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構建了一個“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網絡路徑模型”。在此分析框架內,采用網絡路徑分析方法,從“森林”而不是“樹木”的角度研究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互影響關系,對我國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內部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研究結論表明,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目前的關系是需求遵從為主,供給主導為輔,
關鍵詞:長三角;經濟增長;金融發展;互動機制
一、引言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可以追溯到Bagehot(1873)。他認為金融系統在工業革命中起到關鍵作用。從20世紀60年代起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以及金融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逐漸成為經濟學家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Goldsmith(1969)、McKinnon(1973)、Shaw(1973)共同強調了一個國家的金融結構與其實體經濟基礎結構之間的聯系。Goldsmith提出一個經濟的金融上層建筑“由于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使資金流向最佳使用者,如一個經濟中資金可以取得最高社會收益的地方,從而可以加速其經濟增長。改善經濟績效”。還有更多的證據則在金融結構和經濟發展之間建立了一種聯系。例如,Goldsmith發現雖然在究竟是金融因素加速了經濟發展。還是金融發展只是反映了由其他因素導致經濟增長之間建立一個可信的因果關系是困難的。但是他提供的數據顯示了在1860年~1963年期間,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欠發達國家。其金融資產占GNP的比率表現為長期向上漂升。事實上Jung(1986)通過對56個國家二戰后的經濟計量分析發現,兩者之間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這些研究都充分肯定了實體經濟與金融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互動影響。但對他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并未給出一個有效的解釋。因此,后來的學者就金融系統作用的途徑做了積極的探索。Merton(1995)和Levine(1997)等人分析了金融系統的基本功能,指出金融系統的基本功能在于:便利風險的交易、規避、分散和聚集;配置資源;監督管理者、促進公司治理;動員儲蓄;便利商品和服務的交換。Levine(1997)等人認為通過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兩個渠道,金融系統的上述功能能夠促進經濟增長。


King和Levine(1993)認為,大部分文獻僅僅限于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兩者之間關系的討論,而現實中他們之間的關系并非簡單地一維關系,而是受到其他多個變量互動地影響,這種影響可以用二維路徑圖形來表示。他們認為,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不是孤立地相互影響著的。而是由很多中間因素將兩者聯系起來的。我們在圖1中總結了King和Levine對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探討。金融中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金融中介通過促進有潛力的企業。促使企業的創新,從而促進企業提高產出,進而經濟增長。Schumpeter(1912)也指出,功能完善的銀行能夠通過發現和支持具有較大成功概率創新項目而刺激創新。進而推動經濟增長。其次金融中介促進企業的發展的同時,會通過與消費者來傳導對金融中介的反向影響。最后,經濟增長對金融中介有著直接的影響,即金融的發展也要適應經濟增長的要求。近年來,中國金融系統經歷了重大的變革和創新。一方面國有商業銀行通過改制上市改善了管理效率,明確了企業目標函數,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破除了資本市場發展的藩籬,使得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和公司治理功能得以提升。從而能夠促進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的發展。談儒勇(2000),韓廷春(2002),王志強等(2003),沈坤榮等(2004)就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結論。目前,我國的經濟處于轉型階段,整個經濟結構也在不斷轉變,各地區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非常不平衡,東部某些地區已經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而中西部某些省份卻仍在為消除貧困而努力。而通過加總而成的宏觀層面的數據則掩蓋了這些事實。使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變的更加模糊。因此,對于我國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必須要深入到地區層面才能把握到基本現實。從而得出更接近實際的研究結論(周立和王子明,2002)。長三角地區是近年來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2006年該地區的GDP達到全國的1/4,該地區金融發展也比較快,是一個具有典型特征的地方,因此,我們將沿著King和Levin的分析框架,對我國長三角地區地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互動機制做一個實證分析。


二、基于King—Levin模型的實證檢驗
在本文中,我們用各地區存貸款總額與GDP之比來衡量該地區金融發展程度,我們研究的樣本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15個地級以上的城市。由圖2可知。在長三角地區,三個省會城市金融發展水平比較相似,而且遠遠超出其他地級市的水平,其他城市的金融發展水平也比較接近,反映了我國資源配置的權力壟斷(陳志武,2006)。從該地區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散點圖(圖3)可以看出,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各點分布較均勻。人均GDP與金融發展水平具有正相關關系,符合一般的研究結論。


