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選擇題
白令海峽是亞歐大陸與北美大陸相距最近處,如果在這里修建一條鐵路同原有鐵路連通,可以為兩大陸提供一條便捷的陸上交通通道。讀圖1,回答l~2題。

l.從北京到洛杉磯鐵路沿線,占絕對優勢的自然景觀是:
A.針葉林 B.闊葉林 C.半荒漠 D.苔原
2.一列時速為189km的火車,北京時間3月8日20:00從北京直發洛杉磯(兩城市圖上鐵路線長約12.6cm。不考慮途中停車時間)。到達終點站時當地區時為3月:
A.11日16:00B.12日8:00C.12日16:00D.13日8:00
答案:l.A2.B
解析:該組題以局部區域圖為載體,考查世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與時間計算,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與計算能力。讀圖可知,從北京沿圖中鐵路線到洛杉磯主要經過的是60°N附近地區,該地區是世界上針葉林的主要分布地區,而經過其它自然帶的范圍小,所以占絕對優勢的自然景觀是針葉林。北京到洛杉磯兩城市鐵路的圖上距離是12.6cm,讀圖可知,圖上1cm表示實際距離1 500km,所以兩城市的實際距離是1 500×12.6=18 900km,火車每小時的速度是189km,故從北京到洛杉磯共有18 900÷189=100小時,即為4天零4小時;洛杉磯區時為西八區區時,它比北京時間晚16個小時,當火車3月8日20時從北京出發時,洛杉磯的區時為3月8日4時,加上4天零4小時,所以火車到達洛杉磯時,當地的區時為3月12日8時。
讀圖2,回答3~4題。
3.降水量小于蒸發量的緯度范圍是:
A.南北緯10°之間 B.南北緯10°~40°
C.南北緯30°~60° D.南北緯 50°~80°

4.設全球降水量、熱帶蒸發量、溫帶徑流量最大值所在緯度范圍分別為①、②、③,則海洋表層鹽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答案:3.B4.C
解析:該組題根據世界降水與蒸發以及海水鹽度的緯度分布規律,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對圖中信息的提取及分析能力。根據降水量、蒸發量與徑流量的關系,降水量小于蒸發量的地區徑流量為負值,讀圖可知,降水量小于蒸發量的緯度范圍為南北緯10°~40°。全球降水量最大值的緯度范圍①是0°~10°N,熱帶蒸發量最大的緯度范圍②是10°S~20°S,溫帶徑流量最大的緯度范圍③是50°S~60°S;而全球鹽度隨緯度的分布規律是從副熱帶海區向南北兩側遞減,50°S~60°S的鹽度比赤道地區低,所以這三個海區鹽度的關系是②>①>③。
某次地理夏令營活動的主辦者策劃了一次“尋寶”活動。在活動前,每位營員均會獲得一張地圖(圖3)和一張瀑布照片(圖4)。據此回答5~6題。

5.圖3中藏寶地及其相對于營地的方位是:
A.甲,西北方B.乙,東北方C.丙,西南方D.丁,東南方
6.為更好地欣賞瀑布美景,擬修建一處觀瀑臺。最佳選址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D6.C
解析:該組題考查等高線的應用及自然景觀的欣賞,對學生讀圖、識圖及分析能力要求較高。讀圖可知,藏寶地位于瀑布下方,海拔為228m,讀等高線圖可知,甲、丙、丁三處有陡崖可能會形成瀑布,甲處瀑布的海拔高度范圍為300~450m,陡崖上游河流流程較短,形成瀑布的可能性小;丙處瀑布的海拔高度范圍為200~350m,丁處瀑布的海拔高度范圍為200~350m;再根據圖中指向標,可知丙處相對于營地的方向是正南方,丁處相對于營地的方向是東南方。瀑布景觀宜在適當距離仰觀,③處可觀賞丙處瀑布。
甲、乙、丙、丁分別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圣火境外傳遞途徑的4個城市。讀表1,回答7~9題。

7.流經四城市附近海域的洋流:
A.①為暖流B.②為寒流C.③為寒流D.④為暖流
8.地處廣闊平原之中的城市是:
A.甲B.乙C.丙D.丁
9.火炬傳遞活動當日,四地正午太陽高度角:
A.α<β B.β>δ C.γ<β D.δ>β
答案:7.D8.B9.B
解析:該組題以奧運火炬境外傳遞為背景,考查城市定位、洋流分布、太陽高度角等地理基礎的主干知識。難度較低,但考查的知識面較廣。讀表中的經緯度可知,甲城市為美國的舊金山,附近海域為加利福尼亞寒流,地形為狹長的谷地;乙城市為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海域為巴西暖流,地形為廣闊的拉普拉塔平原;丙城市為阿曼的馬斯喀特,附近海域為季風洋流,地形為狹窄的沿海平原;丁城市為澳大利亞的堪培拉,附近海域為東澳大利亞暖流,地形為狹窄的沿海平原。根據表中奧運圣火在四個城市中傳遞的時間,太陽直射點已經移到北半球而未達到北回歸線,根據四城市的緯度可知正午太陽高度從大到小是丙甲乙丁。
圖5是2004—2006年世界各種谷物的產量變化圖。讀圖回答l0~11題。

