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直接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目前世界各發展中國家紛紛采取措施,大力引進外資,一般認為,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外商直接投資是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綜合體,它會給東道國帶來技術溢出效應,從而帶動本國產業發展。所謂溢出效應,是指跨國公司在實現技術的當地化過程中由于技術的非自愿擴散,促進當地企業技術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各國都在尋求各種方法使溢出效應最大化,以進一步帶動本國技術的進步。本文主要分析溢出效應發生的各種途徑,為溢出效應的最大化提出一定的依據。
一、前后向聯系與技術溢出
從外商直接投資的角度來說,跨國企業與東道國關聯產業的“聯系”即企業間的非市場關系,包括后向聯系和前向聯系。跨國公司通常在技術或信息上占有優勢,當其在當地投資時與當地的供應商或客戶發生聯系,當地廠商就有可能從“免費搭車”中獲得先進的產品、工序技術或市場知識,于是就發生了技術溢出效應。這是一種有效的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可以從以下的三個方面來分析。
1.跨國公司對前后向合作伙伴提供幫助。首先看一下后向聯系。后向聯系是指東道國企業向外資企業提供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種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使東道國的資源得以有效的利用和配置。使其上游產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在華的外資企業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競爭能力,會向其供貨商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服務。所謂前向的聯系,是指東道國企業為外資公司提供成品市場營銷服務、原材料再加工等各種服務,主要涉及一些生產性服務和產后設備的維修以及授權于當地企業的一些產后包裝和加工等。跨國公司為了讓這些前向關聯企業能夠更好地為自己的生產服務,也會樂于向其轉移一定的技術,這樣也就產生了直接的技術轉移溢出。所以前向聯系有助于盡快形成當地的生產體系,開發其制成品市場。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技術擴散還會引起另一種層次的前向聯系。如資本內含型技術的國際擴散,如果只是從產業聯系的角度來衡量,起碼促進了技術引進國當地有關技術設備維修業務的發展。從更為廣泛的意義上分析,還可能促進當地RD產業的進步。
2.更高的技術標準促使當地合作企業提高技術水平。這是從跨國公司與東道國企業的聯系產生的對當地企業的技術提高促進角度來說的,由于跨國公司一般都擁有世界先進的核心技術和優勢,所以在技術水平上都有很高的要求,他們進入東道國以后,需要東道國的企業提供前后向服務和供應,對這些供應的初級產品和服務,他們同樣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這就給了當地合作企業一定的壓力。在這種壓力的促使下,再加上跨國公司的一定技術轉移的支持,會大大加快與東道國合作企業的技術提高速度。
3.與東道國的合作研發溢出技術。跨國公司為了保持自己的技術領先優勢,都非常重視新技術的研發和改進。近年來,他們越來越傾向于在東道國設立研發機構,尤其是與東道國的大學和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最新的技術,這種合作的過程中,雖然也導致了東道國大量人才的無形流失,但是也溢出了跨國公司的現有和新研發的核心技術。 如果東道國的企業能夠與跨國公司共同設立研發機構,則這種技術的溢出將更加的直接和迅速。
二、人力資本流動帶來的技術溢出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投資,在人力資本的引進上一般都是采取人才當地化的原則,即在東道國引進人才。這些人才經過跨國公司的培訓并參與生產和研發的各個階段,很多都掌握了跨國公司的大量技術。這些人才的流動和職業轉移,就會將他們在跨國公司里獲取的技術溢出到新的部門或企業。這種技術溢出路徑的具體方式有以下三種:
1.東道國人力資本質量提高。首先,跨國公司要對從東道國吸收的雇員進行一定的技能和技術知識的培訓,這種培訓提高了東道國人力資本的質量,隨著人才的流動,這些人力資本質量的提高會更廣泛的提高當地人力資本的質量。其次,跨國公司本地雇員在跨國公司就業,有一個技術知識和技能不斷積累的過程,這些知識的積累也會隨著這些雇員的流動而溢出。再次,現今有很多所謂“鼴鼠”的從業人士,就是指同時在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的人士,這種人才的存在更是可加快技術溢出的發生,從而提高東道國人力資本整體質量。以英特爾公司為例,為新產品推廣,該公司設立了“開發商支持項目”為軟件開發商提供應用工程支持、專門的軟件工程師支持、技術講座、培訓。僅在1997年,公司就提供了4000個人/天的開發商培訓。
2.技術知識隨著人力資本的轉移而轉移。這是顯而易見的,跨國公司雖然對核心技術控制得很嚴,但他們卻無法控制這些人力資本的流動。 那些經過跨國公司培訓且經過長期積累而掌握一定技術知識的人力資本, 當他們流到其他的企業或者自創公司時,他所掌握的那些知識也就會隨之轉移,也就是說技術知識隨著人力資本的轉移而轉移。
3.通過與跨國公司人才的非正式交流溢出技術。所謂的非正式交流,是指日常的隨機交往,它是一種社會交往網絡。而跨國公司吸收的本土人才必然有著廣泛的本土社會聯系,從而非正式交流就會十分的頻繁,這種非正式交流就會在一定的范圍內溢出了跨國公司的技術。研究發現非正式交流是隱含經驗類知識傳播的重要途徑。隱含經驗類知識是指在時間中感覺、領悟、通過直覺思維洞察而來的知識,屬于人們內在的智慧,經常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含經驗類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如生產中的技藝和能力,市場前景的判斷與人才的選擇,在何處向何人取得需要的知識,如何融資,企業內部的秘密和訣竅等等,都屬于這類知識。這些知識由于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不易從正式渠道獲得。而通過非正式交流就可以快速獲得。所以通過與跨國公司雇員的非正式交流也可以極大的溢出隱含的經驗類知識。
三、競爭推動技術溢出。
競爭這種技術溢出路徑的作用機理主要是激勵東道國的企業改善技術、提高效率和研發水平,從而實現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這是一種間接的技術溢出途徑。
1.跨國公司進入,打破了東道國原有的低效壟斷局面。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相比,在資金、技術、人才、市場及營銷手段等方面無疑占據著很強的競爭優勢。迫于競爭壓力,國內企業要在跨國公司的陰影中生存發展,不得不采用先進技術或想方設法進行技術創新,以新觀念、新設計、新原料、新工藝、新產品等來拓展市場,創造新的消費取向。
2.跨國公司加劇了國內相關小企業的相互競爭。跨國公司從全球戰略出發安排經營活動,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理的生產分工布局,根據不同國家的資源稟賦差異,在不同的東道國發展不同的生產供應體系,以期實現以最低廉的成本建立最有效的協作網絡。對小企業而言,若能成為跨國公司的協作企業,則意味著找到了生存的鑰匙,可以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而壯大自己。這樣,跨國公司為了維持和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對小企業提供的零部件制定嚴格而苛刻的技術檢驗標準,同時利用同類小企業的相互競爭來降低價格,這就使得協作小企業必須提供價格低廉、質量可靠的零部件,小企業則只能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來達到這一目的。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和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的溢出效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溢出效應對本國技術的提升作用,政府和企業都必須有所行動。政府應大力提倡自由貿易,引進適合本國企業吸收的先進技術,鼓勵各地建立本地區的技術中心,提高研發活動的密度。企業作為直接吸收技術溢出的載體,更應當作出積極努力吸引核心人才回流,注重人力資本積累,深化與跨國公司的合作,共同建立研發中心,加速其技術溢出。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