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問題,即缺乏科學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思路,缺乏有效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機制。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即缺乏有高職特色的專業開發思路,專業開發指向不夠明確,專業開發與建設缺乏原則性和科學性,缺乏專業開發與建設的預警機制、參與機制和監控機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問題與對策
在高職教育迅速發展,物流產業興起,國家有關物流行業產業政策出臺,專業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的生產與發展以及企業物流管理已成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組成部分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幾乎所有具備基本條件的高職院校都在2001年之后陸續開發、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的局面。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歷史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不過幾年,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的管理制度,基本上仍沿用學科教育專業開發建設的方法與管理制度規范,不適合高職教育專業開發、建設、發展的需要,阻礙著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科學發展與物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中,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乏科學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思路,二是缺乏有效的專業開發建設機制。
缺乏科學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思路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中,專業開發、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及物流管理職業崗位的發展相脫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尚未形成符合高職特點的專業開發思路。高職教育的屬性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與職業崗位變化及時開發“適銷對路”的專業,而不能僅僅按照既定的專業目錄設置專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要針對地方經濟發展與現有物流管理職業崗位,并針對未來物流管理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但是,當前許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只是通過對網絡、新聞等二手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或參考其他學校進行一些局部的企業調查,專業開發的依據主要是物流業對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而沒有真正對物流管理職業崗位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
2.專業開發指向不夠明確。專業開發目標是指專業開發的指向與結果,這是專業開發必須明確的首要問題。普通高等教育專業開發的指向是明確的,是為承擔學科人才培養職能而設置的,專業開發指向學科領域,并以學科發展為導向設置專業。高職教育專業開發的指向則不同,是為培養高技能人才而設置的,專業開發指向技術應用領域,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然而,目前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專業開發沒有明顯的區別,專業開發指向物流管理的哪個職業技術應用領域并不十分清晰,缺乏對物流管理崗位的切實剖析,缺乏明確的針對職業技術應用領域與實際人才需求的專業開發指向。
3.專業開發與建設缺乏原則性和科學性。相對于學科專業而言,技術專業具有更大的可變性和開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這就決定了高職專業開發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必須考慮市場規律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普遍缺乏原則性和科學性,基本上是跟著感覺走,存在較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缺乏對社會發展狀況的敏銳洞察力,不是在對區域經濟結構、物流產業結構和物流技術結構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開發專業,不適應物流產業發展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與課程結構的速度不夠迅速。許多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倉促上馬,教學設備、實訓基地、教師隊伍諸方面缺乏保證專業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第二,沒有切實解決專業口徑寬窄的問題。職業崗位體系是一個動態系統,口徑過窄的專業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職業遷徙或工作方向轉移。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尚未形成通過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專業適應能力,根據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及不同部門對人才培養要求的特殊性進行專業開發建設的思路,尚未形成以寬口徑專業為平臺設置有針對性的專業方向的思路。第三,沒有形成既有相對穩定性,又有高職教育靈活性的專業開發建設思路。第四,沒有形成與科技發展速度相適應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人才培養思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建設的適應性和有效性問題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缺乏有效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機制在高職教育的政策環境方面,缺乏專業開發建設的預警機制,沒有形成企業界和學術界的參與機制,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難以保證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缺乏預警機制。高職教育專業開發與建設根據市場變化對專業進行“預前設計”、“預后診斷”和及時調整,建立完善的專業預警機制十分重要。政府、勞動和教育主管部門還沒有建立專門的人才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及相應對策的研究機構,對市場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沒有年度的和中長期的預報機制。高職專業開發與建設缺乏預警數據支持,使得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具有較大的盲目性。由于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屬于新興專業,物流產業與崗位的邊界模糊,物流產業的結構不夠清晰,更需要根據政府和相關部門準確、可靠的信息,及時調整專業指向與專業發展思路。
2.缺乏參與機制。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參與制度和機制,既缺乏企業界的參與,也缺乏研究決策人員的參與。在專業開發與建設中主要依靠專業建設人員和主管領導,雖然強調企業界的參與,但是實際很少能夠真正實現。同時,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缺乏科研部門和學術界的參與,專業的內涵與外延不夠清晰,缺乏科學性,專業口徑很難做到寬窄有度,課程結構缺乏科學性,這些規范性工作,都離不開學術界的參與和合作。因此,在強調企業界參與的同時更需要注重科研部門與學術界的參與。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中丟棄產學研當中的“研”字(包括丟掉教研),只強調企業參與,拋棄研究決策人員的參與,就難以保證專業開發與建設的規范性、科學性、合理性。
