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協助人民法院執行工作,是商業銀行的法定義務。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8年4月1日即將實施,有關銀行違反協助義務處罰更加嚴厲,法律環境的變化,必將給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新的沖擊。依法協助既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商業銀行依法合規經營的必然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未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銀行不當履行協助義務的典型案例
銀行協助是指有權機關在案件的查處、審理、執行等執法環節上,因辦案需要依法到銀行查詢、凍結、扣劃當事人(包括個人和單位)的有關款項,查閱與案件有關的會計憑證、賬冊、報表等銀行資料時,銀行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協助義務。銀行協助義務包括協助查詢、協助凍結、協助扣劃存款等內容。
區級法院法庭小法官VS銀行大行長。2007年4月A省行行長趙某在本行科技中心現場辦公,偶遇市郊區人民法院某法庭兩名法官前來查詢個人存款情況,法官所持協助查詢通知書中,僅寫明被查詢人姓名,科技中心主任認為協助查詢要素不全,不符合《商業銀行法》關于對存款人利益保護的規定以及人民銀行有關規定,表示無法協助查詢,兩名法官與之發生爭吵,趙某表明身份介入爭吵,兩名法官認為趙某拒不履行協助義務,構成妨礙執行,當場填寫傳票并要求趙某在48小時內到區人民法院接受詢問。在兩名法官要求其在傳票簽字時,趙某氣憤地說:你區級法庭憑什么傳訊廳級行長!當場將傳票撕爛,協助不歡而散。次日,兩名法官到該行財務室送達法院處罰判決書:對該商業銀行處罰人民幣3萬元,對趙某個人處罰1000元。
查驗身份之惑VS飛來罰款橫禍。2007年5月份,B人民法院派人前往C商業銀行某分支機構查詢被執行人單位存款,C行值班副行長沙某接待法院執行人員,在查驗執行人員工作證和執行公務證以及法律文書后,明確要求執行人員必須提供身份證復印件,否則不予查詢。執行人員認為該行做法于法無據,強烈要求協助未果,當場決定對C行處罰人民幣3萬元。C行被處罰后驚訝地發現,B人民法院要求查詢的被執行單位,竟然未在C行開戶。C行無奈對處罰申請復議,同時沙某書面向人民法院作出檢討,人民法院最后決定對C行罰款1萬元人民幣。
協助執行收費VS中間業務收入。D市信用聯社為確保中間業務收入任務完成,動員全社員工開展中間業務創新建議大賽,某員工提出信用社協助人民法院協助查詢、凍結、扣劃單位存款,數量多,費時費力,增加了信用社經營成本,應當對人民法院協助查詢、凍結、扣劃單位存款按筆數收取服務費用,按復印賬冊資料份數收取復印費。該建議獲得好評,并認為法律上沒有禁止向人民法院收費的規定,聯社決定采納該建議,對人民法院協助查詢、凍結、扣劃單位存款每項收取人民幣5元,參照工商部門復印檔案、法院復印卷宗提供服務的收費標準,確定每張復印費人民幣1元,開具該社申請的稅務發票,兩項收入計入中間業務收入。2007年11月6日,某縣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在該聯社營業部查詢被執行人存款時,營業部工作人員接受查詢后,開具查詢費人民幣5元收據,法院執行人員拒絕交納,認為營業部構成妨礙執行,當場填寫處罰判決書,依據新的《民事訴訟法》規定對該信用聯社營業部罰款人民幣30萬元。營業部不服處罰,提出復議申請后,人民法院將罰款額度裁定更改為人民幣3萬元。至此,該社中止了關于協助人民法院協助查詢、凍結、扣劃單位存款收費的決定。
三起商業銀行不同協助執行狀況,遭受人民法院同一的處罰結果。協助執行,怎一個罰字了得!
