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測試結果已經證明,中華酷寶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第一跑。華晨十年磨一劍,何以一劍穿心?本文為您揭秘。
華晨中華轎車,是自主創(chuàng)新的代表作之一,可謂中國汽車產業(yè)的里程碑。記憶中最早的中華轎車計劃是在1997年。而真正出現在市場上,已是2002年8月的事情了。隨后在2006年誕生的中華駿捷,讓每一個希望擁有汽車的家庭都記下了它的名字。同年,中華跑車(內部編號:M3)的雛形也展現在世人面前,無數人的眼神中再次充滿期待。對向來極具民族情節(jié)的中國人來說,即將迎來汽車產業(yè)的又一里程碑——中華酷寶!
真正十年磨一劍
半年前,國家發(fā)改委《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第145批)2007年第36號公告》目錄信息中披露了3款“神秘車型”。敏感的人們已經察覺,“中華跑車”即將揭開面紗。一段焦急的等待之后,當最終定名為“酷寶”的中華跑車展現在眾人面前時,已經是2007年的秋天了。10年彈指一揮間,多少辛酸苦辣,多少成功失敗,鑄就了“中華第一跑”的誕生,它的使命便是書寫中華車的全新篇章。
作為中華轎車的第三款車型,中華酷寶(M3)依然延續(xù)著中華尊馳(M1)和駿捷(M2)的外形風格,簡約與前衛(wèi)中透著賓夕法尼亞的經典設計,“人”與“中”的文字和諧地融匯在中華酷寶的車頭之上,10年的心血在此點睛一筆。
命名的一波三折
在2005年,上海車展上一款新車以非典型的“諜照”形式亮相,它就是中華酷寶的前身。這款最初代號為“華晨M3”的跑車(或者稱作運動型轎車),是整個華晨汽車在產品類型上的一大突破,重新構建了一個面向少數消費者的時尚車型。而且華晨汽車對這款跑車也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當時內部品牌定位上,是延展華展品牌系,形成第三大品牌:還是保留住其轎車本質,留在中華品牌下,都沒有明確的方向。現在看來,當時定名“華晨M3”,更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華晨企業(yè)的品牌與形象。
而在2006年的北京車展上,首款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展示車已經悄然改名為“中華M3”。相信,此時華展已決定將這款跑車歸入“中華”品牌,而非另起爐灶。這樣做有兩點考慮:其一,這畢竟是一款偏重時尚前沿的車型,受眾有一定局限性,銷量難以比肩尊馳、駿捷,一旦定位出現偏差,這個全新品牌會受到不小的打擊。其二,自成體系就意味著要同步進行后續(xù)品牌的開發(fā),以及建立銷售服務渠道等一系列問題。將“中華M3”留在中華品牌內部,不僅保護了品牌,而且還充分利用了中華品牌現有的各種銷售、服務資源。不失為明智之舉。
當日歷翻到2007年,隨著中華駿捷于風起云涌的車市表現得格外搶眼,在上海、長春等大大小小的車展上,“中華M3”的名字已經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駿捷COUPE”,從此成為華展駿捷子品牌下的一員。不難看出,這款車在華晨內部產品定位逐漸明晰。在2007年上半年中華品牌連續(xù)6個月銷量過萬的時候,將這款跑車劃歸到駿捷旗下,顯然也是希望進一步強化駿捷的品牌力度,增加銷量。聯(lián)想到上海車展上首次展出的駿捷FRV,或許我們可以據此推斷,華展汽車今后品牌建設的重點可能將放在駿捷身上,集中力度塑造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形象。那么,命名波折是不是就可以從此終結呢?
