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氣候類型的判斷一直是地理教學中較難講授的內容,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并且有關氣候類型的試題頻頻出現在高考中,由于分析和判斷上的失誤,學生往往失分較多。因此,探討有效的氣候類型判斷方法很有必要。
一、形成氣候的主要因素
氣候成因的影響因素有: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位置、洋流、地形、人類活動等。
(1)太陽輻射:決定了熱量帶。
(2)海陸位置:大陸東西兩岸風向和洋流類型不同──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內陸和沿海大陸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響降水量的多少。
(3)大氣環流:①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盛行上升氣流,易成云致雨,多陰雨天氣;副熱帶高氣壓帶──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氣。②信風——一般是溫暖干燥,但如果是從海洋吹向陸地,則變性為溫暖濕潤;西風──多陰雨天氣;極地東風──寒冷干燥。③氣團——海洋氣團和大陸氣團控制分別形成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和干燥的大陸性氣候。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減溫、減濕。
(5)地形:地形輪廓、山脈走向、地勢高低等對氣候都有一定的影響。
(6)人類活動:如植樹造林、圍湖造田等都會影響局部地區的小氣候。
二、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規律(見表1)
三、氣候類型的判斷技巧
1.根據氣候特征圖判斷
(1)判斷所屬南北半球。依據七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南半球。
(2)根據氣溫高低和降水多少判定其具體的氣候類型,可總結為“以溫定帶,以水定型”,即依據一月最冷月均溫(指北半球)判斷所屬溫度帶、依據年降水量確定具體氣候類型。
①判斷所屬南北半球。根據氣溫曲線圖判斷該地是在南半球還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因此氣溫的變化也是相反的。七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氣溫高,則可推斷為南半球。②依據一月均溫(指北半球)判斷所屬溫度帶。最冷月均溫>15℃為熱帶。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最冷月均溫在0℃~15℃為亞熱帶。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還有一特例,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最冷月均溫也在0℃~15℃。 最冷月均溫<0℃為溫帶。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最熱月均溫<10℃為亞寒帶和寒帶。③根據降水量和降水季節分配(主要雨季)確定降水類型,最后確定氣候類型。判斷指標如下:多雨型(均雨型):全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均勻,沒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2 000mm)、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700~1 000mm);夏雨型:夏雨較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較少。包括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 500~2 000mm)、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500~600mm)、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750mm~1 000mm);冬雨型:冬雨較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降水較少。包括地中海氣候(年降水量300~1 000mm);少雨型:全年少雨或無雨。包括熱帶沙漠氣候(年降水量<125mm)、極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小于400mm)。
2.根據氣候成因判斷
首先,要明確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規律是造成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因素,它決定了各地的熱量狀況、所屬的熱量帶;其次,要理解大氣環流對全球熱量和水汽的調節與輸送功能,及其在氣候形成中的作用。
如在單一氣壓帶、風帶控制下形成哪些氣候類型?又如,依據海陸位置對氣候形成的作用來判斷氣候類型——大陸性氣候還是海洋性氣候。現歸納如下。
(1)緯度位置:熱帶氣候、亞熱帶氣候、溫帶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極地氣候(苔原氣候、冰原氣候)。
(2)氣壓帶、風帶單一控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熱帶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
(3)季風: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
(4)海陸位置: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5)地形:高山、高原氣候。
3.根據某地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
首先從緯度位置判斷該地所屬半球、所屬熱量帶;其次從海陸位置上確定位于大陸的東岸還是西岸;最后,根據已知條件將該點落實到全球氣候類型和氣候分布模式圖上,確定其氣候類型(如圖1)。
通過模式圖還可以發現圖2中的規律:圖2中D為亞熱帶季風氣候,C為熱帶沙漠氣候,A、B為熱帶雨林氣候。
四、易混淆的氣候類型
1.最易混淆的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
從全年降水總量看,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1 500~2 000mm;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為750~1 000mm;從雨季上看,熱帶季風氣候雨季偏短,為6~9月;熱帶草原氣候雨季偏長,為5~10月。
2.較易混淆的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
從全年降水總量看,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為500~600mm,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小于400mm;從雨季上看,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終年較干旱;從月降水量上看:溫帶季風氣候有在于100mm的月份,溫帶大陸性氣候無在于100mm的月份。
3.較易混淆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分布在亞洲東部則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以外的地區則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