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應當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樂學語文、會學語文,從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一、熱情鼓勵,樹立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巧妙點撥,以真摯的感情,用恰當的語言,給予學生熱情激勵。如:“讀得真不錯,你的朗讀越來越出色了?!薄澳愕睦首x快讓老師陶醉了!”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靈活激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創造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1.假想旅游激趣。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先播放汽笛長鳴的聲音,告訴學生現在是坐在游船上游覽桂林山水。當學生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時,播放桂林山水景色的錄像配樂解說,讓學生欣賞祖國山河的壯麗,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再現情景激趣。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再現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激烈戰斗場面。讓學生仿佛置身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理解課文的興趣。
3.快樂創作激趣。教學《畫風》時,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觀察插圖之后,提問:“假如讓你畫風怎么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系生活體驗,進行快樂創作——畫風,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展現自我的機會。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學得主動,學得愉快。
三、啟發引導,發展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圍繞題目、詞句、圖畫等內容進行質疑問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比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上課伊始,教師就發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嗎?”引導學生從課題中尋找問題:“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會斷呢?”“小壁虎向誰借尾巴?借到了沒有?”這樣從課題人手引導學生大膽提問,點燃了學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圖閱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句進行思考。學生提出“小壁虎為什么爬在墻上不會掉下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還會長嗎?”等問題。這樣使學生由質疑問難而對課文內容主動進行探究。
四、巧妙訓練,提高學生領悟語言的能力
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領會文章思想感情。如教學《去年的樹》,教師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請學生在4人小組里,自選一個角色合作練習朗讀小鳥尋找朋友的三次詢問,體會鳥兒的心情;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在文中小鳥“說”前填上表現小鳥在尋找朋友過程中心情變化的詞語,如奇怪、焦急、擔心、急切、著急、失望等;再引導學生人情入境地讀,體會小鳥對大樹的無限深情,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意境美,提高學生對語言理解和感悟能力。
五、激發想象,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激發學生想象,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教學《黃河象》一課,關于黃河象為什么會落水,課文只講是由于天氣炎熱,黃河象找水喝而失足落水。教師可以啟發學生變換角度,合理想象,猜想其它原因,進行創新思維。又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讓學生為課文續編一段話。先創設情境:“第一年,那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的葉子又長了蟲子……”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補充后續情節,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六、加強實踐,訓練學生寫話能力
語文教學的最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寫話是作文的基礎。教師應該挖掘教材中寫話的因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地開展寫話訓練,提高學生寫話能力。如教學《去年的樹》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教師開展這樣的寫話訓練:“大樹想在自己還沒被燃盡之前,為小鳥寄去一張友情卡。同學們,你們愿意為大樹寫這張友情卡嗎?你想對鳥兒說什么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寫下自己的所想所說,訓練學生寫話的能力。又如,教學《生命生命》時,當學生對生命含義有了深刻感悟后,就讓學生以《生命是什么》為題寫一段話。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如“生命是一朵怒放的鮮花,是一棵棵茁壯的大樹,是同學們一張張的笑臉,是一個個小朋友奔跑的身影,是一只只翱翔的雄鷹?!薄吧菓饎倮щy的勇氣,生命是不斷攀登的力量,生命是勇往直前的信心?!睂W生們寫出了真切的感受,從而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