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07年中國新承接船舶訂單數量達到9845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132%,躍居全球首位,占世界市場份額高達42%。2007年中國手持船舶訂單達到1588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1%,中國目前手持船舶訂單數量已經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3%。
2007年中國船舶工業呈現出增長加快、規模擴大、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全年造船完工量達到1893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3。%,占世界船舶市場23%的份額,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中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三大造船國的地位,僅次子韓國和日本,但與前兩名的差距明顯縮小。
2007年中國完工的船舶八成為出口船舶。全年船舶出口1490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25.6%,占完工總量的70%。據海關統計,2007年中國船舶產品出口金額122.4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1%;船舶產品出口到151個國家和地區。
機電商會是中國最大的進出口商會,同時也是中國船舶行業的重要行業組織。機電商會非常榮幸作為該展在中國的總代理,組織中國企業和相關機構連續十屆參加這一亞太地區最大的海事展覽,又一次為中國船舶企業和相關機構搭建與世界船舶行業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本屆展會,為全面展示中國造船企業及配套產品,機電商會組織了近80家單位參展,其中包括濰柴動力,中船重工CSIC等中國大型船舶產品企業,以及中國船級社和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等中國船舶行業的其它重要行業組織。
近期,第十屆亞太海事展將在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的新加坡舉行,本屆海事展最引人注目的熱點是,中國被首次邀請作為主賓國參加此次國際級海事盛會,這也是國外展會唯一一次給予中國展團以主賓國地位。為充分利用亞太海事展這個國際化傳播平臺,搭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暢通渠道,提高中國船舶制造企業在國際上的聲譽和競爭力,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主動擔起了國內企業的宣傳和組織工作。
從2007年11月開始,由機電商會和濰柴動力主辦、國內行業協會及組織共同協辦的的中國展團招展工作就在全國各主要船舶市場陸續展開,經過近4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40多家國內船舶及相關配套企業強強聯合,組成了頗具聲勢的中國軍團,這是中國軍團第一次登陸高水平國際級海事盛會,船舶制造、船舶設計院、發動機、齒輪箱、船用配套設備等各路大軍必將在東南亞船舶界形成強大的沖擊波。
2008年3月15日,踏著兩會的腳步,第十屆亞太海事展中國展團出征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西苑飯店熱烈召開,中國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商務部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申洪專程出席了本次會議。此外,國防科工委船舶行業管理辦公室陳穎濤副處長、機電商會姚文萍副會長、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譚乃芬副秘書長以及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鐘耕會總裁助理均出席此次出征儀式,見證了中國民營造船及相關配套企業以組團參展代替傳統推廣的海外市場開拓新模式,同時也見證了實力日益提升的中國船舶贏得海外市場的必勝信心。?隨著中國船舶整體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企業已具備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廣闊的東南亞及國際市場已經向中國企業敞開大門。
亞太海事展覽會是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重要海事展之一,由世界著名的勵展博覽集團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成功舉辦9屆,今年展出面積1.2萬平方米,有28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家企業參展,其中有7個國家以國家展團形式參展,包括中國、德國、挪威、英國,法國、新加坡和韓國。展覽會將吸引了來自亞太地區的造船、港口、運輸、安裝和維修領域的近8000名客商。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介紹,此前9屆的海事展,中國企業參加過的有8屆,但是中國只是有零星幾家企業參加,并未形成規模。本次中國參展團則由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和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擔起了組織宣傳工作,使國內造船業整個產業鏈的一次集體出征,并且以民營企業為主。
此次2008年展會主題是港口、海事IT和無線技術、海事安防和海事維護等。展會將舉辦系列研討會,包括海事工程和港口技術等專題。展覽會已獲得17個世界組織的支持,包括德國船舶與近海裝備工業協會,日本造船合作協會、挪威使館與挪威海事出口集團、新加坡制造業聯合會,英國海事工業協會,國際散貨,集裝箱貨物協會等。
中國展團組織單位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及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利用與東南亞海事主管單位、協會的良好關系,協同國內行業協會等單位為國內企業打造一個高起點的交流平臺,對中國造船及配套產品最新發展成就進行重點推介和宣傳,開辟中國——東南亞新航線,本次參展必將翻開中國民營船舶制造企業出口國際市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