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做在模擬的事故邊緣,我們總是被無形的力量挽救回來,這種貌似危險的游戲,向我們展現了奔馳最新的安全科技……
這是一次令人難忘的特殊測試。從此,我們可以對事故說:“不!”
奔馳,作為一個著名的汽車品牌,卻從未有什么突出特點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每每聽到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仍會為之一震,因為它的產品面面俱到,幾近完美。實際上,如果奔馳說自己是世界第一品牌,寶馬不會有異議,如果奔馳說自己引領科技,奧迪也不會反對,同樣,如果說奔馳是最安全的車型,恐怕沃爾沃也甘愿退居次席。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特意對奔馳的最新主動安全科技進行了一次測試,測試車為專門從德國運來的奔馳S級轎車。
增強型制動輔助系統(BAS PLUS)
只要稍稍了解一些汽車知識,你就不會對制動輔助系統(BAS)感到陌生,它可以在緊急情況下輔助你迅速而有力地制動,以避免事故。雖然現在BAS已經成為中高級車的標準配置,但在1997年,它還只是奔馳轎車的獨門秘笈。如今,奔馳繼續領跑,再一次前瞻性地推出了增強型的制動輔助系統。
傳統的BAS只能加快制動系統的壓力建立速度,也就是減少制動系統的響應時間,制動的力度還需要駕駛員自己掌握,而BAS PLUS能在駕駛者明顯地踩踏制動踏板時理解其愿望,并自動優化制動壓力。
為了測試這套系統的可靠性,我們選擇了一款裝備了BASPLUS系統的奔馳S350。當我們以45km/h的速度逐漸靠近一堵“墻”,第一反應肯定是提前減速。但今天,我們特意靠近“事故的邊緣”,直到BAS PLUS系統通過兩個雷達系統(短距與長距)監測出與前方障礙物過近,開始報警時,我們仍舊無動于衷。當第三聲報警之后,我特意迅速但較淺地踩下制動踏板,模擬一名普通的駕駛者,而心中早已做好了與“墻”親密接觸的準備。然而,此時BAS PLUS早已根據與“墻”的距離計算出了必要的輔助制動力,在我踩下制動踏板之后,明顯感到踏板又離開腳掌,繼續向下移動到底,如同我們做制動性能測試一樣。當然,一場撞“墻”事故已被避免。
實際上,BAS PLUS在交通堵塞時也可以有用武之地:當前車減速,你只需輕輕踩下制動踏板而無需調整力度以保持車距,因為BASPLUS會在瞬間建立起一個根據當時情況計算而得的制動壓力,從而讓車平穩而安全地停在前車之后。
預防性安全制動系統(PRE-SAFE-Bremse)
奔馳的一項研究表明,駕駛者在危險時刻的反應總是比需要的速度慢。這樣一來,即便BASPLUS會在你踩下制動踏板時全力制動,恐怕也只能起到降低事故危害性的作用。此時,只有在CL和S級上才能選裝的預防性安全制動系統(PRE-SAFE-Bremse)就會發揮作用。
這套系統在偵測到前方障礙物時,會進行自動的部分制動,減速度最高為0.4g,也就是最大制動功率的40%。除了光和聲音警告之外,這個主動式的部分制動也能令駕駛者由下意識的反應——踩下制動踏板,此后的工作便交由BASPLUS完成。
我們繼續駕駛剛才那輛奔馳S350,以60km/h的速度,靠近一個可以自動放倒(為避免和測試車發生真實碰撞)的障礙物。我們佯裝走神,只管踩著油門。當距離比較近的時候,雷達系統偵測到了逐漸接近的障礙物,車速表上出現了一個紅色的三角形警告符號(大約在發生碰撞前2.6s)。隨后,車內響起“叮叮叮”的警告聲。在發出3次聲音警告后(大約在發生碰撞前1.6s),我們仍然懷著“忐忑的心情”毫不動搖地踩著油門。此時,測試車突然車頭一沉,采取了明顯地制動(但不是緊急制動),直到車輛幾乎停下,而自始至終,我的腳都停留在油門踏板上。很明顯,PRE-SAFE-Bremse已經發揮了作用,自主進行了部分剎車。
雖然不是全力制動,但這已經起到了相當的作用,你可以把它看作“電子碰撞變形吸能區”。試驗證明,當以50km/h的初速度進行碰撞時,PRE-SAFE-Bremse可以將最終碰撞速度降低到37.5km/h,從而可以將前排座位人員的沖擊減少接近30%,后排人員的沖擊甚至能夠減少45%。
