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主辦的“第31屆國際地理大會”(31st IGC)于2008年8月12日至15日在北非國家突尼斯共和國首都突尼斯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地理學者出席了大會,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地理學者60多人。會議由突尼斯地理學會(ATG)組織。
經中國科協批準,中國地理學會發動和組織了由劉昌明院士、王穎院士、陸大道院士和秦大河院士等60多位中國大陸地理學者組成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這次盛會。代表團成員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教育部考試中心、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河南大學、遼寧師范大學、河南財經學院、上海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等單位。中國大陸地理代表團此行的主要任務有:廣泛參與大會及分會場的學術交流活動;競選國際地理聯合會新一屆執行委員會副主席;申辦2016年第33屆國際地理學大會;參加“第七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8月12日上午舉行了大會開幕式,大會組委會主席、突尼斯地理學會會長Adnane Hayder教授、大會組委會秘書長Ali Toumi教授、IGU執行主席José Palacio-Prieto教授、阿盟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主任M. Bousnina教授、突尼斯高等教育部部長L. Bou-oune教授,以及國際科協理事會(ICSU)和國際行星地球年(IYPE)的代表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第七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頒獎儀式。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共建我們的家園”。會議期間,共組織了三場大會特邀報告會,共邀請了九位國際著名地理學家做大會學術報告。其中,中國地理代表團秦大河院士應邀在大會開幕式后,做了題為“從中國和世界角度看氣候變化對環境的影響”的大會學術報告,報告內容豐富,充分反映了地理學家在開展全球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秦院士精彩的大會報告,贏得了世界各國代表的高度贊賞。與秦大河院士一起在開幕式后做大會報告的另外兩位專家分別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系Allen Scott教授和比利時Louvain大學地理與地質系Eric Lambin教授。另外兩場大會報告分別安排在8月13日和14日中午,報告人有被譽為GIS之父的加拿大地理學家Roger Tomlinson教授、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地理系Herman Van Der Wusten教授、倫敦大學學院Bartlett建筑與規劃學院 Peter Hall教授、法國Paul-Valéry大學Jean-Marie Miossec教授,以及J.R.Pitte教授和Asma B. Hamida教授。其中,Herman教授是第一屆IGU人文地理獎的獲得者,他的報告題目是\"建立地域權威:政治中心和首都城市的地理學\"。
大會期間舉辦的展覽是每屆大會學術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會展廳內,許多國家地理學會和有關機構展示了書刊、地圖和軟件等。中國地理代表團帶去了《地理學報》(英文版)等英文期刊和其他研究成果,以及中國申辦2016年大會和競選IGU副主席的宣傳材料、小紀念品等,受到外國朋友的歡迎。尤其是中國地理學會專門為本屆會議組織出版的《Recent Progress of Geography in China: A Perspective in the 21st Century》(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書,全面展示了中國地理學的近今發展狀況,免費贈送外國同行。《地理學報》編輯部姚魯烽主任、趙歆副主編參加了會議并負責中國地理代表團的參展工作。
會議期間,召開了“國際地理聯合會第22次全體代表大會”,有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代表、列席代表80多人出席了會議。中國地理學會對應IGU委員會主席王五一研究員(國家代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周成虎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秘書長張國友研究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國際地理聯合會執行主席José Luis Palacio-Prieto教授(墨西哥)、副主席Ronald Abler教授(美國)和秘書長Woo-ik Yu(柳宇桓)教授(韓國)分別主持。會議審議并通過了IGU執行委員會做的四年來的IGU工作報告、IGU財務報告,還通過了IGU關于修改章程的報告等。會議討論了增加會員年度會費事宜,調整了IGU下屬機構及其主席人選。原來的40個分支機構(Commissions and Task Forces)中有34個得以延續,6個被取消,又新增了2個。因此,新一屆IGU下屬36個委員會和任務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王五一研究員、周成虎研究員分別當選IGU環境與健康委員會主席和IGU地理信息科學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蔚東英博士當選IGU地質公園任務組主席。
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了新一屆IGU執行委員會。經美國、中國(北京)、韓國聯合提名,美國的Ronald Abler教授以高票當選IGU主席;韓國的Woo-ik Yu(柳宇桓)教授當選IGU秘書長兼司庫(連任);經中國地理學會提名,中國秦大河院士當選副主席。另外8位副主席是Irasema Alcantara-Ayala教授(墨西哥)、Giuliano Bellezza教授(意大利)、Ruth Fincher教授(澳大利亞)、Aharon Kellerman教授(以色列)、Vladimir Kolossov教授(俄羅斯)、Markku L L?yt?nen教授(芬蘭)、Michael Meadows教授(南非)和Dietrich Soyez教授(德國)。其中,Markku L L yt nen教授(芬蘭)已經連任兩屆IGU副主席,但由于上屆主席意大利Adalberto Vallega教授任期內病逝,無法以前主席身份(Past President)進入新一屆IGU執行委員會,所以上屆IGU執委會公推前副主席、芬蘭的Markku L L yt nen教授仍以副主席身份留任新一屆IGU執行委員會。這次秦大河院士當選新一屆IGU副主席(任期為2008—2014年六年),是我國地理學家第三人擔任IGU重要職務。自1984年中國地理學會恢復在IGU的合法席位以來,曾先后有吳傳鈞院士于1988—1996年、劉昌明院士于2000—2008年分別連任兩屆IGU副主席。
代表大會通過競爭方式,確定了2016年國際地理大會的主辦國。在2008年5月莫斯科IGU執委會初選的基礎上,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分別在代表大會上陳述了各自的申辦報告,經過充分醞釀,最后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確定了2016年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的主辦國,中國以30票比10票的絕對優勢,贏得了第33屆國際地理大會的主辦權。
大會閉幕式上,宣布了代表大會各項選舉結果,還頒發了IGU杰出成就獎和第一屆IGU人文地理獎。埃及M. S. Abulezz教授、匈牙利的Gyorgy Enyedi教授、德國的Hartwig Haubrich教授、波蘭的Leszek Kosinski 教授、俄羅斯的Vladimir Kotlyakov教授,以及荷蘭的Herman Th. Verstappen教授等六位國際著名地理學家被授予了杰出成就獎;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地理系的Herman van der Wusten教授榮獲第一屆IGU人文地理獎。
大會之前,在突尼斯舉辦了“第七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活動。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派代表隊參加了本屆競賽。每個代表隊由四名學生、一名指導教師和一名領隊組成。在國際地理大會開幕式上,舉行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頒獎活動,獲獎學生約占參賽學生人數的30%左右,其中金牌8名,主要由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選手獲得。中國地理學會在第二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的基礎上,選派了冠軍隊(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代表隊)代表中國參加了本屆競賽,結果雷辛和黎敏丹兩位同學雙雙獲得了銅牌。這是中國中學生參加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獲得的最佳成績,也是第一次獲得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