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重要的管理理念,它是在管理科學、行為科學等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和探索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其核心是尊重人、激發人的熱情,其著眼點在于滿足人的合理需要,從而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因此,學校對教師的管理,應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期臨近結束,學校要對全體教師進行年度考核。為了建立一個公平合理機制,校長決定先召開行政會,對沿用多年的教師考核條例進行修改,形成討論稿,然后由教師討論通過。
2007年1月16日下午4時30分,校長在全體教師大會上把討論稿逐條向教師進行解讀。之后,校長鄭重地說:“本條例目前只是討論稿,本著對全體教師負責,請教師們認真閱讀討論稿(人手一份)。教師們認為不合理的可以個人名義或以教研組、學科組為單位,把意見反饋到學校。學校綜合大家的意見再作修改,最后才形成決議。”
三天后,校長陸續接到教師們的意見,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反饋的意見有針對學校管理的,也有針對領導的,有客觀方面的,也有主觀方面的,提了不少建議。如:討論稿中關于扣出勤獎問題,教師們認為扣得太重,沒有人情味。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大部分教師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誰家能保證沒病?何況許多老師確實是因為有病才請假的,是否能人性化些?又如:對于領導的工作作風,他們也誠懇地指出:希望領導們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多顧及教師的感受,尊重教師的人格。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們還提到:我們是學校的主人,對學校和校領導都寄予很大的希望,大家都希望學校的干群關系是和諧的,希望制度制定得更合理些,有一個好的制度,才能管理好一所好學校。
看到教師們反饋上來的意見,校長感到既難過又高興。難過的是:作為學校領導在制定制度時竟然忽略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忽略了教師們的心理感受和家庭的困難;高興的是:教師們反饋意見的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他們對學校和校領導的關心與愛護,無不流露出他們對同事無比的關懷之情。于是,校長再次召開行政會,對教師們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反復斟酌,對討論稿部分內容作了修改。這一次修改,更關注教師的工作、思想和家庭實際,采納教師們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為了慎重起見,校長決定召開由學校各部門負責人、教研組長、學科組長、教師代表、黨員教師代表參加的行政擴大會,再次審議修改條例。
2007年1月23日下午4時30分,校長又在全體教師大會上把修訂意見稿逐條向教師進行解讀,與上次不同的是,校長更注重解釋教師的質疑和困惑。例如:對于教師們認為“出勤獎扣得太重,沒有人情味”這一說法,校長解釋道:為了更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出滿勤和不出滿勤是要有一定區別的,對于克服困難出滿勤的教師,我們要給予一定獎勵;對于條例中“扣得太重”的條款,已酌情修改,盡量滿足教師們的合理要求,實現人性化管理。從教師們的表情可以看出教師們對重新修訂后的條例的滿意程度。會議臨近結束,校長提議:對重新修訂后的條例舉手表決,全體教師一致舉手表示贊同。從此以后,校園里出現了一派民主、守紀、和諧、向上的新氣象。
通過對教師考核條例的修改工作,我們體會到:對教師的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并且科學地進行決策,進一步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調動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從而推進學校管理工作的科學發展。
一、實行制度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教師實行制度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縮短干群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師往往會因為領導的一次賞識、一句公正的評價會感激你一輩子;同樣,教師也因為領導的一次訓斥或不公,從此精神不振,甚至恨你一輩子。因此,校領導在管理過程中應做到“以心交心”、“以心換心?,使教職工與校領導同心協力,共同實現學校的工作目標。
二、實行制度管理,領導與教師必須換位思考。領導與教師從各自所處位置看待和思考問題,就會出現觀點分歧、想法向左的一些現象。起初在制定條例時,校領導沒有從教師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偏差。實踐證明:只有領導和教師都換位思考,才能形成共識。
三、實行民主管理,領導者要善于修正決策。校領導對學校管理工作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思考,及時對原有決策加以修正,以保證領導決策更加民主、科學。校長提出對沿用多年的學校管理條例進行修改,多次召開行政會和教師大會,教師們對討論稿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然后對條例進行修改,提交教代會討論通過,從而使教職工對制度形成共識,增強執行制度的自覺性。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