不過這套系統也有局限性,比如,它無法處理對向的汽車,突然出現的障礙或從側面出現在雷達范圍內的車輛等情況。此外,倘若雷達波碰到弱反射材料(如非金屬)制成的物體上,或遇到下雪等自然條件,系統也無法正常工作。
增強型限距控制系統(DISTRONIC PLUS)
早在1998年,奔馳就率先推出了限距控制系統(DISTRONIC)。當時,這套系統的適用速度為30~180km/L。如今,工程師又在原來77GHz的遠距雷達的基礎上,增加了24GHz的近距雷達,這不僅為實現BAS PWS和PRE-SAFE-Bremse提供了可能,而且還成就了最新的DISTRONIC-PLUS——適用速度擴展到0~200km/h。
從此,我們不必再為擁堵的交通而頭疼,DISTRONIC PLU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動跟隨駕駛。我們這次的測試車是奔馳S500,同時,還有一輛奔馳E級轎車來配合測試——讓它載我們走走停停。
首先,兩車都靜止,片刻后前車起步。我們開啟跟車系統,并輕輕點下油門(或者拉動定速巡航控制桿),然后馬上松開,車輛平穩地起步,并跟隨前車逐漸加速。而我此時只需穩穩地把住方向盤,甚至不用擔心超速。因為只要你設定了限速,那么即便前車有超速嫌疑,你的車仍會乖乖地按限速行駛。
突然,前車制動燈亮起,兩車間距開始變小。此時我的心里還真有點猶豫:“到底踩不踩剎車呢?萬一系統不管用,我豈不成了假人,來測試奔馳車的被動安全性?”還沒等我做出決定,奔馳S500已經做出了減速動作。但看著兩車逐漸靠近,我還是本能地將腳靠近制動踏板,以防不測。直到車輛穩穩停在前車之后,并保持2m左右的臺理車距,我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前車再次起步,我瀟灑地拉動定速巡航控制桿(也可以輕點油門),車輛在一次跟隨前車行走,我此時的心情自然也放松了許多。
如果遇到不自覺的司機,插進你與前車的空檔,那么DISTRONICPLUS會觸發PRE-SAFE-Bremse系統,發出警告,提醒你做出制動動作。必要時啟動BAS PLUS,盡可能減少事故損失。
盲區輔助系統(BSA)
奔馳車的后視鏡也會有盲區嗎?這個我們沒有進行細致的考證,但是可以肯定是,任何后視鏡所反映的狀況都有視覺誤差,這既有距離上的,也有位置上的。為了降低車輛后方“盲區”所可能造成的潛在危險,奔馳推出了盲區輔助系統(BSA,Blind SpotsAssist)。
我們繼續駕駛的剛才那輛奔馳S500,而配合我們的奔馳E級轎車則從左后方靠近我們。因為這套系統同樣是以測距雷達為基礎,偵測車輛左右兩側3m、后方3m的區塊,所以,當旁車進入監測區域后,左外側后視鏡上的黃色三角燈亮起,提示我們注意左側有車。此時我們佯裝并線,開啟左側轉向燈,BSA系統發出了“叮叮叮”的聲音警告,黃色三角燈也瘋狂閃爍,極力提醒我們注意后方。倘若此時能適當加大方向盤的轉動阻力,可能會有更明顯的作用,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后視鏡實際上幾乎沒有盲區,完全可以看到那輛奔馳E級轎車。
有時就是那幾秒,甚至是幾分之一秒的一剎那,就決定了一個事故是否發生。在這種危急關頭,對危險的及時認識和快速行動是避免碰撞的重要前提。這次對奔馳四項前沿技術的測試,證明在這兩個關鍵點上,主動安全系統可以給予我們十分有效的提醒與支持。實際上從BAS PLUS到PRE-SAFE-Bremse,再到DISTRONIC PLUS,以及BSA,都是奔馳PRE-SAFE系統的組成部分。正是這個極為強大且史無前例的預防性安全系統,幫助我們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的測試也向您證明了這一點。從此我們可以對事故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