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產煤區
山西素有“煤?!敝Q,是我國最大的產煤省,其探明儲量、原煤產量和凈調出量分別占到全國的26%、26%和75%以上,山西的煤供應了全國絕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山西煤炭的特點是品種齊全、煤質優良,擁有所有牌號的煉焦煤,還有可供多種用途的動力煤與無煙煤。山西煤炭資源分布在全省80%以上的縣份,根據煤田分布與生產運輸狀況,主要包括三大基地和六個骨干礦區。
2.河北(包括北京)產煤區
河北煤炭資源主要分布于冀南、冀東和京西,絕大部分均已開發。冀南煤炭基地主要礦區為峰峰、邯鄲,冀東煤炭基地主要是開灤礦區,年產量均在1 000萬噸以上,其中開灤長期居于全國第二大煤礦區的地位,僅次于大同。此外還有幾個中型礦區,包括京西、井陘、興隆等。盡管河北各煤田儲量不是很大,但靠近消費區,煤種又比較重要,因而開發歷史較久。幾十年來開灤、峰峰一直是國家重要的煉焦煤基地,京西無煙煤則對京津民用煤供應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大多數礦區開發強度大,目前有的資源已逐漸枯竭,接近報廢,有的已進入深部開采(開灤),開采條件日趨困難。河北煤炭主要是煉焦煤,供應遼寧、華東及華中等地區鋼鐵企業,而動力用煤不足,需要由山西供應。
3.陜蒙產煤區
陜西和內蒙古西部是煤炭資源極其豐富而現有開發程度不高的產煤區。鄂爾多斯大煤田范圍包括內蒙古伊克昭盟大部及陜西北部、晉西北乃至寧夏東部,是一個世界級的特大型煤田,預測資源量及探明儲量均占全國1/3以上。本區連同山西組成了我國最集中的煤炭基地,其主要煤田有神府—東勝煤田、準格爾煤田。這里都是一些低硫、高發熱量的動力用煤,其煤層傾角小、埋藏淺、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易于開采,部分礦區還有建設大型露天礦的優越條件。但缺點是地處黃土高原,水源缺乏,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問題突出,加以地區經濟十分落后,礦區建設與生產的依托條件差。
4.東北產煤區
東北各省區合計探明煤炭儲量735億噸,占全國7.7%,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遼寧煤炭儲量雖不算多,但主要煤田煤種重要,煤質優良,位置靠近重工業發達的遼中南各城市,所以絕大部分煤田已有較長的開采歷史,骨干礦區有撫順、阜新和本溪等。吉林省煤炭資源很有限,除省內的幾個中小型礦區供給一部分外,其余越來越依靠黑龍江調入。黑龍江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主要煤炭基地有開發歷史較久的鶴崗、雞西兩大礦區和建國后新開發的雙鴨山與七臺河礦區。這里集中賦存了優質的動力煤與煉焦煤,對東北煤炭供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東北三省用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需要依靠煤炭資源比較豐富的內蒙東部的支援。
5.華東產煤區
華東煤炭集中分布在魯西南、皖北、蘇北毗鄰地區,包括兗濟、棗滕和淮北、淮南以及徐州等煤田。這些煤田的共同特點是煤層埋藏深,表土層厚,采煤塌陷影響嚴重,多數已開采多年,開采條件漸趨困難。但因靠近華東煤炭集中消費區,交通便利,煤質較好(多屬煉焦煤牌號,以氣煤、肥煤為主),故大多數礦區已建設到最大規模,開發強度很大。全區年產量較大的礦區有新汶、兗州、淮北、淮南、徐州五處,中等規模的還有肥城、棗莊、淄博、大屯以及萍鄉、豐城。在大礦區中,兗州規模最大,為華東第一大礦。淮北、淮南、徐州距消費區最近,開發強度很高,其大部分礦井已開采多年,轉入深部開采。棗莊、淄博均系百年老礦,已處于衰老階段,前者重點已向滕南煤田轉移。江西、福建只有少數中、小型煤礦。全區由于煤炭消費遠大于生產量,越來越需要依靠北方調入。
6.中南產煤區
中南煤炭資源集中于河南,擁有200億噸的煤炭保有儲量。河南各煤田對于能源缺乏的中南地區十分重要。自20世紀50年代著手建設平頂山煤礦以來,河南已有四個礦區,即平頂山、義馬、鄭州、鶴壁。這四個礦區的煉焦煤與動力煤除滿足省內需要外,均大量南運中南各省及華東。百年老礦焦作雖產量已處于遞減狀態,但其優質無煙煤仍銷往各省供民用及工業用途。江南各省區中只有湖南煤炭生產稍具規模,均以小型礦井為主。整個中南區煤炭除河南大量調出外,其它各省均依靠省外調入。
7.西南產煤區
貴州、云南、四川是南方煤炭相對比較豐富的三個省份,合計擁有全國煤炭資源的8.6%,尤其集中在貴州。目前已形成貴州盤江、水城,四川攀枝花等礦區。另外四川作為人口與能源消費大省,還在川東南、川北等地區發展了多處中小型礦區。但由于本省用煤量很大,而資源不足,煤質又差(高硫),必須依靠由貴州和陜西兩地運入煤炭。
8.西北產煤區
西北四?。▍^)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北麓、寧夏賀蘭山區及南部,以及甘青祁連山區。其中以新疆和寧夏兩區最為豐富。但因位置偏遠,遠離主要消費區,生產規模有限。除寧夏煤炭部分向東輸出外,均在區內消費。甘肅煤炭不能自給,需由寧夏、新疆雙向供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