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菜是什么菜?典籍里是斷未做解釋和描述的。若讓筆者為其下定義,那便是:大宴過后的所剩混于一起不稠不稀色多味雜的東西。這樣說,大菜便是剩菜了,不如剛剛炒、煎、烹、炸出來的分樣兒盛入餐具里的菜肴新鮮,只能喂豬狗。其實不然,記憶中的大菜,竟是恁般地中吃,不油不膩,又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勝過任何山珍海鮮。
農家人過日子,不可能事事都能夠自個兒辦得到。喂豬掃院,擔水糊窗之類尚且可以,套墻苫房、立門制倉等大活兒就須請人幫忙。一屯或是一個溝兒里住著日日低頭不見抬頭見,鄉人間的情分自在不言中,因而也都樂意互幫。農人都很慷慨大方,為防吃掉了鍋兒,主人的飯菜是盡可能地準備得豐盛,苞米糙子加小豆煮成的干飯能裝幾大笸籮自不必說,作為菜食的頂硬貨,做出的豆腐腦兒有好幾缸,白白顫顫的豆塊兒更不知有多少。烀熟的幾大鍋土豆須十幾人用上小半天才能扒完皮兒,用苞米粉勾芡做出的燴地蛋好吃得可以當飯造一肚子。再就是粉條、酸菜、大白菜之類,也都辦置得多多。農家人還虔誠地篤信,倘是飯菜被幫工們吃得所剩無已甚至沒夠吃,招致嘀咕是小事,重要的是預示往后的日子很可能虧空。而剩得越多,則標明生活極可能充裕。因而,完了一宗大活過后的農家,所剩菜食盛滿了大缸小盆,為防變餿,便混于一鍋煮燉,就成了大菜,自家吃不完,就讓鄰人將那大菜大盆小缽地端回家中享用。記得,小時候那會兒,因村中常有人家請人幫忙做大活兒,也就常可吃到大菜。一頓兩頓吃不了,母親會用鍋兒不斷地燉下去,直至吃完。那大菜,經反復煮燉,性狀也就有了變化。結末的時候,混濁的菜湯中,漂在上面的豆腐塊、邊緣硬硬地向上翹起,成了深黃的顏色,于口中嚼動時的感覺是艮硬硬、甜絲絲。粉條因為經菜湯浸泡時間過久,比初始時變粗了許多,又白顫顫地像面條,筷子一觸就碎斷,只好拿勺兒連湯一起舀著喝進肚,很滑順,滋味兒也不錯。白菜段、酸菜絲、蘿卜片之類看不出原來模樣和顏色,碎撓撓、灰突突地縮于菜湯中,挑起來送于口中品品,卻也是味雜口爽。
大菜好吃。與好吃的大菜相關聯的故事也不一般。聽鄉人講過,解放前夕的一個初秋日,一位解放軍首長帶領兩名戰士忽然來到小村,說他們經過偵察,得知一隊三十多名的國民黨兵與我軍某部交火,吃了敗仗,潰逃時因為夜黑陷入四十里外的一處大沼澤地,兩日一宿無法脫身,因所帶干糧耗盡,都餓昏在那里,請村人獻出飯菜搭救。可村人一聽,誰都不肯,皆說國民黨兵沒幾個好東西,救他們等于放虎歸山,過后還得禍害百姓。那解放軍首長就懇求村人說,他們是不是好東西咱先別論,人命關天總不能見死不救,再說他們也都是中國人,同胞兄弟哪能不管呢?鄉親們被說通了。趕巧頭一天村中有戶農家請人幫忙干完大活,剩了不少大菜,幾名年青人就用水筲擔了大菜,隨解放軍艱難地行了四十余里山路趕到那里,把國民黨兵從沼澤地里一一拖出弄醒后,他們就狼吞虎咽地吃起大菜。食罷,打起精神來,望望眼前情景,全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淚俱下地感謝解放軍和鄉親們救了他們的命。當下,他們一合計,干脆歸順了解放軍。后來,在解放縣城的戰斗中,他們為感恩,個個作戰勇敢,立下了不少戰功。這故事一點兒無假,我的三堂叔就是他們中的一員。當年三堂叔是被國民黨強抓了壯丁,能怨他么?
又一年(大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春日的一天,村中一農夫去山中割柴,發現村后大河對岸一座高山背面的山窩里躺了一群人,個個無精打采。問過方知,原是百里外鄰縣一所中學的一名女老師帶領六十多名學生到這里野游(我老家那兒因山區風光獨特,那時至今常有遠遠近近的各色人等前往觀覽)迷了路,因斷了干糧和水,餓在那里已一天一宿。農夫急忙回村,也趕好村中有農家請人幫忙剛剛做完了大活兒,大菜剩了好多,村人一合計,很快裝滿了十二只水筲共六擔,呼號著抬過波濤滾滾的大河,又穿過密林,越過山澗,擔過山去,師生們食罷,望望眼前衣衫襤樓、皮肉道道血口的二十多名陌生村人,個個感動得眼淚汪汪,皆說我們本不相識真想不到你們能這樣舍命搭救俺。村人記得,當時還有名姓馬的學生熱淚滾滾地給他們深鞠了三躬。若干年后,老家山區間建了一個大繅絲廠,收購鄉親放養的柞蠶繭進行精深加工,鄉親們的日子因此又拔高了一大截。那大廠子,是當年被鄉親們用大菜救活的鄰縣的一名中學生后來當了大款兒的馬姓漢子投巨資興建的。
多好的大萊和大菜故事呀!
時光飛逝,幾十年過去。現如今農家人自然也會有請人幫忙做大活的,但不知他們還燉不燉食不食大菜。一日我回到鄉間老家,巧巧趕上三堂叔家請村人幫忙剛剛套完院墻。我的來到讓年逾八旬體格硬朗的三堂叔很歡欣,便要重新炒幾個好菜,陪我喝幾盅。我說不用費事,我就想吃大菜。三堂叔說,現在誰還吃大菜,都喂豬狗了。有村人從旁打趣說,忘本嘍,當年你要是不吃那大菜,如今這世上還能有你老爺子?三堂叔聽過眨眼沉思了一陣,才悄聲吩咐家人。不一會兒,燉好的大菜上了桌,我一瞅,這大菜可不同于先前,菜湯中漂浮著的竟是些大蝦、鮑魚段、羊蹄筋、雞腿鵝翅、紅燜肉塊、整海蟹之類,這些都算得上是珍肴,可我試著嘗了嘗、品了品,竟然沒了先時那大萊的味道,雖也是五味俱全,卻口感不佳,混混餿餿,難以下咽。
就想,事情是明擺著的,如今生活質量高得無法說,山珍海味日日不離口,再吃什么能吃出味道來呢?又想,現今人們的生活雖很富有,卻也萬不可忘卻那艱難的時日。艱難的時日能夠挺過來,一定與那會兒人與人之間有著純潔無邪的情感有關。譬如食大菜及大菜生出的那些故事。還想,若那種情感能夠永遠延續并不斷地增進,和諧美好的生活一定會世世代代永續下去。
我很想吃當年那大菜。
[責任編輯 張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