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我們要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努力用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廣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感和緊迫感,認真落實加快發展的措施,堅持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推動城鎮化的思路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努力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我市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資源約束突出、環境壓力加大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必須,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促進經濟與資源、環境、人口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堅持統籌發展,把解決“三農”問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推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王建(市委副書記、市長):
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一要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用新的理論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樹立創新意識,不斷開拓進取。二要深化優勢再認識,搶抓發展機遇。發揮好政治優勢,不斷提高廣安知名度、美譽度和吸引力;發揮好區位優勢,緊緊抓住中西部開發的大好時機,以及成都市和重慶市被納入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啟動建設全國第四個經濟增長極的歷史機遇,主動融入成渝經濟區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安籍在外鄉友回鄉創業。發揮好資源優勢,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同時,開發利用好旅游資源、農業資源等,促進廣安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三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四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庭繼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市在今后發展工業中,要把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作為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鑒于廣安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在于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在發展中要嚴格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建設發展要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資源與環境、生產與生存相協調,做到科學、可持續發展。特別對部分落后的產能,如小煤窯、小水泥,要下決心淘汰與整合,達到節約與環保的要求。在“兩化”項目的選擇上,要注重高附加值、投資強度、財政稅收增量、產品的關聯度等,爭取實現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余儀(市委常委、副市長):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闡述和部署今后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任務時強調指出,要發揮億萬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在新農村建設中,由于各地條件的差異,農民的主體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充分發揮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就應當按照統籌區域的發展要求,處理好全面建設和重點扶持的關系。要從各地不同的實際出發,制訂不同的發展策略;既要鼓勵一部分地區通過努力優先發展,又要建立地區之間的協作;既要堅持全面建設的戰略,又要對自我發展能力較強的地區,進行重點的扶持和幫助。
林明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結合廣安實際,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就是要進一步與時俱進、更新理念。在理念上做到六個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高舉旗幟、科學發展,更加注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加注重執政為民、富民惠民,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更加注重團結和諧、民主開放,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整合資源,以科學理念指導黨的建設新實踐。通過思想觀念創新、方法手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努力使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形成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蔣維君(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總工會主席):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我們政法維穩工作中。首先是要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從解決問題人手保穩定。其次是政法工作的整個價值評判標準要作大的調整,這個評判標準就是三個最大限度:最大限度激發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檢查政法工作的標準就是這“三個最大限度”。
劉鳳成(市委常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
統籌城鄉發展,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強化工業反哺農業。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強化就業體系建設。四是強化公共服務。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相信,只要堅持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辦法、措施去抓,我市的農村面貌將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社會將更加繁榮,群眾生活將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