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法國傳教士、生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四川雅安寶興縣鄧池溝首次發現了大熊貓,并將其制成世界第一具大熊貓標本,運到巴黎展出,引起國際生物學界的轟動。
自然風光秀麗的雅安,是世界第一只大熊貓的發現地,又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多年以來,四川十分重視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工作,相繼實施了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大熊貓的棲息地面積擴大了3成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7個,使大熊貓在棲息地和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不僅是地球歷史與地質特征研究的典型區域,是陸地、海洋生態系統和動植物演化的典型區域,是自然景觀、美學景觀集中的區域,更是生物多樣性與特有物種棲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
聯合國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當地時間2006年7月12日上午10時許,正式審議通過了我國申報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為世界自然遺產。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可以說是一個“活的博物館”,這里有高等植物1萬多種,還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獨有的珍稀物種。此外,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學者很早就開始對邛崍山系的生物進行研究,并到實地搜集有關信息。這里一直是全世界都很知名的生物多樣性地區,除了被確定為世界自然遺產地之外,還被“保護國際(CI)”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位于中國四川省境內,包括臥龍、四姑娘山和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地跨成都市、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4個地級行政區的12個縣或縣級市。這里擁有豐富的植被種類,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該地區的環境與第三紀的熱帶雨林相似,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棲息于此。這里也是小熊貓、雪豹及云豹等瀕危物種棲息的地方。
夾金山脈現有野生大熊貓約240只。自1955年起,雅安市夾金山脈地區向國家先后提供活體大熊貓,占國家調用的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中的46%和我國贈予外國的“國禮”大熊貓的78%,是國際上野生大熊貓的最大供給地。夾金山脈大熊貓棲息地還是大熊貓、金絲猴等82種脊椎動物與珙桐等105種高等植物的模式標本產地。
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阿壩州汶川縣境內,離成都市區僅120公里左右,距都江堰50多公里。臥龍處于邛崍山脈東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的高山峽谷區,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這里峰巒重疊、云霧繚繞,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蔥蔥。臥龍地勢較高而濕潤,十分適宜大熊貓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樺桔竹的生長,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理想地區。
臥龍自然保護區已被列為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這里有各種植物三四千種,有四川紅杉,金錢槭等珍貴植物;有各種獸類50多種,鳥類300多種,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就達29種。這里設有大熊貓研究中心和大熊貓野外生態觀察站。核桃坪大熊貓飼養繁殖場和大熊貓研究中心,擁有6個實驗室,是觀賞、了解大熊貓的好地方。
成都太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臥龍國家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最近的一次野外調查顯示,我省大熊貓野外數量、野外棲息地面積、人工圈養種群和自然保護區建設4項指數,均居全國第一。
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建設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大熊貓保護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全省有野外大熊貓1206只,占全國的76%。人工圈養大熊貓196只,占全球大熊貓圈養總數的85%。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達到37個。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張志和說,我省大熊貓保護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另一個顯著指標是,20世紀后期開始實施的天然森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建起了大熊貓保護區與棲息地之間的“愛情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