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按計劃上第五課《蘋果里的五角星》(蘇教版四年級第八冊)。
我設計第二課時的一個環節是要學生親自動手“攔腰”切蘋果。于是在昨天放晚學前,我笑瞇瞇地問學生們:“同學們,為了便于明天上課,老師想讓你們帶一樣東西來學校。”學生們見我神秘的樣子,好奇心都被提起來了,異口同聲地問:“老師,帶什么呀?”“帶一只蘋果。”我話音剛落,教室就如同開閘的水,“啊,蘋果呀!老師,我家里有。”“老師,我等會兒放學回家后叫媽媽買。”“老師,我自己去買一只。”……看著學生們那高興的樣子,我又故意提高了聲音問:“能完成布置的任務嗎?”“能!”學生們大聲地給了我一個肯定的答復。
今天第二節課。上課鈴響了,我微笑著走進教室,就聞到了蘋果香味兒,淘氣的學生正笑嘻嘻地看著我。“同學們,蘋果帶來沒?”“帶來了。”他們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了一只只紅通通的蘋果。
“老師,我家昨晚沒有蘋果,只有梨。我……我帶來了一只梨。”教室傳來了葉育文怯生生的聲音,只見他紅著臉慢吞吞地掏出了一只拳頭一般大的梨。“哈哈哈……”他的話剛落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而我卻在他們的笑聲中有了一個奇妙的構思:學了本課學生們知道蘋果里有五角星,那梨里面又有什么呢?這不正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資源嗎?于是,看著葉育文低著頭像犯了錯的樣子,我走到他面前,用手輕輕摸了一下他的頭,親切地說:“沒關系,你帶來梨也是完成了老師交待的任務呀。把梨先放好,我們開始上課。”
銜接各環節的教學思路,在“動手操作,解疑排難”這個教學環節時,我把學生分成四人或五人一組的學習小組,練習攔腰切蘋果并觀察蘋果。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早已對書本中“攔腰切蘋果里面有五角星”的說法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當我劃分完學習小組,各小組成員馬上忙開了。我一邊巡堂,一邊看著學生們切蘋果的細心與認真勁,耳邊不時傳來的各種爭辯與精彩的話語。
攔腰切蘋果完成了,我請學生們匯報切蘋果和觀察到的情況。霎時,教室里的小手一只高過一只,他們都恨不得把手伸得最高最長,好讓我看見請他發言。“肖華振,請你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我請了一個平時課堂上不太活躍的男生。“我們都是第一次攔腰切蘋果,看見蘋果里的核切開后真像一個五角星。”肖華振自信又大聲地回答。“你還有什么發現嗎?”我又緊接著追問。“我平時都是習慣豎著切蘋果,因為好切,也為了切得均勻。今天是橫著攔腰切蘋果,蘋果會滾來滾去,有點難切。”“說得真好,你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謝謝你。還有誰也來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為了公平,我也總是豎著切蘋果。今天攔腰把蘋果切成兩份雖不一樣大,可我卻看見了五角星,我好高興呀!”“老師,我一直都是豎著切蘋果,因為切得好看。今天橫著切蘋果不是很好看,但我看見了蘋果核竟然是這么美麗的五角星,我覺得好意外哦!”……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都爭著發表自己的新發現。
我趁機話題一轉:“同學們,你們平時在家切過梨嗎?”肖曉慧馬上搶著說:“老師,梨的核好硬,不好切。豎著切也不均勻,因為梨是葫蘆型。”我又連問她:“那你把梨的核切開過嗎?”她搖了搖頭說:“沒有。”我接著問:“那有沒有同學把梨攔腰切開過?”全班同學都愣住了,原本熱鬧的課堂一下子變得非常安靜。于是,我走到葉育文的課桌上拿起他那只梨,舉起來問:“你們想不想知道梨的里面有什么?”“想!”在學生們震耳欲聾的回答聲中,我看到他們眼中閃著渴望知識的光彩。“好,那我們現在請葉育文同學親自來攔腰切他帶來的梨。”原本一直為自己帶來梨而羞愧的葉育文,這時像一個英雄,信心十足地拿著小刀,在全班同學期待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將梨攔腰切下,同學們都屏住呼吸,眼光緊隨著他的一舉一動,仿佛怕錯過精彩的瞬間。
就在葉育文用盡全力掰開梨后,我馬上把梨拿在了自己的手上,并悄悄地用指甲把梨那紅豆般大小的黑色的籽彈掉。看著雪白的梨肉中心的圖案,我自己先被迷住了,幸虧葉育文無奈的“失誤”,讓我偶得了這樣一個小構思,第一次知道了梨里面竟然有這么美麗、這么神奇的圖案!“老師,快讓我們看看。”學生們迫不及待的聲音喚回了我的思緒。我高舉那半只被攔腰切開的梨面向學生問:“同學們,你們看到梨的里面是什么?”“花,一朵好美的小花!”“嘩,好漂亮的花!”“天啊,多么好看的小花呀!”“透明又雪白的花!”學生們驚喜的臉上個個洋溢著激動、興奮而又自豪的神情。”同學們,正因為我們打破常規思維方式,才有了這樣新奇、這樣獨特的發現啊。老師希望你們今后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多個心眼,多換個角度思考,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好好去發現,去發掘你們的創造力!”
學生一個小小的無奈,卻讓課堂凝固了一個精彩瞬間。葉育文帶來的哪只是一只梨啊?他給我們帶來了的是梨里面那一朵潔白的、精致的小花,更是一份意外收獲的新發現!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