銀行履行協助義務的法律規定
商業銀行(包括信用社,下同)協助人民法院執行工作既簡單又復雜,因種種原因被處罰現象屢見不鮮。1993年中國人民銀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于查詢、凍結、扣劃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銀行存款的通知》,初步規范查詢、凍結、扣劃相關問題,該文件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與協助執行的銀行意見不一致時由上級部門共同解決,“意見不一致”的現象則屢屢發生。為此,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下發多個涉及退稅款、工會經費證券期貨清算資金、憑證式國債、下崗職工生活保障金、封閉貸款、社會保險基金等規范性執行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法委關于司法機關凍結、扣劃銀行存款問題的意見的通知》、《關于加強金融機構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通知》、《關于嚴禁扣劃金融機構備付金存款用于其他金融機構存款支付的通知》、《關于金融機構在人民銀行準備金存款科目下賬戶資金性質有關問題的通知》、《金融機構協助查詢、凍結、扣劃工作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盡管個別文件內容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不盡一致,但是商業銀行協助執行事項得到基本規范,減少“意見不一致”現象。后期發生較多的問題則是商業銀行以簽字審批為由拖延執行,導致被執行人存款轉移,個別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甚至向被執行人通風報信,被執行機關處罰明顯增多。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下發《關于依法規范人民法院執行和金融機構協助執行的通知》,明確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和金融機構協助執行十一項問題,有效地解決了人民法院與金融機構之間“意見不一致”的問題。但是,人民法院執法與金融機構協助義務沖突、維護申請執行人權利與保護存款人利益博弈仍然存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07年10月28日通過?!睹袷略V訟法》的新修訂主要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申訴難”和“執行難”問題,對民事訴訟法中的審判監督程序和執行程序作出修改。其實,“申訴難”和“執行難”對商業銀行而言更是“重災區”,尤其是執行難問題,商業銀行作為債權人申請執行債務人難,商業銀行作為被執行人想不被執行更難,商業銀行作為協助執行人不被處罰難上加難,被執行人的網上銀行轉賬、通存通兌提款、未達賬項預留、個別法官的粗暴執法、商業銀行利益與協助義務沖突,無一不困擾協助執行工作,可以說,商業銀行是無奈協助,協助無奈。協助執行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于商業銀行經營之上,仿佛懲罰之神會隨時光臨商業銀行各個經營網點。
《民事訴訟法》修改后,商業銀行單位或者個人不當履行協助執行義務處罰罰款金額上限提高了十倍。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規定:“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钡谝话倭闼臈l第一款規定:“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1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比绱烁哳~的罰款,全憑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毫不忌諱地說,2008年4月1日以后,人民法院對妨礙執行行為最嚴厲處罰必將最早出現在商業銀行,防范因協助執行被處罰法律風險刻不容緩。
銀行如何防范協助執行的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的不當履行協助義務,包括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協助義務,其風險來源于法制不健全、執法機關違規辦案、銀行內部違法協助以及被執行人逃廢債務轉嫁損失等多個方面。因此,商業銀行防范協助執行風險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要嚴格執行法律規定。依法協助人民法院和其他有權機關的查詢、凍結、扣劃行為,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內部協助程序,避免內部規定與法律法規規定沖突或者違法違規。商業銀行法律事務部門應當會同業務部門在修訂的《民事訴訟法》實施前,進行全面地清理,防范“制度陷阱”。
要審慎處理協助執行爭議。商業銀行與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有權要求協助機關“意見不一致”情形,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一定會有,除商業銀行自身的原因外,執法者的素質、執法者理念以及法官自由裁量權運用限制,對減少協助執行爭議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問題不能少,態度很重要”,商業銀行應當以積極、友善、和諧、合法態度避免出現“重罰”現象。
依法保護存款人利益。商業銀行與有權要求協助機關發生爭議,有執法者地方保護問題,也有商業銀行債權與協助執行義務的沖突問題,還有如何保護客戶利益問題,當然保護客戶利益也關乎商業銀行自身利益。商業銀行既要嚴格執行《商業銀行法》保護存款人利益的規定,又要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等有關規定,商業銀行客戶應當做到“了解客戶”及時掌握客戶經營動態和重大訴訟狀況,審慎協助有權機關執行,妥善處理協助執行與存款人利益保護矛盾,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當協助行為給客戶造成損失,避免商業銀行被處罰、被訴賠償案件的發生。
要積極維護正當權益。修訂后的《民事訴訟法》有關不當協助處罰中,對單位罰款上限為人民幣30萬元,罰款額度完全取決于自由裁量權,商業銀行被處罰幾率較高,后果都很嚴重。修訂后《民事訴訟法》仍然規定:“對罰款、拘留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不同于《行政復議法》,其有關復議程序、期間等都無明確規定,上一級法院對此具有較大自由裁量權,商業銀行維權法律救濟路徑并不順暢。盡管如此,商業銀行必須對人民法院不當處罰措施法執行行為,積極進行復議、反映,必要時可以提請法律監督進行監督,對于違法執法行為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商業銀行還可以依法提出國家賠償主張。無論如何,商業銀行依法協助、依法合規經營才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根本。
(作者單位:吉林省銀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