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同樣需要大力弘揚中華民間文化、拓展民間藝術品的市場空間,不但要營造有利于民間文化藝術人才成長的輿論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政策環境,而且還要不斷地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使民間藝術人才得以不斷壯大和發展。
[關鍵詞] 文化藝術品 藝術品 民間
民間文化藝術是中華文化的母體。在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這個“生產者的藝術”孕育了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成長,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精神乃至性格。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我們決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本地區。發展是硬道理。顯然,不擴大開放,就不能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去研究如何拓展民間藝術品的市場空間。
一、 民間藝術發展的現狀分析
據調查,民間藝術在國內外享受的待遇不同,國外政府并不重視,也不支持相關的活動,而我們國家正好相反。從經濟角度解釋,國內外經濟發展還是不平衡的。在國外很多民間藝術家不是以此為生,他們的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備,生活比較富足,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作品的創作中。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相比20年前,民間藝術家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出現不平衡的狀態,有的人可以搞公司,出口創匯,富家強國;有的到市場上出售自己所生產的作品;有的藝人,他們的東西賣不了錢,生活就更困難一點。
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我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沒達到隨心所欲夠買商品的程度,具體表現為一般老百姓還沒有消費藝術品的條件和習慣。在商業社會,產品并不光是給藝術家設計的,而更主要是給一般大眾欣賞的,這樣就應當存在一個生產流程,降低成本,使生產簡單化、標準化,從而使產品價格降到最低,老百姓花很少的錢就可以購買。今后民間藝術的發展出路,就是民間藝術家或者民間藝人要跟現代科技和社會緊密結合。而目前的問題是怎樣把民間藝術納入到流通領域,使其產業化。有人提議把剪紙用半機械化生產,用模子來大規模復制剪紙作品,但機械化生產出來的再好也賣不上價。如家用電器,一兩千塊錢能買個不錯的冰箱,這就是工業化的結果,但這不屬于藝術,而純粹是商品。作為商品,這種工業化的生產值得推廣,但作為藝術,就違背了其藝術內涵。
在全國各地有著一大批民間工藝的愛好者,他們在參與工藝品制作的過程中,不僅使自己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實現了自我娛樂、自我滿足,同時也使自己的藝術審美情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從而使這些民間工藝制品充分發揮了裝飾和美化人們生活環境的功能。還應看到,民間工藝制作作為一種群眾性的文化活動,它的意義還在于,一方面在生生不息地傳承著地方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使廣大群眾通過這種參與提升了文化品位,實現了自我教育。一些民間藝術之鄉從事工藝制作的群眾,努力補習文化,鉆研技藝,并舉辦展覽,擴大營銷,接受外界信息的輻射,自覺地把自身業務融會到時代發展的潮流之中。在當前開展群眾性的民間工藝活動,將使群眾隨著自身文化素養的改善,促使自己在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良好的轉變。尤其需要肯定的是,民間工藝是一個蘊藏著極其豐富文化產業資源的寶庫。如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的鎮湖鎮,就擁有8000個繡娘,繡品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全鎮人均收入達4500元。同樣從事玉雕、木雕、檀香扇、剪紙、草編等民間藝術品制作經營的私人工廠或企業,都面向國內國外的銷售市場,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民間文化藝術產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擁有一批人才來支撐和推動。這里所說的人才,既包括優秀民間文化藝人、傳承人,懂得民間文化藝術價值的政府官員,從事民間文化藝術保護和研究的科研人員,從事民間文化藝術周邊產品和延伸產品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包括新一代民間文化藝術的欣賞群體。
二、營造有利于民間藝術人才成長的輿論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及政策環境
1.創造條件,促使民間文化藝術進學校、進課堂。努力培養具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底蘊以及具有現代科技知識素養和精湛制作技藝、有創新和創業能力的一專多能的現代民間文化藝術人才。
2.成立民間藝術大師、名師工作室。讓民間文化藝術的高技能人才擁有潛心創作、悉心傳技、開展技術交流、技術會診和技能攻關的場所。政府要對每個民間文化藝術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予以經費資助,不斷提高民間文化藝術家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切實解決那些掌握民間絕技的藝人的實際困難,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使他們的絕技、絕藝得以傳承。
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人才培訓,建立民間文化藝術技能培訓基地。打破資歷、身份、年齡限制,鼓勵民間藝人參加技師資格培訓,努力造就一批民間文化藝術領域的領軍人才、民間文化藝術的頂尖人才、掌握民間新工藝的專業人才、民間文化藝術經營的管理人才、民間文化藝術的研制開發人才,以及既善于傳播又通曉民間藝術文化的翻譯人才。
三、建立人才激勵機制
1.開展民間文化藝術節、民間文化藝術論壇、民間文化藝術技能競賽、慶陽民間文化產業品牌創新人物評選等活動,建立保護著名民間文化藝術大師及培養人才的制度,建立民間文化藝術精品和民間文化藝術大師的評審與命名制度,設立“優秀民間文化藝人”、“優秀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獎項等,在社會上進一步樹立尊崇民間文化藝術的人才價值觀。
2.積極向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等組織推薦人選,申請命名國家級的“民間文化藝術大師”,積極推薦農民藝術家申報“民間藝術家”、“民間工藝美術能手”等稱號。讓所有在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保護、開發、創新諸方面做出貢獻者,讓熱愛民間文化藝術并做出不平凡成績以及長期從事民間文化藝術有成就者受到尊重,從而使他們的才能得到發揮,成果得到肯定。
四、文化支持
利用各種媒體對民間文化藝術品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是民間文化藝術產品開發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音符”。這個“音符”的活躍,關鍵要做好以下基礎工作。
1.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節、藝術節、博覽會等集群性文化藝術活動,充分展示燦爛的民間文化藝術,使其民間文化藝術產品在更大領域內找準定位,吸引更多的文化單位和民間藝人加入聯營平臺,逐步形成慶陽民間文化藝術品生產、展銷及文化服務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組織慶陽民間文化藝術家、民間文化藝術產品到省外、國外舉辦或參加各類有影響的民間文化藝術集群性活動,通過廣泛的交流,把民間文化藝術產品推向全國,推向世界,提升知名度,提升民間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總體質量。
2.由政府部門牽頭,成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研究中心,認真研究各地區的民間文化藝術產品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探索民間文化藝術商品化、市場化規律,及時把握民間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脈搏,為民間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議;建立民間文化藝術產品數據庫,為民間文化藝術產業決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群眾藝術館
(責任編輯/劉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