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性思維以某一事物為觸發點,多角度、多方向引出問題、展開思路、提出創意,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思維方式。因此,作文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呢?
一、描寫人物,多角度選材
作文教學中過于呆板的指導、死扣命題的審題、公式化的評分標準,無形中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如《我的媽媽》的作文題目,老師大都指導學生寫媽媽外貌、性格……,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選材:1.從性格的角度選材,可以寫媽媽風趣、開朗,有時又古怪嬌氣等。2.從品德的角度選材,可以寫媽媽樂善好施、勤勞吃苦等。3.從才能學識的角度選材,可以寫媽媽聰明能干、愛好廣泛、有事業感、能歌善舞等。只要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就會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二、記敘事件,多方面選材
記敘事件的文章,讓學生擺脫思維定式思維的束縛。如《記我們身邊的一件小事》,一般從好人好事方面考慮。如果教師不先拓寬學生思路,大多數學生就會寫拾金不昧、乘車讓座或幫助五保戶等題材。實際上,除上述事件以外,可以多方面選材:1.打破拾金不昧思維定式,選擇有新鮮感的其它方面的題材。2.打破敘述個人事跡的思維定式,敘述幾個人或一群人做的好事。3.除了敘述通常人的事跡,也可以敘述殘疾人的事跡。如身殘志堅的人自學成才、服務社會等。
三、同一題材,多種體裁表述
同一題材,可以引導學生采用不同體裁進行表述。如寫作《一根扁擔》這一題目,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物抒情或借物喻人的文章,從“扁擔”的特征聯系社會人生;也可以指導學生寫說明文,甚至詩歌等。同一事物,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新見解;同一材料,可以引導學生挖掘其蘊涵的多種含義。
總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懂得同一題目、同一主題、同一題材,可以多角度選材、多方面選材、多種體裁表述,才能使作文有創意,有新鮮感。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