩子不會忘記!
【故事三】藝術矯治先學做人
每年一屆的監獄服刑人員書畫美術作品展如期舉行,一副名為鄉村的油畫,十分令人注目。畫面以一片水杉為背景,尖頂的小屋,有小河、有木船,氤氳著一片寧靜安謐的氣氛。畫框左下方的作品卡上,介紹著作者的姓名、案由、刑期和習作的感想等,讓參觀者好奇的是,卡片上括號部分,寫著作者是中國臺灣籍。
財貴不好好地在臺灣老家揮舞彩筆,卻跑到大陸監獄里來一顯身手干什么呢?那年財貴興致勃勃地跑到大陸這塊古老的土地做發財夢,本想勤勞致富,沒想到首次與人合作就被人騙了。被騙了就應該好好吸取教訓,今后多長個心眼??伤麉s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以詐騙的方法,變本加厲,坑害更多無辜的好人。
他無法想象監獄狹小的地方,能度過他十年的刑期嗎?一天,監獄的改造小報刊登了一個通知。監獄要舉辦一期美術基礎培訓班,有興趣愛好的犯人都可以自愿報名。財貴把想學畫的想法告訴了隊長。隊長說:畫畫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需要克服困難,靜下心來認真的學習。他點點頭,懂得了隊長的意思,表示要去試試。
美術班的老師是一名擅長繪畫的干警,從點名中得知這期培訓班中有一位臺灣籍犯人,覺得好奇,當然也給了他特別的關心。對別人教一遍,對他卻要講兩遍;給別人臨摹指點一下就可以了,對他的習作卻會仔細地講解一番。每次看到老師在教學上對他的偏心,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剛進監獄時,他就有不少顧慮。自己是一個臺灣人,怕自己擾亂了大陸的經濟秩序被加重處罰,怕在監獄內改造被人鄙視遺棄。沒想到這里的隊長不僅沒有冷眼看待他,而是給了他許多特別的關照。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為隊長爭氣,把畫學好。
三個月的培訓班結束了,他的習作靜物和人物素描都獲得好評,還被破格錄用進入監獄服刑人員美術繪畫中心,成為一名專職學畫畫的犯人。
來監獄會見他的老婆,說什么也不敢相信,大陸的監獄有這么好的改造環境,還利用藝術的矯治手段來教育改造犯人,今后讓他們學有一技之長。財貴害羞地對干警說:我能不能把自己的習作送一幅給老婆。他老婆也向干警求情:我想帶一幅畫回去,給親朋好友看看。
財貴十分珍惜監獄為他們這些大墻內的“未來畫家”創造的環境,學畫進步很快,已能畫出十分逼真的水彩靜物作品。尤其是近一段時間來,學的油畫作品,把美國湯姆斯金風景畫臨摹得惟妙惟肖。他的水粉、油畫等作品參加了監獄局三年一屆的服刑人員美術作品展,參加了監獄每年一屆的服刑人員美術作品展,還連連獲得了等級獎項。
每當參觀者稱贊他的油畫水平時,他就提起干警常給他說的一句話:要學好畫,先要學會做人。
老婆從臺灣來信了,問他今后出監后有什么打算。他信心十足地回答,想回臺灣當畫家。■
編輯:曹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