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曾是那么令人親近而又被人置之淡然。而今,它幌然象“金子”般閃著光芒。“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字字句句是那樣鏗鏘有力和具有磁性,它震撼著你我他,吸引著鄉村、社區和人群。它涵蓋著社會的深層與表層,貫通著過去、現在與將來。“和諧”深諳著無限含義,解讀“和諧”我們將更加睿智與聰盈。
“和諧”起源于自然,因而,它能給人以超然的感受,律的回旋;“和諧”也來自于社會,所以,它又可給予人“丑”的“粉”飾,美的潛能。
“和諧”是運行中的靜止,起伏中的平衡。它善于饋贈,更善于包容。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它,化成它的一個量子,去振動、去追尋;任何事也可以并入它,成為它行伍中的“養份”,搖籃中的“酣眠”;物更是它的一員,每個響作,每種色調,每方三維空間,都無一例外地留著它的雕痕。
“和諧”象萬般天籟組成的“歌會”,各種音階,每個音符都可一齊奏響,即使你發音過高過激,只要你發自肺腑,它仍可將你包容。
“和諧”也象用五顏六色繪成的“圖畫”。它既描出生命輪回中的有限,又捕捉住無限生機里的“永恒”。于是,你可任意將它懸掛,即是正反倒背也毫不影響它的方圓。
“和諧”可不是一團“和氣”,一味的卿卿我我、事事謙讓。殊不知它蓄有超凡的“底氣”,遇事善調理,處事有章規,你只管依附它遠行,它絕對能叫你一帆風順。
“和諧”并不排斥“陣痛”和“劇痛”,只要這“痛”是值得的,它就會淋漓盡致地去“呻吟”。也許這“痛”是腐肉所至,那么割除腐肉,定將換來“和諧”之“新生”。
“和諧”最終還象一壇“米酒”,年陳久了“酒”會更醇。
(作者單位:武寧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