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也是教師精神面貌、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結合的體現。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靈魂,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
近年來,貴港市港北區西江中心小學狠抓師德師風,促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構建師生的精神家園,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一、抓觀念更新。讓學校充滿濃濃的人文關懷
抓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更新教師的觀念,把教師對教育的認識統一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度。教師在教學、學生管理和各種社團活動中,應該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理解、信任學生,真心依靠學生,放手發動學生,引導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人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道德自覺自律意識的養成,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當然,在強調教師弘揚人格力量、自律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同時,學生也要尊重教師自身的需求、發展和提高,彼此相互理解、關愛應該成為師生雙向情感互動的潤滑劑和催化劑。
近年來,西江中心小學確定了“創造適合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以學生為本,以德立?!钡霓k學策略,提出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號,牢固樹立了家長、學生的事無小事的觀點,讓教師從人的心理、情感、發展、需求、個性特點等方面出發,傾聽學生的心聲,聽取家長的建議。學校要求每一位教職員工要像愛自己的子女一樣愛學生,了解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學習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教好每個學生,依靠每一個學生;要求教師每月做到“六個一”:找學生談一次心,與學生做一次掃除,參與學生一次班隊活動,觀看或批改一次學生日記,進行一次家訪,總結一次班級思想狀況。師生之間駕起了溝通的橋梁,建立了和諧、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在全校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抓讀書學習,讓學校溢滿書香
“生命因讀書而精彩,事業因讀書而成功?!遍_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不斷豐富教師的文化積淀,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也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在加強精神文化建設中,西江小學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學習活動,為教師營造良好氛圍。
一是學校的圖書室購置書籍五萬多冊,每年訂了很多的報刊雜志,供教師隨時借閱;
二是為每個教師發放購書卡,每年100元,讓教師自由選擇購書;
三是學校集體為教師購買《教師法律法規》、《走進新課程》、《給教師的建議》、《教師教育心理健康》等相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供教師閱讀;
四是學校定期在網上發布教育教學最新信息,供教師上網閱讀;
五是制定讀書計劃,提出讀書要求:①針對事業特點和職業需求,研讀先進的教育理論及專業類書籍,做學習型、專家型教師;②讀教育經典著作,與智者對話,做智慧型教師;③讀自己喜歡的個性化的書,做有特色的教師;
六是人人發放筆記本,隨時寫學習摘錄、讀書心得體會,并定期開展讀書筆記展評活動。
這些有效手段,讓讀書成為教師的習慣,變為自覺行為,使教師不斷追求新知、充實自我,提高文化品位,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自身的人格素養。
三、抓環境育人,讓教育無處不在
精心打造具有時代氣息的人文環境,運用現有的人文環境和人文精神生成更多的教育資源,使學校每一個景點的設計,既是高尚精神的話語,又是富有教育意義和充滿文化品位的藝術。這也是西江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著力點。
在學校門口的圍墻上,布置了一個文化長廊。當走進富有個性的校門,“與好書交朋友,其樂無窮”這幾個字便呈現在師生的眼前。經典著作、中外童話、科普讀物、圖畫故事這4個版塊延伸了學生的視覺深度,營造出“人在書畫中,書畫在景中”的意境。走過這些版塊后,還可以看到一段話:“小朋友,我們是書海中的一小滴,學校圖書館里還有我們的好伙伴,讓我們一起手拉手做朋友吧!”
在學校的走廊墻壁上,沒有領導的照片和豪言壯語,有的是教師充滿生活情趣的照片和富有真情實感的心聲。例如“用信心塑造自我,用智慧改變學生,用創造開創未來”,“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培育出新的學生”,“要學生好學,教師自己首先要樂學,善學”?!皠撘猓瑧獜母纳茖W生身邊的生活做起”。
學生的智慧也滲透在學校文化環境的設計之中。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生對教學樓的走道進行了美化設計,貼上自己喜歡的卡通畫,或者描繪出自己眼中的棕櫚園;在“校園一角”的習作中,教師讓學生用文字描述了濃郁的校園文化特色,學生的周記《學校變了》富有真情實感。
四、抓師德建設,讓教師更加敬業
教師隊伍素質建設與發展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永恒主題,隨著形勢發展和改革的深入,教育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用新的教師教育理論和終身教育思想,開展校本培訓更成為當前的重大課題。為此,西江小學在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把提升教師師德素養作為校本培訓的首要任務。
一是組織專題學習、講座。組織教師學習了港北區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和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教師模范事跡,學習了《人民教育》中的《以新的視角審視教師職業道德》、《愛與責任——師德之魂》等文章;舉辦了《新時期師德建設》、《找準德育著力點,凸顯德育生命力》、《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建設班級文化,打造班級特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講座,引導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師德認識。
二是引導行為研究,提升教育教學智慧。學校采取自我剖析、經驗交流、專題討論等方式,探討德育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交流自己的新點子、新思路、新舉措。學校還定期開展互動式研討活動,讓教師將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問題篩選出共性化的話題,在年級組內掀起學習風潮,激發主動思考、真誠合作研討。
三是堅持開展“師德結對”幫教活動,落實師徒對子。簽訂幫教協議,以老帶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通過以上一系列培訓,促進了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西江中心小學還注意緊扣時代特點。創新工作思路,以活動為載體,在全校教師中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活動,創造催人奮進的校園精神。學校先后組織“教育服務進萬家”、“樹師表、重師德、講誠信”活動;開展了“我為教師添光彩”師德主題活動;進行了“讓師德在崗位上閃光”、“修師德、正教風”演講比賽活動;組織教師職業道德論壇活動、“征集教師人生心語、教育座右銘、教育用語忌語”活動和“八榮八恥”的宣傳教育活動。年末還開展了德育年會,通過教師人人寫德育論文、教育案例、專題論壇、年級專題研討、經驗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討新時期德育問題及對策,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抓制度建設。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典范
制度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系統的、完整的規章制度,才能規范教師行為,內化為教師個人的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師德師風,體現出鮮明的校園文化特色。西江中心小學在探索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師德考核獎懲機制。學校結合實際,根據各級教育部門制定的師德師風準則及要求,制定了各科室、班主任、科任教師、員工的育人職責、《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達標條件》《教師師德考核評估記分標準》《師德師風管理處制度》《教職工工作十個不允許》教師師德互評表、學生評教表和家長評教表。每個制度的出臺都交教職工討論、通過,取得共識,使教師人人都能自覺地用此規范自己的言行,培養良好的師德素養,達到全體教職工共建校園、共造校風、共守校規的目的,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
通過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西江中心小學打造了一支觀念先進、師德高尚,具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業務精良的優秀教師群體,學校先后贏得了自治區德育工作先進學校、自治區中文明單位、貴港市文明單位、港北區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有50%的教師先后被評為全國、市、區、校優秀教師、師德師風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創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西江中心小學的不懈追求,他們將遵循教育規律,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擴大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不斷豐富建設內涵,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促進學校各個方面健康和諧發展,形成能夠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