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提出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需進一步提高對哲學社會科學的認識、建立和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加強社科人才隊伍建設、調整學科結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等措施。
關鍵詞: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C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1494(2008)01-0070-03
在“發展科學、共創和諧”的新時期、新階段,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所承擔的“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任務越來越重。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精神,進一步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我們對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近年來的改革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基本現狀
近年來,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在整體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
其一,從機構建設來看,廣西已經初步建立比較完備的社科研究機構框架。目前,廣西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機構主要有:各級黨委宣傳部、政策研究室、政府發展研究中心、黨校、社科院、社科聯、各大專院校以及各類學會和社團等。其中,自治區直屬社會科學研究機構3個,即廣西社科院、廣西地方志辦公室、廣西區黨委黨史研究室。自治區各部門科研機構11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45個,各市直屬社科研究機構51個。廣西主要的群眾性社科學術團體142個,其中自治區社科聯1個,自治區級學會(協會、研究會)110個,城市社科聯12個,高校社科聯19個。基本形成覆蓋社會各個領域、關注社會各方面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哲學社會科學網絡。
其二,從社科人才隊伍來看,已經建立一支在政治、思想、業務、作風上都較好的社科工作者基本隊伍。截至2005年,在自治區直屬社科研究機構、自治區直各部門科研機構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有科研人員1252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710人,占科研人員總數的56.7%;中級職稱374人,占30%。自治區級學會(協會、研究會)擁有個人會員3萬多人(含交叉會員),14個高校社科聯有團體會員180個,個人會員7168人。這支隊伍是振興廣西、繁榮和發展社會科學事業的重要力量。
其三,從研究成果來看,成績可喜,精品力作不斷增多。廣西社科工作者積極開展社科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推出一大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社科研究優秀成果。據統計,“十五”期間,廣西共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92項,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共立項492項,出版著作1912部,發表論文31660篇,完成課題3141項,評出自治區級社科優秀成果669項,為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供了較好的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
其四,從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來看,初步形成一批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目前,廣西民族學中的壯學、瑤學研究,東南亞研究。港澳臺研究,廣西地方史中的中法戰爭、太平天國、新舊桂系研究及廣西與周邊關系史研究,文學中的桂林抗戰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哲學中的山水美學、民族美學和價值美學研究,法學研究中的民族立法研究、自治法研究,經濟學中的區域經濟、民族經濟研究。領導科學研究等,都已自成體系,成果迭出,在國內理論界有較大的影響。
其五,從學術活動和學術交流來看,日趨活躍,影響較大。廣西各社科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積極開展對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重大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的研究,探討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和咨詢。同時,不斷拓展學術交流渠道,加大對外交流力度,對外學術交流日趨活躍。據不完全統計,“十五”期間,廣西共開展自治區級重要學術活動共1100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2000多人次,出國學術考察與培訓1000多人次。
二、當前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領導干部對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這是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存在的首要和根本的問題。當前,一些領導干部對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實際工作中,存在抓科技建設一心一意,抓哲學社科建設“蜻蜓點水”;對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四個同樣重要”落實措施乏力,沒有真正把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納入規劃,擺上工作議程。盡管在正式場合沒有人說哲學社會科學不重要,但普遍的“重理輕文”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更為嚴重的是,有些黨政領導干部缺乏服務意識,未能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難以形成一個留人從事科研的良好環境,導致不少優秀的社科理論骨干流失。有的甚至把哲學社會科學專家當擺設,做門面,沒有真正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沒有主動地向哲學社科專家咨詢意見,把哲學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運用于各項決策,致使現實中出現不少受人詬病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二是體制不順暢,資源整合缺乏。與全國各地一樣,廣西哲學社會科學也面臨著體制性的內傷,社科聯、社科院系統,黨校系統,各高等院校,黨政機關的研究機構,社科類學術團體等五個系統各自為政,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指導和協調體制,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和強大規模,嚴重影響了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整體研究能力。
三是機制不完善,職能發揮不足。計劃經濟時期的社科研究運行機制還沒能徹底轉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科研究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職能發揮不足,市場化運作、社會化轉換還沒有真正運行起來并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適應形勢、激發活力、壯大實力的良性發展機制建設十分迫切。
四是缺乏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剛性制度。目前,雖然從中央到自治區黨委都制定了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文件,對做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發展目標,但都屬于綱領性、指導性的宏觀意見,在學科體系建設、人才培養選拔、工作機構、體制建設和課題規劃管理等方面,還缺乏可操作性的硬性規定。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各種法規未建立,制度未建成或不健全,動力機制缺乏,使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意見》有很大的差距與難度。
五是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目前廣西社科人才整體研究水平還不高,尤其缺乏在國內或國外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帶頭人。特別是隨著一批主力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的相繼退休,能勝任重大課題研究的社科人才將更短缺。由于社科研究工作政治地位不高和經濟待遇較差的雙重影響,使得社科骨干隊伍后繼乏人。特別是高級人才的大量流失,以至于有些學科隨著人才的流失而邊緣化或缺失。如廣西社科院在1999-2003年間流失科研骨干17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2人,占流失人數的70%,有些很有特色和價值的專業研究因缺乏學科帶頭人只好撤并取消。
