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是保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對近年來國內關于我國職業教育現行經費的來源與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所作的研究加以總結評析,旨在探討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的相關研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經費來源;問題;對策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終身化與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職業教育的地位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職業教育為各個行業培養了合格的技術人才,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職業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將制約職業教育的進一步擴大與發展,從而影響我國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培養。為此,2002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5年10月又頒布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要發展教育事業,當然就需要增加教育經費。職業教育的大發展必須以相應的教育投資為前提和基礎。2005年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并且明確在“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帶頭投入100億元。然而,僅有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不夠,職業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因此,研究我國職業教育投入問題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對我國職業教育現行經費來源的研究
很多研究都對我國職業教育現行經費來源進行了分析,可以將我國職業教育投資途徑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政府投入、政府財政撥款財政性教育經費是我國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政府的財政投入是職業教育資金投入的主體,包括國家財政性投入和各級地方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的稅費所形成的地方財政撥款。這些政府財政經費主要是用于職業教育的事業費和基本建設投資。有學者指出,我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方式已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過去政府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主要是創辦職業學校,政府的財政撥款主要用于職業學校的建立和管理;現在,政府考慮到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在繼續對職業教育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力圖通過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的融入。
社會力量投入社會力量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是職業教育經費來源的重要補充,填補了政府財政支持的不足。包括:(1)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辦學以及企業或行業對職業教育的投資,通過委托培養的方式使企業或行業交付一定的人才培養成本。(2)社會團體、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及國際友好人士或組織的捐贈。
校辦企業校辦企業的投入方式可以分為幾種:(1)校辦企業。職業學校的校辦工廠、科技服務創收,將經營的利潤投入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2)校企合作。一是學校利用技術理論知識為企業服務,保證了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由于減少了大量的實踐教學基地的經費投入,使職業教育經費不足的矛盾得以緩解。二是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教育。與特定企業的需求相結合,為指定的企業培養人才,教育投入可由企業承擔一部分,相對而言減少了學校對于經費的需求。
個人投入這里的個人投入指受教育者的個人投入。受教育者作為職業教育的受益者,分擔職業教育經費成本是必然的,職業教育中個人的基本教育支出包括學費、雜費等。
其他包括:(1)信貸。學校向銀行貸款用于學校建設和其他支出。(2)發行教育彩票。國家或地方政府發行教育彩票,擴大教育資源,以應當時發展之需。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經費來源渠道趨于多元化,在多方面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辦法中,有引進國外的經驗,也有自己探索出的路子。但在多種多樣的職業教育投資渠道中,除了政府投入的數量相對穩定外,其他渠道都不穩定,總體而言,經費來源雖然五花八門,但經費短缺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存在問題的研究
我國職業教育雖然在辦學規模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辦學質量與效益上還有很大距離。究其原因,國內學術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一致認為我國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存在很大缺陷。
有的研究者認為這些缺陷主要體現在:國家財政用于發展職業教育的經費標準太低;行業、企業的職業教育投入太少;非國有企業尚未成為職業教育投入主體;社會力量用于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個人直接成本太高。此研究將焦點聚于發展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上,也就是說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滯后的根源在于經費投入不足。也有的研究者將我國職業教育投資問題歸納為:經費投入總量不足;投入來源結構不均衡;投入分配結構不合理;投入受世俗化觀念影響;個人成本太高。還有的研究者認為我國職業教育在資源使用上存在問題,表現為透明度不高,效率低下,浪費嚴重。張炳旭對高職教育經費的投入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是:生均教育經費的減少與招生規模的增長不相一致;高職教育投入失衡,包括區域間教育投入不平衡、教育投入結構不平衡、高職院校內部投資比例不平衡。
以上主要是從經費投入與使用的角度來看問題。王振國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分析,認為職業教育經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點加強職業教育的戰略地位與實際教育經費投入缺乏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國家關于教育經費籌措的法律、規定與政策措施未能全面徹底地貫徹、執行;在國家各級財政收入狀況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未能及時調整和增加職業教育的投資比例。
總而言之,我國職業教育投入機制存在體制性、政策性、模式性、觀念性的障礙,這些因素共同導致我國職業教育步履維艱的現狀,這是廣大研究者的共識。
綜合以上各家的觀點,我國職業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來源結構不均衡,包括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內部投入不均衡,社會力量投入不足與個人成本過高。(2)投資觀念偏頗,受世俗化觀念的影響,社會與個人對職業教育投入的積極性不高。(3)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不高,透明度不高。(4)與職業教育發展相應的政策、制度尚未健全。
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對策的研究
為了使職業教育更好地為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服務,必須針對職業教育投資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探討多方資金投入的可行道路,改革單一的投資主體,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