本研究采取了結構方程模型(SEM)的方法,采用AMOS軟件進行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是一種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分析路徑和因果關系的方法,在社會學和管理學領域使用非常流行,但是在經濟學領域使用較少,究其原因。經濟學的數據大多為時間序列的數據。而SEM是用來處理截面數據的,并且要求樣本量比較大。本研究采取變通的方法,將長三角江蘇,上海,浙江三地共15省市2000年~2004年共4年的截面數據集中在一起,看作一個大的截面數據集,也就基本達到了結構方程模型的最低要求。當然,這樣有一個暗含的假定,假定2000年-2004年中外部的環境基本穩定,各個分析變量的關系保持穩定。不存在序列相關。事實上,這4年,無論是中央執行的財政與貨幣政策,還是地方政府實施各項政策基本都是穩定的。
對于金融發展的指標,由于數據獲取的難度,對于金融發展的效率指標并未采用,我們采用了國內研究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信貸額比GDP的指標。對于消費者收入,我們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來度量。而對于企業,由于模型中考慮的是封閉條件下的,我們考慮到數據的易獲取性。用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區內資企業工業產值比GDP和地區國內資本的投資比GDP來度量。經濟增長則用人均GDP增幅來衡量。考慮到國內數據獲取的可能性,我們對King和Levin(1993)的模型進行簡化性的了修改,將企業創新的內部過程略去,只留下企業這個變量,只研究金融中介與企業的關系。而金融中介由于分散風險促進消費者收入在目前還得不到體現,或者說非常勉強,故我們將此路徑略去。得出如下路徑圖:
定義以下6條路徑:R1:金融中介到企業發展的正向影響關系。R2:消費者收入到進人中介的正向影響關系。R3:企業對消費者收入的正向影響關系。R4:經濟增長對金融中介的正向影響關系。R5:企業對經濟增長的正向影響關系。R6:消費者收入對企業的正向影響關系。將數據導人AMOS6,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計,得到整體的擬合度非常好。結果如下:
可以看出,King—Levin的模型中的路徑沒有一條能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個模型直接應用在長三角存在一定的問題,必須經過一定地修正。
三、模型的改進及其分析
上述結果表明,King-Levin模型在長三角的特殊環境下并不直接成立。因為K-L模型暗含一個前提條件,經濟增長是封閉的。我們必須改造符合長三角開發經濟的特點。在長三角,企業的產出大部分是加工制造業,而加工制造業大部分是中間產品,中間產品。消費者對中間產品的生產是不會有多大影響的。我們將上面路徑系數為零。而且最不顯著的R6路徑略去,認為消費者收入對企業影響不大。并且。我們將并將外資企業納入到分析框架中以反映開放經濟的條件。
在長三角地區。由于外資企業的大量擴張客觀上需要與國外基本一致的高效的銀行體系。比如高效的支付系統,高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我們假設在因外資企業的進入。本土銀行在與國外銀行的業務往來的過程中。本土的銀行的管理水平,風險意識,科技含量可以得到提升。本土相對落后的金融系統應該會在努力與國際接軌。適應外資企業的要求。而外資企業地進入對消費者收入有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促進雇員以及競爭者工資水平地提高,從而提高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外企的進入會使得國內企業的可得資源減少,加劇了競爭。國內企業的雇員收入有可能反而能不能提高。具體外資企業對消費者收入水平的影響還要看數據的分析。據此。我們在K—L模型5條路徑假設的基礎上,再提出一個關鍵性的假設:
該模型反映了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復雜路徑關系。將路徑系數去處量綱影響,標轉化估計后得到的SEM圖如下:
四、結論及政策含義
第一,外資企業對金融中介起了明顯地促進作用。這表明,外資企業大量進入大力促進了的長三角的金融中介的發展,外資企業“催熟”了本地金融業的發展。
第二,本地企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顯著的,而金融中介發展對本地企業的發展的正面影響是不太顯著的。在長三角地區,金融中介對本地企業的促進作用這一條道路還不暢通。我們認為。這是由于目前國有企業在本地企業中仍然占較大比例。國有企業本來就獲取了充分的金融資源,因此金融中介的發展對它們影響,從而傳導給增長的影響也比較小。由于缺乏整個長三角的數據,我們對江蘇省的數據分析表明。如果將國有企業的產值在模型中剔除。本地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路徑的顯著性將大大提高。這表明。政府應該在這個渠道多下功夫,特別是要取消銀行對中小企業與民營企業的種種信貸歧視。使得他們要與國有企業有平等的地位,使得資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促進企業的創新,更好地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
第三,消費者收入對金融中介的影響為負。并且不太顯著的,這說明,在長三角人們收入增加對促進金融中介發展的道路還不暢通。我們認為。這主要是相對金融的發展需要而言人均收入還相對較低造成的。
第四,經濟增長顯著促進金融發展。Patrick(1966)把關于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觀點分成兩類:主張金融發展能促進經濟增長的叫做供給主導(Supply—leading);主張金融發展只是經濟增長對金融服務需求的被動反映的稱為需求遵從(Demond—following)。由于經濟增長對金融中介影響的系數要大于本地企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按照這種說法,目前在長三角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即是需求遵從為主,供給主導為輔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