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試題特點
今年重慶市高考地理試題緊扣 《考試大綱》,突出了高考地理的一些新思想、新要求,也突顯了地理學科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特點。考查內容沒有出現以往偏、難、怪的現象,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學科主干知識。試題又以主干知識為基礎,著重考查考生利用圖表資料獲取信息、調用知識、處理相關問題等能力,試題聯系生活、聯系實際,體現了 “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思想,對今后的地理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今年的試題主要有以下特點。
1.試題難度適中,層次體現適當
今年地理試題的難度比往年略有降低,絕大部分題目只要考生平時認真學習就較易作答,并具有適當的梯度。如第1、7、8題考查了學生對比較熟知的基礎知識的識記情況,這屬于容易題。其余題目總體比較適中,考生結合所學知識,稍加分析可得出答案。如第9題,考生只需要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即可得出答案,而題目中四地緯度為已知條件,根據題干給出的時間信息就可得出太陽直射的大致緯度,便可得出四地太陽高度大小關系,這類題目難度適中。也有少數題目需要綜合分析,如第36題第(4)題,考生首先要根據題目中的提示(此產業鏈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思想)理解本試題中出題者的意圖,然后再根據圖8、圖9反映出的信息(這里的煤炭資源豐富)發散性的思考到與這些資源相關的產業部門,最后再根據可持續性原則進行推理做出正確的判斷,這類屬于稍難題。總體來說,今年重慶高考試題難度較去年低,同時也體現出了一定的梯度。
2.強調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內容
試題以考查考生的地理基礎知識、主干知識和基本地理技能為基礎,同時又強調了對學科重點知識的考查。例如,試卷中涉及的重點知識有:等高線圖的判讀,常見天氣系統及其影響、氣候資料分析、洋流分布,海水鹽度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時間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農業、工業的區位等。這些既是考生平時學習所重點掌握的知識,又是幾乎每年都會作為考試內容的重點,在今年高考中幾乎都得到了體現和突出。
3.突顯地理特色,注重能力考查
整套試卷中幾乎都以圖表為載體,將解題所需信息包含其中,著重考查學生對圖表的判讀能力(即對圖表識別、分析、信息提取、信息加工處理、歸納總結的能力)。試題總共包括了五幅區域圖(分別是圖1、圖3、圖8、圖9、圖11)、一張表格(表1)、兩幅統計圖(圖2、圖5)和一幅景觀照片(圖4),圖表的類型多、信息量大。幾乎所有題目以圖表為基礎,在圖表所示信息下設問,重在考查學生根據圖表給出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歸納和總結,得出結論來解答問題的能力,避免死記硬背。如第3題,考生可根據圖表所示的信息,了解各緯度范圍的降水量、蒸發量,從大小關系可以比較容易地分析出降水量小于蒸發量的緯度范圍是南北緯10°~40°,從而選出B選項。這就不需要學生一定要記住全球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分布情況。這集中體現了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化,考查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構設計合理,分值保持穩定
本試卷中,全試卷仍然占100分的分值,總分保持穩定。試題結構與往年相同,仍然是11個選擇題44分,學科內綜合題36分,學科間綜合題20分。如下表所示,從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題量設置來看,更強調中國地理(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分值比例大約為3:1);從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來看,前者分值略高于后者,比例基本上為3:2,人文地理比重較往年略有增加。從對考生的考查角度來看,盡管題量有限,卻做到了多角度、較為全面地考查。例如,全套試題在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圖表的分析判讀能力等地理技能的同時,也考慮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而且教材中幾乎所有的知識重點都有所涉及,使知識考查力求全面。
5.選材貼近生活,題目設計巧妙
今年的地理試題體現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如選擇題10、11兩題的材料“2004—2006年世界各種谷物的產量變化統計圖”與去年和今年糧油漲價、世界糧食問題相聯系起來,36題第(4)題的“產業鏈”讓“可持續發展”與近年來所提倡的節能減排聯系起來,第39題“拉薩城市對外開放區位優勢”,與西藏事件和西部大開發聯系起來等。通過這些材料和題目的設計,體現了“學習有用的地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和思想。在此同時,題目的設計又不局限于材料所反應的表象,試題設計通過把材料與書本知識結合起來,將現象回歸于書本知識。如第10、11題,題目沒有就糧油漲價問題進行過多探討,而主要通過題目的設計讓考生理解糧油漲價的原因,即世界農產品總產量下降。又通過第11題的設計,考查學生對目前存在的糧食問題所應該采取的措施這個知識點的掌握。如第5、6題,通過對“尋寶圖”的判讀,并結合題目的巧妙設計,既增強了試題的趣味性,又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二、對2009年高考地理復習的一些建議
從今年的試題可以看出,在今后的高考復習中,仍然要緊緊圍繞主干知識,通過對地理基礎知識的系統整理、歸納,形成地理知識主線;以地理教學新理念為指導思想,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通過原理分析、規律總結和解題訓練,強化地理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的培養;淡化機械記憶,關注地圖知識,突出空間分析、空間思維能力的訓練,形成良好的空間思維能力。
1.重視主干線索,夯實基礎知識
從今年的試題來看,高考地理已經盡量避開偏、難、怪的題目,更加注重對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的考查,沒有回避已經多次考查過的重點(如區位因素的分析等)。盡管試題引用的材料是課本以外的,并且結合了時事熱點,但歸根結底對知識的考查落實在地理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這個點上,主干知識仍然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基本依據。因此,只有加強對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復習、整理、歸納,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中學地理要求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經緯網,天氣與氣候,海水性質及運動,各種地圖和統計圖表,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中國地理等。很多地理原理是放在一定區域內進行研究和考查的,所以區域地理的復習更為重要。
2.重視區域復習,加強讀圖能力
在今年高考中,以區域圖或有關區域的材料為載體,考查基礎知識的試題占了絕大多數,如以考查區域地理為主的第1、7、8、9題和第36、39題,分值占了70多分。因此,在今后的復習中,應注重對區域地理的復習,包括對區域的定位、主要區域的地理特征、產生原因及影響,對該區域人類活動的合理性評價等。
除此之外,通過對高考試卷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特別強調對考生讀圖能力的考查。有很多題目如果考生對圖表的判讀不準確就可能造成這一個大題的丟分。如第5、6題,如果不能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確定“藏寶地”的位置,這兩個小題將都不能正確做答。因此,在高考復習中,應該加強地理圖表判讀的強化訓練,尤其是加強地圖知識復習和強化,形成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3.注重思維培養,淡化機械記憶
從今年高考來看,只有兩個選擇題是通過記憶可以完成的。所以,不少考生認為地理是一門很難的學科,是“文科中的理科”。形成這種認識的關鍵是這些學生沒有把這些地理知識變成一種地理思維能力,也就是說不能把這些地理知識進行很好的運用。所以,在今后的復習中,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通過對基本原理的分析、歸納和必要的強化訓練,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其規律,能自己分析,淡化死記硬背,特別注重學生地理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學生形成利用地理工具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包括應用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來獲取地理信息、判斷地理事物、描述地理現象、分析事物原因、應用地理原理、歸納地理規律、評價人為活動合理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