當然不會。就在這款跑車正式發(fā)布的當日——2007年9月26日,網絡上隨處可見的“關鍵字”卻是“中華COUPE”,以及一個可愛的名字——“中華酷寶”。此時,正式定名的中華酷寶具備了一個高瞻遠矚的目標:與國際品牌競高下。從高了講,這是一次品牌策略的重大改變:從低了說,它就是將矛頭直指在進口車市場風光一時的現代COUPE(酷派)。能夠有勇氣發(fā)出挑戰(zhàn),這已是華晨“高起點自主創(chuàng)新”的一小步成功。至于能否實現目標,關鍵還在于產品本身。
跑車家族的智囊團
能夠直面對手,中華酷寶的背后少不了一個來自跑車家族的智囊團。據說從2005年11月中華酷寶(M3)開始工程設計算起,華晨專門聘請了7位國外顧問,以及20位設計專家組成專家顧問組。其中有半數以上的專家來自擁有百年跑車制造經驗的保時捷。因此,中華酷寶在外形、內飾風格、底盤以及NVH降噪解決方案上,都參考了專家意見,以致成品車也不失保時捷韻味。
得益于與寶馬的合作,華展的中華也享受到了“寶馬”的待遇:在涂裝工藝上,中華酷寶與華晨寶馬共用一個車間,全套噴涂設備都是從德國DURR公司引進,自動化程度超過70%,涂料全部由德國巴斯夫(BASF)提供,在達到零污染標準的同時,確保了漆面質量。
此外,1.8T發(fā)動機雖是國產,但數碼防盜系統(tǒng)卻來自西門子(SIEMENS)。即使盜賊打開了車門,這位“德國保鏢”也會通過芯片密碼防止發(fā)動機起動,令其無可奈何。中華酷寶另外一個關鍵部件——變速器,則來自德國著名的采埃孚(ZF)公司,而他也一直是德國寶馬與奔馳的供貨商。此外,中華酷寶的制動系統(tǒng)則來自美國天合(TRW)公司。
仔細剖析中華酷寶,你會發(fā)現它簡直就是“德國貨”的“中國組裝”版。而且,這些德國產品之間的配合也很默契。當ZF的4-HP20變速器掛入倒擋,由西門子制造的音響會自動靜音,讓駕駛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倒車雷達的反饋。
立體派藝術風格初具韻味
在中華酷寶的設計當中,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藝術名詞Art Deco(立體派裝飾)。盡管,在我看來這只是初具韻味,但這對尚無家族統(tǒng)一特征的自主品牌而言,是一個新的方向。
傳統(tǒng)的Art Deco藝術風格源于1925年的巴黎藝術裝飾與工業(yè)展,此后便引領了80多年的藝術設計潮流。Art Deco的設計風格包含流暢而銳利的線條以及優(yōu)美的造型,詮釋了太陽與閃電的融合。太陽象征了新時代的黎明曙光,閃電則是速度、力量與飛行的象征物。
Art Deco藝術對直線,垂直線的應用反映出其對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以來機械化生產的認可。作為20世紀人類文明的象征汽車的造型、技術性能、速度感成為Art Deco設計的又一推動力。汽車機械零件的直線、棱角、齒輪組的簡潔明快,都成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
這也是中華酷寶極力體現Art Deco藝術風格的原因所在——飛翼式的前臉,外觀強勁且輪廓清晰,結合了動感與美觀;腰線從前翼子板貫穿到車尾,充滿肌肉感而不失優(yōu)雅,車頂輪廓線從A柱開始,呈弧線形向后延伸,越過后側窗到達終點,頗有保時捷的設計韻味。
同時,內藏式門把手和三角式側轉向燈,都進一步加強了Art Deco的感覺,同時還保證了與車身同弧度的空氣動力學設計,美中不乏實用。
具備直噴潛力的中國心
中華酷寶的核心動力使用華晨最新開發(fā)的1.8T發(fā)動機幾乎是一種必然。另一個必然的事情是,這款發(fā)動機經歷了比中華酷寶還要周折的開發(fā)過程。
早在2001年10月,華晨就與德國FEV發(fā)動機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發(fā)動機開發(fā)合同,并在上海開始啟動寧波發(fā)動機項目。但由于歷史原因,該項目曾一度暫停,2003年2月,這個項目在沈陽重新啟動。隨后,從2004年3月至2005年12月,這個代號為E2的發(fā)動機項目進行了國內1.8T汽油機批產工裝樣機制造。在累計試驗近萬小時之后,2006年6月26日,這款發(fā)動機才正式批量生產。
從此,每一款中華轎車都可以擁有強勁的中國動力,而且也為中華酷寶的“一鳴驚人”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現在看來,它簡直就是中華酷寶的絕配。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臺1.8T發(fā)動機還預留了相當多的升級空間,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求,加裝FSI(或稱GDI,即缸內直噴技術)或WT-I(智能可變氣門正時系統(tǒng))。也就是說。如果有必要,中華酷寶完全可以擁有150kW以上的最大功率,以及超過270Nm的最大扭矩,輕松比肩大眾(奧迪)的2.0TFSI發(fā)動機。這的確讓我們對性能更強版本的酷寶誕生,充滿期待。
風阻系數僅0.29!
