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貿易順差增幅將有所下降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近日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我認為今年中國外貿順差增幅會有所放緩,但放緩的幅度將由市場整個變化情況決定。”“今年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加,無論是出口型企業還是外貿經營者都會面臨挑戰。”
她認為中國之前的政策是鼓勵出口,遏制進口。為了保護汽車等民族產業的發展,對進口設置了許多障礙。現在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正在想辦法擴大進口,但這個問題涉及到許多部門的權力,也存在法律障礙,再加上政策從制定到執行和見效有一個滯后周期,因而短期內無法快速協調。馬秀紅說,中國貿易政策目標是整體進出口平衡。
什么是解決中國貿易順差問題的鑰匙?馬秀紅指出,接近1.6萬億的外匯儲備確實很大,但更大問題是,我們對這筆錢使用不善。德國貿易順差比中國高得多,是世界上第一大貿易順差國,但德國的外匯儲備不到中國的一半。關鍵是德國政府鼓勵企業在國外直接投資設廠,形成原產地多元化,繞開了貿易壁壘,也改善了和相關國家的貿易關系。我們應該借鑒這一經驗,不僅能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民幣升值產生的不利影響。盡管人民幣持續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出口,但馬秀紅認為,中國勞動力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寶庫,在勞動要素方面中國有著自身優勢。馬秀紅說,“總之,我們還會保持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將來通過各個競爭力要素有機、有效整合,使我們綜合競爭力有所提高。”
服務外包千百市工程進展順利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外貿出口要維持穩定增長,同時優化出口結構。馬秀紅對此表示,優化結構包含多重因素,一方面貨物貿易結構應優化,進一步遏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大促進具有中國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同時,要保持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因為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勞動力是中國資源優勢,也是重要競爭力。馬秀紅說,“從整個投資環境的角度看,中國勞動力還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資源稟賦和資源優勢,在其他勞動要素方面中國還是有自身的優勢,這種優勢在某些方面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我覺得,這些變化不應該是在競爭力方面的變化。通過綜合競爭力各要素的有機整合,才會使我們的綜合競爭力有所提高。”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保持穩定增長是前提,并不是說要遏制出口。”馬秀紅強調。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優化,還體現為服務貿易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提升。對于中國在服務外包領域會不會與印度形成競爭的問題,馬秀紅認為“應該是共贏”。因為現在全球服務外包發展迅速,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產業。“只要大家把握世界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適時調整措施,都可以在這個不斷擴大的產業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韓企撤資只是局部現象
作為商務部分管外資的副部長,馬秀紅在談及少數外資企業撤出中國可能會帶來的影響時指出,韓企等外資撤資只是局部地區現象,不代表全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設立、關閉是正常的,是優勝劣汰的過程。其中的關鍵問題是要依法進行,破產需要按破產法,中止則要有清算。特別是要按照法律規定依法妥善處理工人工資等問題,不能拖欠工人工資、銀行貸款和經營中產生關系的第三方資金。
在回答“此舉會不會引發其他外資企業撤離”問題時,馬秀紅指出,中國新設立的外商企業每年都有2萬多家,同時也有一部分已設立投資的外商企業被中止,這都很正常。中國經濟健康、穩定、持續增長,無論對國內還是國外的投資者,都會給他們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只要這些大的方面因素沒有改變,中國仍然是外商投資的首選地。”馬秀紅很有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