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本質的新升華
科學發展觀之所以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它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對發展是第一要務、以人為本是核心、全面協調可持續是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根本方法等內涵的闡述,從哲學的層面上升華了我們黨的發展理論,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哲學。
發展是第一要務。我國現有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處在發展中國家的行列。我國仍然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把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必須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我們的根本目標。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這是對鄧小平關于“發展是硬道理”、江澤民關于“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思想在新形勢下的重申,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對我國國情和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做出的科學判斷,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
唯物史觀的新發展
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高價值追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靠誰發展”、“為誰發展”問題作出的科學回答。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歷史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思想在發展問題上的必然體現。唯物史觀認為,人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依靠最廣大人民的力量謀發展,通過提高廣大勞動者的素質促發展,強調人民群眾是發展的根本動力,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觀認為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與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完全一致的。這一觀點決定了共產黨人必須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自己最根本的價值取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學發展的辯證法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統一,昭示了21世紀初崛起中的中華民族科學發展的辯證法。
首先,堅持全面發展體現了唯物史觀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的原理。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因素,生產力的變化必然要求社會的上層建筑也隨之發生變化。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經濟發展、政治發展和文化發展相統一的社會全面進步過程。
其次,堅持全面發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正確處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關系的原理。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又不能搞“單打一”。由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少地方、部門存在著“單打一”和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傾向。科學發展觀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提出堅持全面發展,為正確處理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復雜關系,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
再次,發展是一個由不平衡到平衡,然后打破平衡再達到新的平衡的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前進過程。我國由于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加之資源和歷史文化的差別,不同區域之間、不同部門之間,特別是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因此,要求我們處理好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更加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方式、人口和地理環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觀點,強調發展應該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相互協調以及能夠保持內在持續發展能力的發展,要求既要遵循經濟規律、又要遵循自然規律,既要講究經濟社會效益、又要講究生態環境效益,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而實現了發展觀上的一次新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