六是經費投入不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缺乏應有的資金支持。中央和自治區兩級關于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出臺后,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的課題研究經費、科普經費、優秀成果獎勵經費等,雖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但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重經濟輕文化、重自然科學輕哲學社會科學的觀念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兩者投人比例還很不協調。一些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的社科課題選題難,取得足夠經費支持更難,哲學社會科學還不能得到有力促進和協調發展,依然處于一種尷尬和窘迫的境地。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著力提高對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性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哲學社會科學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戰略性和長效性,努力克服重經濟輕文化、重自然科學輕社會科學的不正確觀念和短期行為。要著眼于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充分認識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對于“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與經濟建設、自然科學工作一起規劃,同樣部署,同樣重視,同樣檢查,同樣落實,同樣獎勵。
(二)建立健全有利于多出優秀人才和優秀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解決研究體制和運行機制上的問題,務必加大改革力度。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把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擺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其二,設立一個責權統一、強有力的社科管理和協調機構,強化社科管理職能,整合社科研究資源,增強社科研究的實力和競爭力,充分發揮社科軟實力的強大社會功能,為黨委、政府提供高層次理論咨詢。其三,要建立和完善科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哲學社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目前,廣西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還是差強人意。據調查顯示,不少被調查者對現行的國家社科基金和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的選題、申報、鑒定和評獎等管理體制評價不高,現行的社科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還遠沒有充分調動廣大社科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其四,建立一個自治區黨委、政府與社科專家學者之間有效的交流平臺。當前,不僅廣西而且全國都存在著黨委、政府與社科專家學者有效交流的缺失,哲學社會科學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決策上的民主化、科學化不充分。建立一個自治區黨委、政府與社科專家學者之間有效的交流平臺,譬如建立定時交流制度或在對比較重大事項決策時召開咨詢會等,既能促進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向社會化轉變,又能及時為黨委、政府提供理論支持。
(三)細化中央《意見》精神,加大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經費投入力度。進一步細化中央《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出臺一些在人事管理、課題規劃、資金投入等方面更符合社科工作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把中央《意見》精神落在實處。加大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社科普及經費的投入力度,提高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科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的社科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走向民眾,提高廣大民眾的社科理論素養,提升社科的社會服務功能。
(四)加強對廣西社科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人才問題是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和主體問題。我們要造就一支不僅能承擔當前各項任務的隊伍,而且能適應未來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隊伍。其一,要高度重視廣西哲學社科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哲學社會科學是軟科學、長線科學,科研成果和人才的培養都存在要求高,周期長,短期效果不如經濟與自然科學那樣明顯的特點,在人才培養上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和過硬的政策,立足政治強、業務精、品質高、作風正的要求,著眼廣西、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制定和實施廣西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長遠規劃和政策,加快推進實施廣西“青年人才工程”,加快對青年學術骨干的培養,選送優秀社科青年骨干出國留學深造和鼓勵支持參加一些對口的國際學術交流,造就一批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理論功底扎實、勇于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強、政治和業務素質良好的青年骨干。同時,要千方百計營造一個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理論創造環境,充分發揮廣西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的作用。其二,要把培養、使用本地人才與引進區外、國外社科人才結合起來。把拔尖社科人才培養與提升整體社科人才隊伍水平結合起來。把哲學社科人才培養納入國家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四個一批”人才培養工程,納入“廣西人才小高地”建設工程,做到以事業留人、以政策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為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其三,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身要增強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苦練內功,嚴謹治學,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主動地面向廣西經濟社會的主戰場,推出一批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高質量的理論成果,為自治區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高層次的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
(五)調整學科結構,培育和發展優長學科和地方特色學科。培育和發展優長學科和地方特色學科,是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基點。搞好學科建設至關重要,地方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與繁榮需要合理而科學的學科構建,尤其需要能立足本地實際的優勢學科和體現本地特色的學科構建。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其要旨就是要立足于廣西這塊紅土地,獨具廣西的地方特點和民族特點。
(六)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首先要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真正把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把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要努力把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律,改進領導方式,提高領導水平。為繁榮發展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創造良好的環境。其二,要合理規劃,科學確定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方向,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證實施。如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制定中長期社科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相結合的模式,在制度上確保推動廣西壯族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其三,加大對重點項目扶持力度。根據廣西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科建設及科研方向的要求,選定一批重點課題,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組織聯合攻關,推出精品力作,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其四,評獎引導,調動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各級黨委、政府要經常向哲學社會科學界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重大問題,并注意把哲學社科界的成果運用于各項決策中,促進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社會化、市場化轉向,使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界真正成為黨委、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責任編輯 莫仲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