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讓人“居安思危”
來自成都經濟區協調小組的調研報告顯示,“成都經濟區是我省人口、經濟、城市最密集的地區。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54%,是我省經濟的領頭羊。”而成都作為省內唯一特大城市,在成都經濟區內的17個城市中,各項經濟指標幾乎占經濟區一半以上,在經濟區內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但成都的現實讓人“居安思危”。雖然以Intel、中芯國際等為核心的集成電路設計制造產業形成了初步聚集效應;以成都一汽、四川豐田等為重點的機械(含汽車)產業形成了較好發展態勢;以地奧、科倫、康弘等為代表的醫藥產業具備了較強市場競爭力,但要實現西部金融中心和工業的新跨越,路還很長。
經濟區協調小組成員、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漆先望向記者介紹,在重點產業的比選過程中,必須要放眼全國看“競爭力”。比如單就電子信息產業而論,北京、深圳、大連、青島、武漢等城市,與成都、綿陽個個旗鼓相當、甚至更強。但眼界放寬至整個成都經濟區,成都是“一五”布局的電子工業基地,近年IT業發展勢頭良好,綿陽有長虹,德陽、樂山等又有大量電子工業布局,整體競爭力就具備了更強大的“說服力”。
不同城市的不同心情
對不同的城市來說,同樣一個城際聯動的戰略,體會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以成都而言,在參與成都經濟區建設的同時,還會構建以成都、重慶為雙極核的成渝經濟區,積極開展同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區域的交流合作。
德陽距成都40余公里,是成都經濟圈的重要制造工業基地。如何在成都經濟區扮演自己的角色?德陽市領導層表示:“我們要借此絕好機會,借力將德陽打造成經濟區的重要增長極”。而綿陽也表示科技城需要在成都經濟區這個更大的空間尋求發展。
眉山近年來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委書記蔣仁富并不滿足,“必須積極主動地把眉山綁上成都經濟區的戰車。”
與綿陽、眉山相比,資陽“先天優勢”不足,是一個農業大市。資陽市有關人士在接受媒介采訪時表示,“省上將我市列入了優先發展的成都經濟區,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把資陽建設成為經濟區的新興工業城市和四川丘區經濟強市。”
“同城化”的設想與挑戰
成都經濟區“同城化”中有如下兩個構想,一是在成德綿以及樂山、眉山五個城市建設一條城際快車通道;二是成都經濟區涉及的所有城市共用028這個電信區號。目前,前者的可行性報告已出爐,設計長度314.6公里,后者則得到充分響應。另外,成都被定為“汽車生產基地”,該基地以成都為中心,資陽、綿陽為兩翼,到2010年力爭成為西部汽車整車制造基地。
經濟區協調小組成員、西南財大副校長丁任重建議,隨著成者旺選人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階段,須著力培育金融保險、商用房地產、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讓三次產業共同上檔升級,為經濟區各周邊城市提供更完備的現代服務體系。
如此,成都經濟區將構成“前店后廠”的格局,成都是整個經濟區的“店”,作為兩翼的其他城市是“廠”、是經濟腹地。這對成都是個考驗,對其他城市借助中心城市的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物流、高新技術來調整發展思路,優化產業布局,更是不小的挑戰。
區域:成都、德陽、綿陽、眉山、資陽5市,以及樂山、雅安部分縣(市、區)。
發展思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發揮在全省經濟中的骨干和帶動作用。
基礎設施:大力加強以城際鐵路和成都地鐵為重點的交通設施建設,以培育要素市場為重點的市場體系建設,以城市污染治理為重點的環保設施建設,全面增強區域功能。
特色產業:以發電設備、重型裝備、工程機械和機車車輛為代表的重大裝備制造業;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以金融、物流、會展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以歷史文化、商務旅游為特色的旅游業;以都市農業為代表的現代農業。
城市發展: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以成都市為中心,構建成都平原城市群,逐步建成四川乃至中國西部最強最大的經濟密集區和人口密集區,使之成為參與全國區域競爭的龍頭和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