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結構直接影響著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而任何現有的產業結構又是由過去的產業投資結構塑造而成的。文章針對我國的實際,運用多元回歸方法對我國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了定量分析,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產業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進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我國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結構;產業投資結構;多元回歸分析;灰色關聯分析;優化
一、 引言
產業結構作為以往經濟發展的結果和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發達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實踐證明:一個地區能否保持經濟良性增長的關鍵在于該國產業結構演進的戰略框架及其效果。事實上,產業結構的演進是一個階段性的有序過程,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就必須研究各產業之間的關系及影響產業結構的各種因素。投資傾向和投資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是最大的,尤其是產業投資,它不僅通過消耗各產業部門的產品影響各產業部門的產出,而且直接決定了各產業部門未來的供給能力。因此可以說,我國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而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關鍵在于優化產業投資結構。基于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與產業投資結構三者之間的關系,本文先從研究我國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著手。
二、 我國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分析
1. 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不同產業結構的整體效益不同,因而導致經濟以不同的速度發展;不同速度的經濟發展又對產業結構產生不同的需求,這就是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
從現代市場經濟的宏觀結構來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相互依賴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結構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產業結構的狀態。當三次產業比例關系協調時,經濟發展就有保證;當三次產業比例關系不協調時,則經濟發展就受到阻礙,經濟發展率就不能保證持續、平穩。按照資源配置理論,單位資源的產出量在各個不同的產業部門有很大的差異。在社會投入資源相等的情況下,不同的產業結構將導致不同的整體經濟發展效果。也就是說,經濟發展主要取決于各種資源如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的動員及其有效配置,而產業結構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資源配置效果。產業結構調整的實質就是指資源的重新配置,即把資源從生產率較低的產業部門轉移到生產率較高的產業部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社會需求發生變化,并且使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不再吻合時,有些部門的產品就會積壓,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另外一些部門的社會需求量擴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增加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結構如能及時得到調整,稀缺資源在社會生產各部門各行業重新進行配置,將需求萎縮部門中滯留的資源轉移出去,充分滿足需求擴大的生產部門對資源的需求,就能使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配置,提高單位資源的產出效益,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反之,經濟發展必然緩慢或不能持續穩定。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需求結構隨社會經濟、文化不斷改變的今天,為保證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社會就要不斷調整資源配置方式和產業結構,促使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換代。這也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從粗放型(依靠生產要素數量的擴張)向集約型(依靠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轉變的主要原因之一。
(2)經濟發展依賴于產業結構的轉換,經濟發展又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變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是具有高于經濟平均增長率的新興產業來支撐的,而新興產業出現的主要原因則是技術的創新。因此,經濟發展依賴于產業結構轉換的這種結構效應與經濟發展依靠技術進步的趨勢是一致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引起產業結構變動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科學技術通過創新和改良不僅推動產業結構的變動,而且也推動整個經濟快速發展。當今世界技術革命所引起的連續不斷的重大的技術創新對產業結構以及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正如羅斯托所論證的,近代經濟發展本質上是一個動態、關聯的過程,它根植于現代技術所提供的生產函數的累積與擴散之中。一旦技術創新在某一部門出現,通過與其他部門的關聯,將對產業結構轉換發生猛烈的激發和推動作用,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人均國民收入發生顯著變化,就會使消費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消費需求的變動又會直接拉動產業結構的變動。