10.各種谷物的產量變化表明世界:
A.谷物總產量下降B.農業勞動力減少
C.谷物需求量減少D.谷物單產下降
11.埃及是世界十大糧食進口國之一。保證該國糧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糧食單產,加強國際合作
B.擴大耕地面積,提高人口素質
C.鼓勵勞務輸出,減少糧食消費
D.控制人口增長,調整飲食結構
答案:10.A11.A
解析:該組題以坐標圖、柱狀圖直觀反映世界各種谷物的產量變化,考查世界糧食問題這一熱點問題。讀圖可知,從2004年到2006年各種谷物的變化表明世界谷物總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本圖不能反映農業勞動力減少;不能反映谷物單產下降,因為谷物總產量減少還可能與播種面積有關系;也不能反映谷物需求量減少。因為埃及國土面積絕大部分是沙漠,不可能擴大耕地面積,只能走提高單產的道路;鼓勵勞務輸出與調整飲食結構都不是保證糧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保證糧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提高糧食單產,加強國際合作。
Ⅱ.非選擇題
36.(36分)圖8是1月某時地面天氣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問題。

(1)此時控制A地的鋒面類型是___________。簡析A地的天氣特征及成因。(10分)
(2)此天氣系統引起的主要災害性天氣對圖9陰影區域的農業生產有何危害?(4分)
(3)圖9陰影區域是我國21世紀重點建設的能源基地,說明該能源基地建設的有利區位條件。(8分)
(4)圖l0為能源基地某產業鏈示意圖。填出E、F處的工業部門。此產業鏈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思想,請說明理由。(8分)

(5)與20世紀初期的魯爾區比較,該能源基地所在地區面臨哪些不同的主要環境問題,簡要回答導致這些環境問題的主要人為因素。(6分)
答案:(1)冷鋒;天氣特征:降水、大風、降溫等天氣。成因:①暖空氣沿鋒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氣壓梯度大,風力大;③受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2)農作物遭受凍害,破壞牧場和基礎設施(3)煤炭、天然氣能源資源豐富;質量好,開采條件好;地形開闊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臨近消費區(4)E:電力工業,F:建材工業。理由:充分利用廢棄物;綜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環境(5)主要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為因素:不合理墾殖,超載放牧,過度砍伐,亂挖濫采礦產資源。
解析:該題以氣壓場圖和黃河中游地區圖考查天氣及對農業的影響、資源開發、環境等方面的問題。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讀圖分析能力,還要有較多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從圖中信息看,A地位于110°E、40°N附近,受西北部冷高壓影響,正出現降溫、雨雪和大風天氣,成因從氣壓差、氣流相對運動、氣團源地等方面分析;該天氣系統發生的時間是1月份,降溫與大風主要會對農作物、牧場及基礎設施造成不利影響;根據經緯度位置和河流形狀,判斷圖9為黃土高原及附近地區,陰影區是黃河中游能源基地,從圖中信息看出,能源豐富,交通、水源、地形條件較好,距消費市場較近;圖10中E、F的工業部門可根據原料與產品間的聯系分析,該工業鏈充分利用了資源與能源,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該地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出現的環境問題主要是水土流失與土地荒漠化,人為原因主要從樵采、放牧、墾殖及水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
39.(60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根據圖11和材料回答問題。

(1)我國的開放地區和開放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4分)
(2)A開放地區大量出口農產品,簡答該地發展農業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
(3)從社會經濟方而,簡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對外開放區位優勢的主要差異。(10分)
答案:(1)海岸、江河、鐵路干線、邊境(2)熱量豐富,降水充足,雨熱同期;地勢較為低平,土壤肥沃;河川徑流豐富(水源充足);瀕臨海洋(3)(甲城市)哈爾濱:陸上對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業基礎好。(乙城市)廣州:海運便利。經濟技術實力雄厚,思想觀念開放,著名僑鄉、毗鄰港澳。(丙城市)拉薩:旅游資源獨特,民族政策優惠,交通條件顯著改善。
解析:該組題是以中國開革開放30周年為背景考查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以及各地區位條件分析。根據圖中開放地區與開放城市的分布位置可較容易地回答出我國開放的基本格局。A地區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緯度低,光熱水土條件好,瀕臨海洋,發展出口農業條件優越;甲為哈爾濱,乙為廣州,丙為拉薩,三地對外開放的優勢可從區位、交通、資源、基礎及國家政策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