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繪地圖練習的主要類型
1.轉換條件繪圖
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水平運動的物體運動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重點講解北半球情況后,可讓學生繪制南半球的相關示意圖。如三圈環流圖、氣旋和反氣旋圖、鋒面氣旋圖等。
2.轉換類別繪圖
地理學習中有很多類似或相對的地理概念、原理或規律,教師可重點分析講授其中的一個,而讓學生自主探究出類似或相對的一組知識。如剖面圖的專題復習中,教師可重點講解等高線剖面圖的繪制原理,要求學生自主繪制某一水平方向上其它地理要素的變化。
3.轉換角度繪圖
由于地球是個近似球體的天體,從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地理事物是有限的。但不論在何處觀察,任何地點的經緯度是不變的,晝夜狀態也是不變的,某地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也是不變的。各種方位投影圖的轉繪,是轉換角度的極佳練習,如將課本中的氣壓中心分布圖轉繪成極地俯視圖(見圖1、圖2)。

4.轉換地點繪圖
高三區域復習時以線帶面,沿著某一條線(如經線、緯線、地表斜線、河流、山脈、板塊界線、奧運火炬傳遞線路、交通線等),畫某一地理要素的分布圖,對于熟悉區域特征,理解相關原理非常有效。如高三復習氣候分布時,要求學生畫出亞歐非大陸上20°E、120°E、50°N海陸分布狀況,標出相應地點的氣候類型,對于進一步熟悉海陸分布、理解氣候分布規律、氣候成因、氣候特點有很大幫助。
5.轉換比例尺繪圖
比例尺是地圖的重要要素,在轉換比例尺繪圖的過程中,學生可加強對比例尺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如運用方格法擴大比例尺教學生轉繪帶經緯網的中國地形分布圖,可大大提高學生對中國區域的空間定位能力。
6.轉換時間繪圖
不少地理現象有明顯的季相變化,甚至不同季節正好相反。如白天時間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教師圖示講解夏至時的相關內容后,可由學生自繪冬至時的情況,進行相關內容的分析。
二、轉繪地圖的主要方法
以觀察點在A地為例,介紹根據圖3這種側視圖轉繪成思維難度最大的側俯視投影圖。
第一步:畫出觀測點和投影面。
觀測點為A(180°E,23°26′N),觀測面應為以A為中心的半個地球面,那么投影面應為B2QE1P所在平面。
第二步:確定經過中心點的豎線上各關鍵點經緯度。
圖中豎線應在A所在的經線圈,即圖3中弧線B2AE1。其中,從E1到N屬于180°經線,NB2屬于0°經線。以A為中心,往北AB2共90°,往南AE1共90°。某點緯度為該緯線與赤道之間所夾弧度,緯度差實為經線上的一段弧,可標出各關鍵點緯度。
第三步:畫出各關鍵點的緯線。
北極圈在“視”半球內,應為閉合的曲線,大圓B2QE1P截取北回歸線在觀察范圍內為一段優弧,赤道平分大圓B2QE1P,且被該大圓平分,大圓B2QE1P截取南回歸線在觀察范圍內為一段劣弧,南極圈只能觀測到一個點。
第四步:畫出視圖主要經線。
經度為某經線與本初子午線之間所夾弧度。可從本初子午線開始(0°經線)每隔45°畫一根經線,標注經度。
第五步:畫出夜半球。
不論原圖轉繪成什么類型的圖形,任何地點的經緯度不變,所有地點的晝夜狀態不變。弧線B1Q為晨線,B1P為昏線,夜半球為從B1P向東到B1Q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