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在北京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文海英和中國信保總經理唐若昕共同簽署了合作協議,商務部和保監會等政府部門的領導出席了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中國信保將從五個方面全力以赴支持安徽省經貿事業的發展。
一是配合安徽省政府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的實施,采取積極的承保政策,支持安徽企業不斷擴大貨物貿易出口和服務貿易出口。特別是最大限度地支持高科技產品、農產品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產品出口以及服務貿易出口。
二是配合安徽省人民政府“走出去”戰略和相關政策的實施,利用信用保險的政策性專業優勢和資源,全面支持安徽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承包海外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
三是利用信用保險的融資便利功能,幫助安徽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擴大信用保險項下融資規模,滿足企業對外貿易融資需求,緩解企業融資瓶頸。
四是通過加強國內貿易信用風險管理,配合安徽省政府促進內貿市場的健康發展,為國內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做出貢獻。
五是實行承保傾斜政策,鼓勵和引導安徽企業積極利用信用保險。對農產品出口企業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實行費率優惠政策,通過理賠綠色通道措施,減少企業貿易損失。
近年來,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為安徽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徽省政府及時抓住機遇,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工業強省戰略、“東向發展”戰略以及“861”行動計劃,開啟了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目前,安徽省已經形成汽車及工程機械、農產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家電等幾大支柱產業,擁有奇瑞轎車、江淮汽車、海螺水泥、馬鋼、銅陵有色、美菱冰箱、榮事達電器和合力叉車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全省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建成5個國家級出口基地、44個省級農產品出口基地、10個省級出口產業集群和1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使安徽在區域經濟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地位更加獨特,優勢更為明顯。2007年全省外貿總額達到159.3億美元,居中部地區首位;完成對外經濟合作7.2億美元,在中部地區名列第二。
中國信保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貫徹落實國家外交、外經貿、產業、財稅和金融政策,積極發揮信用保險的政策性功能,支持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全面融入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的大潮之中。他們通過“一個窗口”模式擴展業務領域,優化產品組合,創新服務模式,全力以赴推動各地經貿事業的健康發展。截至2007年底,中國信保已經累計支持數千家企業開展對外經濟貿易1121億美元,支持對外經濟合作項目達數百個,為企業提供信用險項下融資便利2621億元人民幣。中國信保還為企業提供全球近191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別風險報告,提供600多萬家國內外企業的資信報告。在全面落實“走出去”發展戰略的進程中,信用險已經成為各地政府支持經貿事業發展的有利工具,中國信保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堅強后盾。
隨著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的快速發展,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風險也日益加大,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迫切需要國家政策性信用險的有力支持,以保障企業對外貿易和投資持續穩健發展。而中國信保作為國家政策性專業信用保險機構,在風險防范以及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中國信保一直十分重視對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特別重視推動安徽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中國信保安徽分支機構成立5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改變了過去單純提供出口貿易險業務的局面,由2002年的8500萬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6.5億美元,年均增長50%以上,在大力支持安徽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安徽市場信用體系的建設做出了努力。
在簽約儀式上,唐若聽說:“安徽省政府一直與中國信保保持良好的合作,為了推動中國信保對安徽經貿事業發展的支持,安徽省政府多次出臺了支持信用險事業發展的政策,有力推動了我們雙方的合作。此次《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是我們雙方面向未來全面合作的重要成果。”
唐若昕表示,在全面合作協議框架下,中國信保將充分利用信用險的功能,支持安徽省企業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和更多領域中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發展的布局,積極參與長三角洲的聯動發展,全面促進安徽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程度。他相信,在安徽省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在廣大企業的積極配合下,中國信保將為安徽經貿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為安徽省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