從跑車誕生的那一天起,它就成為了推進車身造型設計的先驅力量。在中國,中華酷寶起到了同樣的作用。
中華酷寶車身上的所有轉折線都用簡潔流暢的線條所替代;前圍與側圍,后圍與側圍等地方均采用圓滑過渡;天窗采用內藏式設計,且與車頂保持在同一弧線;側轉向燈與車身相平,前后大燈,門把手嵌入車體內,車身表面盡量光潔平滑。此外,更緊湊的車尾也促進了腰線的流暢,車尾下部的氣流導向板不僅可以提高氣流流離車身下部的速度,同時還能抵消上浮力。這一系列的細節(jié)設計,既增加了駕駛穩(wěn)定性和速度感,又通過較低的風阻系數來獲得更低的油耗表現,體現出空氣動力學的實際意義,而不僅僅是一種裝飾。
在更深層次的設計中,中華酷寶又一次借鑒了保時捷的設計理念——其車身力線的安排設計和后者的跑車有幾分類似,從而在風洞實驗中取得極好的成績,整車風阻系數(Cd值)僅有0.29。這個數字意味著什么呢?如果說車速為100km/h時,風阻占到整個行駛阻力的40%,那么當車速提高到200km/h,而風阻也會隨之提高4倍,占到全部阻力的85%以上。由此可見,哪怕是降低0.01的風阻系數,都將是非常可觀的性能提升。
實際上,中華酷寶也不是單純地追求空氣動力學特性,同時還確保了車身美學上的設計,亦如前面所提到的初具韻味Art Deco設計派風格。此外,現代跑車的設計經常將后部拉高,長度縮短,以形成強壯有力的效果。中華酷寶并未向這個方向發(fā)展,而是采用溜背式后行李廂,仍然沿著緩慢升高的腰線設計了頎長的后掀背尾門。這樣一來,結合上全部放平的后排座椅,就可以可獲得相當大的儲物空間,讓跑車也具有極強的實用性,相信這與目前中國的消費需求相當吻合。
中國跑車先驅
2007年下半年可謂自主品牌的綻放期。與中華酷寶一同出現在國家發(fā)改委最新公告中的,還有另外17款新車,其中自主品牌就有13款。不僅如此,在國內最近的各個車展上,僅是自主品牌的跑車,陸續(xù)展出的就有8款之多。除了已上市多年的吉利美人豹之外,南汽名爵TF、青年蓮花RACER、奇瑞M14、比亞迪F8等都已經蓄勢待發(fā)。
然而,從目前來看,率先走下“神壇”并一鳴驚人的只有中華酷寶。特別是在中級跑車領域,無論是技術還是品質,都算得上“中華第一跑”。不過,未來不一定一帆風順,而價格便是首要因素。華晨當然深諳此道,一舉打出了11.68~16.95萬元人民幣的誘人價位,給后來者以壓力,并為國內跑車市場定下了注重性價比的主基調。
市場后來者的危機意識
2001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是可憐的13輛,而2006年這一數字增長了30倍,達到400輛,由此可見中國跑車市場的迅速發(fā)展。在入門級跑車市場,現代酷派(COUPE)可謂一棵常青樹,2006年的銷量就將近7000輛,而目前總保有量已經超過兩萬輛!這個非同尋常的數字,也是中華酷寶將現代酷派視作最主要競爭對手的原因之一。
從入門級跑車銷量的迅猛增長來看,更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求個性,向往更高的駕駛品質。以這種趨勢判斷,2008年這類車型的市場需求不會低于1萬輛。中華酷寶作為國內第一款真正有實力的入門級跑車,憑借僅僅11萬元出頭的起始價位,市場前景相當樂觀。而且,憑借1.8T發(fā)動機的強勁表現,酷派的2.7L V6發(fā)動機都難以與之抗衡,加之后者出自伊蘭特的設計平臺,駕駛品質與中華酷寶尚有些許差距。無論是從技術現狀還是駕駛品質,中華酷寶都已迎頭趕上。
不過,從市場現狀和品牌上看,中華酷寶與現代酷派相比不具優(yōu)勢。優(yōu)勢與劣勢并存,華晨危機意識不可或缺。
寄語
中華酷寶并不完美,還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但它卻是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希望。足足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中,中國汽車工業(yè)走了太多的彎路。如今,以華晨1.8T發(fā)動機和中華酷寶跑車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為我們交出了還算令人滿意的答卷。從1.8T發(fā)動機面世,到中華酷寶誕生,產品的設計周期越來越短,而前進的步伐越來越快。
中華酷寶,意味著國內模仿制造的終結,也意味著精品國產車的開始。十年磨一劍,一劍穿心。今天,它是中華第一跑,而明天,誰又能成為代表中國汽車工業(yè)最新成就的中華第一車呢?從自主研發(fā)的現狀來看,我們看好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