(3)在現代經濟發展理論中,經濟發展一方面表現為國民生產總值等總量的不斷增長,另一方面表現為與之相伴的產業結構的不斷演化,這兩個方面是相互作用的。可以說,在一定條件下,經濟發展越快,產業結構的轉換率越高。當國民生產總值提高到一定水平時,社會投資將會全面增加,新產業的成長就會加快和擴大,這必然導致產業結構的高轉換率,而產業結構的轉換率越高,經濟總量的增長就越迅速,經濟發展速度就越快,這對于經濟正處于起飛階段的中國來說,表現尤為突出。
(4)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能促進和加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顯著。這是因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產業部門增多,部門間充分顯示出專業化與一體化的趨勢,使得產業結構乃至經濟結構的協調效應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現代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于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而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結構的關聯狀態。因此產業結構的變動與調整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因素。
2. 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多元回歸分析。為了定量地研究我國產業結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建立了全國1979年~2006年各年度GDP增長率與各產業產值增長率之間的線性回歸模型。回歸模型為:g=ax+by+cz+d,其中g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x、y、z分別為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增長率,d為經濟制度等其它因素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影響,借助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回歸分析,輸出結果如表1所示。
回歸方程為:g=0.221x+0.488y+0.233z+0.011,F統計量為2 464.657,因此該模型順利通過了F檢驗和t檢驗;樣本的相關系數為0.998,說明我國GDP增長率與各產業產值增長率顯著線性相關。可決系數為0.997,說明回歸直線與樣本觀測值的擬合優度較好。
從模型中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的產值每增長1%,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會增長0.22%;第二產業的產值每增長1%,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會增長0.49%;第三產業每增長1%,GDP會增長0.23%;可以看出第二產業產值的增長對我國GDP的增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濟增長率中包含第二產業產值增長率的49%。
三、 我國產業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關聯度分析
1. 產業投資結構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動態地考察,今天的產業結構現狀是由過去的產業投資結構形成的;未來的產業結構的變化以及產業結構優化目標的實現,主要取決于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投資結構。可以說,產業結構的形成及變化直接是由投資結構決定的。
投資在各產業部門的分布是改變已有產業結構的直接原因,因此產業投資結構影響著一國產業結構的形成及變動。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
(1)產業投資結構直接作用于產業結構的變化方向。產業投資結構通過對投資品的需求影響產業結構的變化方向。產業投資總量會在總體上影響生產投資品的產業。產業投資總量增長加快時,對投資品的需求就多,從而拉動生產投資品的產業發展;反之,如果產業投資總量下降,生產投資品的產業就會萎縮。產業投資結構還通過形成固定資產決定各產業的產出能力。如果一個產業的投資不足,其固定資產的再生產就不足,該產業的產出能力就會逐步下降;反之,其產出能力就會不斷上升,進而改變了現有產業間產出能力的結構狀況。現存的各產業的固定資產和產出能力是過去產業投資分配的結果,而現在和未來的投資結構又決定著未來各產業的產出能力。
(2)產業投資結構通過技術進步影響各產業之間的關聯。各產業之間的關聯關系是由一定的技術水平決定的,技術進步會使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要素及中間產品的投入下降或產生替代,從而改變各產業間的關聯關系。投資大的產業技術進步較快,由此帶來產品生產消耗的減少和效率的提高,改變了原來對其他產業產品的整個需求結構,進而影響了各產業之間原有的關聯關系。
2. 我國產業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聯度分析。為了定量地研究現階段我國產業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特對其作灰色關聯度分析。兩個系統之間的因素隨時間或不同對象而變化的關聯性大小的量度,稱為關聯度。灰色關聯分析,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是對一個發展變化著的系統進行發展態勢的量化比較分析。如果測算出的灰色關聯度較高,則說明在系統發展過程中,這兩個因素變化的趨勢具有一致性,即同步變化程度較高。
發展態勢的比較,依據空間理論的數學基礎,按照規范性、偶對對稱性、整體性和接近性這四條原則,確定參考數列和若干比較數列之間的關聯系數和關聯度。
在復雜系統中,如果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均為多個,各個比較數列可以先分別對某一參考數列進行關聯分析,得出關聯度,從而建立關聯度矩陣,對系統進行因素分析。
下面用灰色系統理論的關聯矩陣對我國2000年~2006年產業結構與產業投資結構進行關聯度分析。以我國GDP、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作為參考數列,以固定資產總投資、第一產業投資額、第二產業投資額、第三產業投資額為比較數列,得出關聯度如表2所示。