3.缺乏監控機制。目前我國高職專業開發與建設只是學校的事情,缺乏有效的政府監控機制,只有國家專業建設目錄,并且專業目錄難以適應職業崗位的變化,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國家層面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的引導和監管專門機構,也沒有地方層面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的專門機構。現行的高職教育水平評估只是事后評估與評價,對專業開發與建設缺乏事前、事中的引導和管理監控,缺乏全過程的引導和監控機制。這種狀況必然影響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對策
上述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教育主管部門與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協調努力。學校層面在明確專業開發與建設思路的基礎上,應建立完善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程序;教育主管部門與政府應建立專業開發與建設的信息資源系統和完善的機制,引導高職專業的開發與建設。
明確專業建設思路針對當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方式,高職院校及其基層單位應正確理解高職教育的內涵和特點,明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的思路,在高職院校內部建立規范、科學、合理的專業開發制度和程序。專業開發與建設的實施單位要真正確立根據地方物流產業發展、物流產業結構、物流管理崗位的狀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資格與標準為依據、以區域物流為服務對象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思路。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就是根據物流產業發展和物流管理崗位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發與建設專業,專業設置要滿足物流市場和物流技術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規格提出的要求,要適應物流企業、企業物流及用人單位對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
2.以職業資格與標準為依據就是物流管理專業的設置必須以國家承認、國際權威部門認可的物流職業培訓為依據。我國的物流標準和職業資格認定制度已經初步形成,其他與物流管理密切相關的職業標準和職業資格也已經基本具備并不斷完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必須根據這些職業資格與標準設置專業和確定專業方向,保證物流管理人才的指向性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3.以區域物流為服務對象就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開發與建設應主要面向當地,滿足地區物流發展、地區物流企業與企業物流的實際需求,以地方物流產業與市場為服務對象。因此,需要對物流管理職業崗位的現狀、未來以及職業崗位進行調查和研究分析,建立專業開發與建設制度,成立專業設置委員會,完善專業開發與建設人員的構成機制。
建立專業開發與建設的信息渠道高職專業建設與社會需求的匹配程度,關鍵取決于對人才市場供求信息的準確把握和預測,為此,需要建立準確、及時、公開的高職專業建設信息資源渠道。
1.建立本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系統。已有畢業生的高職院校需要建立畢業生追蹤調查制度和機制,通過給畢業生寄發追蹤調查表或定期深入到用人單位聽取對畢業生的反饋意見,了解畢業生的崗位適應與個人發展情況,定期對本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畢業生就業狀況、專業對口率進行調查了解,以作為專業建設與調整的依據。
2.建立本專業媒體、中介的間接信息系統。利用我國的中介服務機構,在政府與主管部門的推動下,建構能夠充分利用媒體、中介的間接信息系統。充分利用咨詢型、認證型、行業協會型等官方與非官方等各類中介公司,取得信息資源,作為專業開發與建設的依據。
3.政府與主管部門應積極支持中介機構,建立高職院校各類專業的評估排名,包括對高職院校聲譽和師資力量、經費情況、生源情況等學校基本情況和專業設置基本信息的信息系統,以此作為高職專業設置的重要參考依據。
4.從工商企業和物流企業取得人才需求及其規格的信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要與工商企業、物流企業建立長期的互利互惠合作關系,據此獲得專業開發與建設方面的人力資源供需情況、發展趨勢、人才需求規格、人才能力與素質要求的信息。有了這些信息系統,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才能具備準確、及時、充分的信息來源,專業開發與建設才能做到真正針對物流管理人才市場需求,才能符合企業和用人單位的人才規格要求。
完善專業建設程序物流管理專業具有較大的可變性和開放性,容易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需要建立教育規律與市場規律有機統一的高職專業開發與建設規程,從程序上保證專業開發與建設的針對性和科學性。為了保證教學效果,使學生與用人單位滿意,新專業的開發、舊專業的改造與調整,都要嚴格地按特定程序進行。可以借鑒加拿大社區學院的專業設置程序(如下圖)。該程序注重兩個方面:一是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包括九個步驟、一個循環,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并且專業建設工作由專業開發、建設或設置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具體操作由專業設置小組(包括教學人員、教學設計者、專業設置人員、學術領導人、現場專家)負責。專業開發與建設經過以上程序,可以有效地避免專業設置的盲目性,使專業設置更貼近市場的需要,滿足專業人才需求,培養出滿足物流崗位需要的人才。二是對人才需求的重視體現在專業開發與調整的程序中。在專業設置程序的第二階段,即對新專業設想進行基礎研究時,負責該項研究的專業設置辦公室要對可能開設該專業的其他學院及可能的生源情況進行調查。在進行需求評估時,還要求專業設置小組成員提供調查對象團體或個人的通訊錄,主要調查用人單位的需要與學生對該專業的興趣。第一步是概況了解,第二步是落實到具體單位及具體個人的調查,把可能的生源情況調查以及學生對所設專業興趣的調查,用文字寫入專業設置程序中。

建立專業開發與建設機制為了建立科學合理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的制度與機制,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1.完善全國性專業目錄、地方性專業目錄、專業簡介的功能,及時反映職業崗位的需要和變化,使專業的調整與停辦由事后性質轉變為事前引導,構建對專業開發具有指導性意義的制度與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專業建設的重復性、短期性等問題。
2.國家與地方政府應建立專業結構中長期規劃,使專業建設指導科學有序,要規范專業劃分的基本方法,制定專業設置的基本原則,確定專業設置的基本依據,規定專業設置的基本程序,建立專業設置的評估體系。
3.政府、行業協會與教育主管部門協調統一,確立科學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的基本制度,建立有效的專業開發與建設機制。
4.建立專業開發與建設的三個機制,即預警機制、參與機制、監管機制。通過預警機制的建立,使專業由“預前設計”向具備“預后診斷”與及時調整功能的機制轉變,建立完善的專業預警機制。政府勞動部門應建立專門針對勞動力市場變化與相應對策的研究機構,對市場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做出年度的和中長期的預報,使高職教育專業開發與建設獲得預警數據支持。要建立有企業界、各方面專家參與的國家層面的專業開發與建設引導和監管機構以及地方層面的專業開發與建設的專門機構,完善高職專業開發與建設機制。
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發與建設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專業開發與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解決上述問題至少需要三個要素,即正確的思路、科學的制度與合理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潘維琴.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5,(10).
[3]謝勇旗.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4.
作者簡介:
索德拉圖(1957—),男,達斡爾族,內蒙古海拉爾人,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專業建設、實踐教學、物流教育、教材建設、教學方法。
敖淑清(1957—),女,達斡爾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區域物流、物流經濟、物流教育、農村客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