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國外企業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模式,提煉出三種國外企業集成全球創新資源的模式:(1)基于知識集成創新模式:(2)基于技術集成創新模式;(3)基于市場——技術集成創新模式。文章強調資源集成對于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并針對國內企業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全球創新資源;集成創新;資源集成
一、集成全球創新資源的內涵及現實意義
1 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概念。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指企業將創新活動擴展到行業之間,吸取全球市場上最先進的資源。同時不斷整合自身企業發展的資源、從而使企業達到持續創新的目的(如圖1)。其特點是時效性、經濟性、實效性、協同性等。文章內容:

創新資源主要包括技術、知識資源、市場資源、組織管理資源和人力資源等。集成全球創新資源要求企業首先找出自身內部資源與行業領先企業的不足和差距,通過一定的手段整合并吸收全球優勢資源,從而使之內化成為企業資源的一部分,來實現企業的持續創新。
集成資源創新不同于傳統的集成創新。就集成范圍而言,前者涵蓋更廣。它是一種引進消化吸收資源再創新的創新方式(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集成創新是集成資源創新的一部分,集成資源創新更利于企業的自主創新。關鍵是把全球的創新資源收集起來,用于自身企業的缺口,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達到自主創新的目的。
2 集成全球創新資源的現實意義。集成全球創新資源的意義在于有效地集成全球上先進的創新資源。更多地給企業帶來利潤空間。當今,技術的相關度逐漸加強。企業必須要通過整合各種先進的技術才能形成企業自身持續的核心競爭力。從某種程度上講,集成全球資源創新具有更大的優勢。
二、國外企業集成創新資源模式及經驗
1 國外企業集成創新資源模式。國外企業集成全球資源創新環境寬松,模式多樣,管理體制靈活,日益成為企業發展壯大和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動力。美國、日本和歐洲跨國公司創新發展中。利用外部資源占有重要地位的企業比重已經由120%上升到80%。
(1)基于知識集成創新模式。“集成知識”意味著是充分地整合、消化、吸收世界先進的知識,并將這種先進的知識資產轉化為管理技術,運用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從而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知識集成應完成外化、內化、吸收和認知四個過程。外化過程是知識的收集過程,同時將這些知識融合;內化是發現與特定需求相關的知識。也就是說從集成來的知識中找出企業自身缺乏的知識:吸收過程就是將內化后的知識吸收到自身企業,將需要知識的對象和最佳的知識源相匹配;認知過程就是對知識的運用,將集成來的知識用于技術的開發。來實現創新的目的。

以寶潔公司為例,為了擴大外部知識產權來源。它加入了三個科學家網絡。寶潔公司還與禮來公司一起創辦YourEncore.com,該網站聯結起已經退休的科學家。讓他們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這樣。寶潔利用對方的全球性網絡,獲得更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智慧。
(2)基于技術集成創新模式。
①技術引進和外部技術內化。技術引進和而后的外部技術內化是指從企業外部獲得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使之成為企業自己的技術,而后從中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加以創新,研發企業自身的技術,達到企業自主創新的目的。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技術引進階段,找出企業需要但自身沒有的技術,集成全球先進的技術;第二階段是外部技術內化充分學習,熟練地加以應用引進的技術,使之成為企業自身的技術;第三階段是技術研發與創新階段,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加以創新。
近幾年,由于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各方面技術又不可能都居領先地位,很多企業首先引進行業領先企業的專長技術,然后與企業自身的技術集成,來實現企業創新的模式。日本企業是采用這種模式的代表。他們用于研究引進技術的費用遠遠超過了引進技術本身所需要的費用。這樣的投人下引進的技術不但很快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經過研究、集成,使之發展成為自己的技術,來開發新型產品,從而參與國際競爭。
②開展科研合作基地。通過簽訂合作研發協議、建立合作研發基地等方式實現研發資源的集成與共享。
美國和日本的汽車業過去一直是競爭對手,但現在他們緊密合作,合作在全球各地設立研發機構。英特爾Intel與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進行產學合作研究,具體形式是成立“Lablet”研究所。“Lablet”研究所的規模為40人左右。其中企業20人,大學20人,參與研究所的大學教授可以休職2年~3年進行專職研究。目前英特爾的“Lablet”研究所設在美國伯克利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中國清華大學等多個大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ATT與NOKIA強強聯合共同組建技術中心,開發新一代多功能手機。西歐各大公司普遍采用了與國內外大學和科研機構產學研結合,與其他大公司優勢互補性合作,以及與用戶、企業上下游結合等多種研究開發形式。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些例子都很好的證明了開展科研合作基地在創新中的重要意義。
(3)基于市場一技術集成創新模式。市場需求是推動技術集成創新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在于對市場需求的超前、正確的把握。企業可以將新技術應用于現有產品或相對難進人的市場:也可以針對難進入的市場,將現有技術進行集成,以開發新產品打入市場。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通過市場一技術的相互影響來推動企業的創新。

若將市場推廣劃分為易進入很難進入兩個緯度,將技術創新劃分成難和易。這樣可以將市場和技術這兩個要素構成的平面劃分為四個象限。每一個象限代表一種市場一技術組合狀態(見圖2)。
通過圖2可以看出技術創新必須結合對市場的劃分,在符合需求的產品與豐富的技術資源供給之間創造出匹配,才能降低創新風險,實現企業利潤。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些醫藥公司就是根據市場一技術兩個要索來尋求企業的自主創新,他們并沒有一味追求單純的技術創新,而是通過市場推廣的難易不同來調整企業創新的策略,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創新的失敗率。
2 國外企業集成資源創新經驗。通過對國外企業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模式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經驗:
(1)將創新觀念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產品開發的地位不斷提升,創新應上升到企業的戰略層面。
(2)加強知識的引進吸收。當今知識已經成為企業的主導生產要素,是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源泉,不僅僅要學習先進的顯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挖掘隱性知識。因為隱性知識在創新中所起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外顯知識。企業更重要的是對于先進知識的運用。使之成為自身的創新資源。
(3)加強合作。企業可以和高校院所共同出資,建立專業開發機構(實驗室、研究所、技術開發中心等),雙方派人員工作。成果所有權由雙方按出資比例和實際貢獻大小分享。通過與技術領先的企業建立的合作研發基地等。這樣可以減少創新的周期、提高企業的創新效率、降低企業的創新壁壘。
三、我國企業實施集成全球創新資源模式的建議
1 發展開放式創新。集成全球創新資源不是封閉的,而是在全球化條件下的吸取創新資源來發展創新,是開放創新。在經濟、科技全球化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我們必須以更加積極的行動融入到全球化中,以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全方位利用國際上先進的資源技術。增強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 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新經濟時代每個企業都在兩個世界中競爭:一個是人們可以感知的現實物質世界,另一個是虛擬的信息世界,企業競爭優勢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平臺基礎上的。社會信息化發展環境建設,企業商務電子化推進已成為網絡時代推進集成創新的基礎條件。沒有高效、適用有企業信息化,企業很難做到對世界技術快速變化的及時反映。也就談不讓推進集成創新資源發展。
3 塑造有利于創新的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
4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既是深化經濟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科技緊密結合、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