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方獨特的土地,大部分幅員面積位于高原地區,占據著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核心區域,這里還是多條重要江河的源頭……獨特的地貌特征決定了這一區域絕不能按照常規思路謀求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生態經濟區,首先是生態區。我們認為,保護好生態,是川西北生態經濟區最首要的發展任務,也是對全省乃至全國發展最重大的貢獻。這是川西北區域在發展定位、發展任務上與其他區域的根本區別。”這段話是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協調小組為這個區定的調。
位于我省西北部的阿壩、甘孜兩州自然資源豐富,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保護屏障,環保狀況卻曾經不太樂觀。但從2000年開始,生態保護的重拳就一直頻出。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在兩州全面展開。令行禁止,堅決制止天然林的商品采伐和運輸,大力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一舉將砍樹人變成種樹人、護林人,逐步將采伐區變成保護區、生態區、旅游區,徹底告別了“木頭財政”。
川西地區農牧民才旦家的大兒子就選擇了當“森林衛士”?!疤烊涣仲Y源、濕地資源和野生動植物是上天賜給牧民的財富,必須要去保護它們”;“只有保護了生態,才能財源滾滾!”這是才旦的心聲,也是所有牧民的心聲。
去年,為使境內九寨溝、四姑娘山、美人谷等自然環境得以長久保持,阿壩州采取水資源污染源頭控制,不審批新上化工、造紙、印染等重污染涉水項目,確保了岷江阿壩州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水域標準。
甘孜州計劃到2010年,建設6個國家級、16個省級、4個州級自然保護區和10個濕地功能保護區,把理塘無量河、石渠長沙貢馬、色達泥拉壩等建設成為長江、黃河上游的水功能涵養保護區,強化封沙育林育草、休牧(輪牧)育林育草、退牧還草等措施,遏制濕地區域的土地沙漠化趨勢。
“保護與開發并重”這個原則在兩地政府間更是形成共識。以資源促開發、以開發促保護,培育生態農業、生態能源業、生態旅游業、生態藥業、優勢礦產業、民族文化產業。一句話,“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旅游天堂的統籌發展
林草系統的生態保護和建設,促進了兩州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旅游業發展較早的阿壩州第三產業仍然保持了加快發展的勢頭。在面積更大的甘孜州,隨著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改善,圍繞香格里拉進行的旅游開發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甘孜、阿壩山連山、水連水,各族人民友誼源遠流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為民族地區的發展作貢獻。”2007年6月2日,在阿壩州州委、州政府歡迎甘孜州黨政考察團召開的座談會上,阿壩州委副書記、州長張東升說了這樣一段話。
同年6月27日,阿壩甘孜共同宣傳推出以川西高原生態和藏羌文化風情等為主的特色旅游路線。馬爾康、理縣、紅原、丹巴等七縣在馬爾康簽署了區域旅游合作開發協議,各縣將加強區域聯合促銷、打造區域旅游統一品牌,樹立區域整體旅游形象。這七個縣是嘉絨藏族聚居區,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美麗的川西高原風光和獨特的藏羌風情,使這里成為眾多游客向往的旅游天堂。七縣間的旅游產品整合后,將形成點線相連的風景帶,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時推動區域內旅游投資領域的合作。
下一步,地緣特征、產業特征相近的兩州如何按照經濟區域發展的規律,加強旅游景點的統籌發展,形成更加強勁的產業發展合力,值得我們期待。
區域:包括甘孜、阿壩2個州。
發展思路:按照“保護生態、點狀發展”的思路,根據自然資源比較豐富但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弱的特點,加大水能、旅游和礦產等優勢資源合理開發的力度,改進傳統農牧業生產方式,逐步建成特色鮮明、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生態經濟區。
基礎設施:加強以公路和通信為重點的交通、通信設施建設,以教育、衛生為重點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生態經濟:突出抓好天然林資源、天然濕地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草原生態環境建設;以觀光、度假為主體的生態旅游;以水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以蔬菜、水果、中藥材、草食牲畜為代表的生態農業和特色畜牧業。
城鎮發展:優選一批適宜發展的縣城和重點鎮,積極實施生態移民工程,加強小城鎮、移民新村和牧民新村建設,逐步引導農牧民向縣城和重點鎮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