國內研究者對職業教育投資對策的分析大致可概括為:加大政府用于職業教育的財政性投入;制定法規保證職業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將市場機制、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引入投資體制;支持銀行對職業教育的貸款;吸引企業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還有研究者從刺激職業教育消費方面提出應為求學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職業教育平臺,降低成本吸引消費者。有的學者也提出應進一步加強與改進職業教育經費監管與審計工作,向管理要經費,要效益。李芙蓉在對全國的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地區差異很大,提出應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地區間的教育經費差距。
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加強宣傳,加大政策力度,探討確保職業教育發展的辦學投入新思路。有的研究者認為,根據“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確立投入主渠道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然而,我國目前實行的高職高收費政策與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所遵循的“受益”原則是互相矛盾的。劉慧麗認為,應認真分析并全面把握高職教育成本分擔中存在的偏差及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糾正措施,這將有助于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擔機制,促使高職教育走上良性發展軌道,進而加速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
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視角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與比較性總結學者們的觀點,不難看出,關于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問題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一定的理論范疇,往往是針對全國的職業教育投資情況,有些研究是針對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分別加以研究。總體而言,研究的視角比較寬泛。然而,各省、各地區的具體情況不一樣,經濟發展狀況也不均衡,職業教育的投入問題更應結合當地情況做具體分析。此外,目前的研究缺乏針對不同地區的職業教育進行比較的研究,這將不利于地區之間相互學習與借鑒,不利于政府與職業學校根據自身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投資。
有關問題亟待進一步研究雖然學者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提出了各自的觀點,但是職業教育投入的主渠道應由哪幾部分構成,理論界的研究含糊不清,有的強調政府投入,有的強調企業投入,更多的觀點認為應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承擔,但承擔比例各為多少,也缺乏統一的結論。由于投入主渠道不清晰,導致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得不到保障。這個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的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某些研究提出的對策缺乏可操作性盡管各種各樣的對策都提出來了,而這些從理論高度提出來的對策的實際適用性與效果如何不得而知,相關部門也缺少相應的制度保證各項政策的落實。我們認為,理論上的探討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圍繞著理論對職業教育成本的問題進行分析,而缺少可操作的對策,最終并不能解決當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所面臨的困境。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我們認為,解決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問題應從深層原因進行分析。當前我國還處于工業化前期的經濟發展狀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而制約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是在經費投入上,國家投入比例低,個人投入少,社會投入少。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根源在于我國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不良認識,民眾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嚴重的偏頗,人們對職業教育存在鄙視的心理。因此,我國的職業教育要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首要的問題是引導大眾轉變觀念,可以通過國家政策的引導體現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在增加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要提高對職業教育學歷的認可度,當然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一味地增加投資是沒意義的。只有大眾改變了對職業教育的看法,職業教育的社會投入、個人投入才會有所增加,才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職業教育的投資問題。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關于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以研究:(1)對各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2)從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保障機制方面進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3)進行地區間的比較研究,總結職業教育發展好的地區的成功經驗。
參考文獻:
[1]陳丹,樓世洲.我國職業教育經費籌措的多元化渠道[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0).
[2]牛征.中國職業教育投資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教育科研,2002,(8).
[3]劉紹君.高等職業教育投資問題與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4]王娟.高等職業教育投資問題與策略[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2).
[5]張炳旭.對高等職業教育投入機制與投資效益評價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06,(6).
[6]王振國.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問題的方法與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2,(6).
[7]李佑成,馬洪平.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投資的問題與對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5,9(1).
[8]牛征.高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研究[J].職教論壇,2006,(10).
[9]李芙蓉.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和地區差異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
[10]劉仕輝.關于確保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投入的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1998,(3).
[11]劉慧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成本分擔中存在的偏差及糾正[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5).
作者簡介:
蔣小群(1984—),女,瑤族,廣西桂林人,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黎玉蘭(1983—),女,壯族,廣西防城港人,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學與課程論專業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學心理。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