關聯度系數表中的各行表明了我國總投資及某個產業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及各個產業產值的關聯度。各行的行和表示總投資及某個產業投資對全國GDP及三次產業產值的綜合關聯度,其數值越大,說明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就越顯著。由表2可見,第三產業投資對各產業產值的綜合關聯度為2.804 8,數值最大,說明第三產業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大,可以通過擴大該產業的投資規模來實現經濟的更快發展;其次是總投資,其綜合關聯度為2.726 1;再次是第二產業投資,其綜合關聯度為2.660 6;最后是第一產業投資,其綜合關聯度為2.648 8。因此,第三產業已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這也符合發達國家的一般經濟發展規律。近些年來我國第二產業獲得了高速發展,但能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使得目前第二產業中部分行業的發展受限,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是第三產業發展的最佳時機。
關聯度系數表中的各列表明了我國GDP及某個產業產值對總投資及各個產業投資關聯度。各列的列和表明國內生產總值及某個產業產值對總投資及各個產業投資的綜合關聯度,其數值越小,說明用越少的投資就能得到滿意的產值,該產業具有較大潛力。由關聯度表可見,第一產業產值對各產業投資的綜合關聯度為2.697 0,數值最小,說明我國第一產業是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產業,需要穩步發展。第三產業產值對各產業投資的綜合關聯度為 2.728 3,數值最大,說明我國第三產業對投資的依賴性最大。此外,GDP及各個產業產值對投資的綜合關聯度都較大,反映出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是依靠投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從關聯度表中的各個因素分析,我國第三產業投資對第三產業產值的關聯度最大,為0.708 8,表明如果投資資金充裕,發展我國第三產業的經濟效果最為顯著;在某個產業投資對其它產業產值的交叉關聯度中,第三產業投資對第一、二產業產值的交叉關聯度最大,說明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與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很好地帶動對第一、二產業的發展。發達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實踐也表明:產業健康發展要求要求三次產業互動共融,而產業互動共融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以服務業為中心,將分工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串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四、 我國產業投資結構優化的對策
在各次產業投資中,第三產業投資對GDP及第一、二、三產業產值的關聯度都是最高的,因此從提高投資效益、加速經濟發展的角度考慮,應該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同時第三產業投資對第三產業產值的關聯度又是所有關聯度中最高的,因而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角度考慮,也需要增加第三產業的投資總量,促進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的不斷提高。我國目前第三產業的投資供需矛盾突出,投資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因此要加大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第三產業高級化。同時要優化第三產業投資主體結構,實行投資主體結構多元化,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個體和私營經濟等民間資本的進入。
在各產業產值中,第二產業產值增長對GDP增長的作用最大,這反映出我國的經濟增長還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的增長。但相對于第三產業來說,第二產業的投資效率并不高。第二產業投資要強化投資約束機制,改善投資質量,提高投資效益。工業投資中要強化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培養企業自主的技術創新機制,制定鼓勵企業進行研發創新投入的政策,最終通過企業產品質量的改進增強企業的產品優勢、企業優勢,從而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無論是產值增長率對GDP的貢獻,還是產業投資效率,第一產業都是最低的,這實際上反映了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但作為第一產業的主體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和保障作用,必須保證其穩定發展,增加對農業的投資總量。因此必須加快農業體制的改革,提高投資效率。政府應積極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制定明確的投資目標,對農業結構進行調整,支持發展附加價值較高的農產品精深加工行業。對于投資數額大、投資回收期較長、其它投資主體不愿承擔的農業發展項目,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
參考文獻:
1.范德成,劉希宋.產業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關系分析.學術交流,2003,(1).
2.庫茲涅茨.現代經濟增長.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中譯本.
3.譚崇臺.發展經濟學概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4.劉偉,李紹榮.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中國工業經濟,2002,(5).
5.張鵬,陳杰.重慶市產業投資結構灰色關聯分析與優化對策.重慶大學學報,2005,(1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773027)。
作者簡介:范德成,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曉輝,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8-02-0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