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英語學習策略知識問卷調查、訪談及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測試的方式,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現狀進行的調查分析表明,英語學習策略事關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敗,因此,應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策略培訓,以期增強策略意識,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
語言學習策略最初由美國的Rubin(1975)、加拿大的Naiman(1978)等人率先提出,指在二語習得研究中,研究者已把“如何教”轉移到“如何學”的角度上來,其根本目標是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近年來,國內也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語言學習策略研究正從探索階段走向逐步發展階段。本研究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影響策略應用的因素,旨在為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一些建議。
相關理論與研究
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但對學習策略的定義與分類還沒有形成一致意見,筆者較贊同文秋芳教授的定義,即學習策略是為有效學習而采取的措施。根據策略在語言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和我國英語教學實際情況,程曉堂、鄭敏將英語學習策略分為四大類,即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
盡管國內外多研究者對語言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研究,但對于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英語學習策略問卷調查、訪談和英語應用能力測試的方式,對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研究方法
(一)定量研究
研究對象2007年3月,對酒泉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經濟管理系、機電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共458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58份,受試者為該學院五個系十余個專業的2006級高職一年級學生。
研究設計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主要采取英語學習策略知識問卷調查與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測試的方式。
研究工具(1)問卷調查。本研究參照國內外相關研究,以程曉堂對英語學習策略的分類為依據,設計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分三大類,分別為受試者的個人背景信息、學習策略與萊克特五級量表記分欄。其中學習策略又分為五大類,即策略意識、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2)英語應用能力測試。選用2006年12月《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B級考試》試卷對所有受試者進行測試。(3)數據收集與分析。數據收集由任課教師完成。受試者在課堂上完成問卷調查,時間約30分鐘,一周內在課堂上完成B級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問卷調查采用萊克特五級(5 point Likert Scale)計分制。數據分析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受試者英語學習策略現狀,根據各班學習策略問卷的不同分值對學生進行策略培訓;另一方面對問卷調查與應用能力成績進行相關關系的分析。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版。
(二)定性研究
本研究從受試者中選擇了5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以期獲得更為詳盡和準確的信息,同時也是對定量研究調查結果的進一步闡述與補充。
結果與分析
對全體受試者的總體英語學習策略情況和五大類學習策略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數據表明,受試者的總體學習策略使用頻率較低,平均值為3.07,其中元認知策略與交際策略水平最低,分別為2.95和2.68,認知策略與社會—情感策略分別為3.14和3.35,屬于一般水平。從訪談結果看,受試者主觀上有一定的策略意識,但在實際學習中卻不會使用這些策略,特別是元認知策略與交際策略。

英語學習策略系統的運行,除了內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外,還要受到一系列環境和學習者自身因素的影響,其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高職學生由于來源、學習任務、學習目的及學習環境的不同,在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方面必然有不同于普通高校學生的特質,因此有必要對這一龐大而又極易被研究者忽視的特殊群體的英語學習策略情況加以研究,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意識和策略運用的真實狀況,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依據。
(一)環境因素
主要包括學習條件、教學環境、學習任務。
學習條件學習條件主要指社會環境、學校環境以及個人學習的物質條件。目前,高職生學習外語的條件日趨完善,英語廣播、電視可隨時收聽收看,還可以上網,書店里有各種各樣的英語圖書、磁帶、影像制品,學校里有語音室、圖書館或電子閱覽室,學生個人一般都有袖珍收錄機、隨身聽或MP3,英語教師的總體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盡管如此,高職生的學習條件仍然有待改善,主要是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總體接觸英語的機會較少,特別是西部欠發達地區,非英語專業的大部分學生除了在課堂學習英語外,幾乎不再花時間學習英語。
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包括教師的教學態度、外語水平以及教學方法。近幾年英語教師的總體水平雖然有了較大提高,但由于高職生數量增長較快,課時增多,而英語師資短缺,甚至有些非專業教師也補充到英語教學第一線。在高職院校中,相當一部分教師仍在沿襲語法翻譯教學法,教師始終處于主角的地位,而學生只是課堂教學的配角,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因此,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書面表達不盡如人意,口語交際困難更大。
學習任務學習任務是指教學大綱、學校或者教師要求學生在英語教學中完成的學習內容。教育部分別于2000年、2004年頒布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基本要求(試行)》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本著“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的原則進行教學。遵照這些要求,教師選用比較適合的教材進行課堂教學。問題是衡量一個學校總體英語教學水平的標準尚未出臺,目前僅以《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通過率來評價,評價體系不夠完善。雖然為適應高職學生需求而編寫的教材不少,但真正系統、全面、有創新、突出實踐能力的教材并不多見,且教材內容陳舊,實踐特色不突出。由于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差異較大,基礎普遍較差,教師只好降低要求。
(二)學習者因素
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自身因素,如年齡、智力、語言潛能、學習動機、努力程度、認知特點、學習風格、性格類型、情感等是導致學習策略差異的根源。高職生在英語學習上產生個體差異的原因有先天因素與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一般包括智力 (Intelligence)和語能(Language Aptitude),后天因素有學習動機、努力程度、認知特點、學習風格、性格類型、情感等,這些因素的差別都可能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策略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學習動機英語學習動機可以簡單解釋為學習英語的原因。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通過考試拿文憑,有些學生是為以后就業考慮,只有個別學生對英語語言感興趣,總之屬于“要我學”的狀態。顯然這些表層動機缺乏持久性,一旦文憑拿到手,工作找到了,原有的刺激就會消失。因而絕大部分學生學習不努力,得過且過,缺乏主動性,惰性較強。
努力程度動機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而努力程度是動機轉化為行為的具體表現。高職生由于動機較弱,付出的努力較少,除了完成作業外,很少花時間、花精力刻苦學習,偶爾下決心刻苦學習,終因各種原因不能長期堅持,因而課外學習英語的時間遠遠不夠。
認知特點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學習方法不當,認知水平較低。不少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所選專業缺乏了解,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缺少必要的反思,不懂得如何對學習成敗進行合理歸因,因為不會學而學不好,由于學不好而不愿意學。
情感因素高職生與普高生在情感因素上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他們年齡相當,經歷相似,求知欲較強,接受新事物快,思想較活躍。但相當一部分高職生認為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是一種無奈之舉,是人生的一次挫折,因而普遍缺乏自信,沒有成就感,缺乏持久的動力和計劃,學習易急躁,對英語學習興趣不濃。這些因素都會對學習策略的使用產生一定影響。
其他因素絕大部分高職生來源于高中生,部分來源于“三校生”(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和技校),由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知識基礎較差,致使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往往成為“還債式”教學,需從頭開始,從基礎抓起,雖然有一定效果,但難以完成高職階段的教學任務,達不到教學目的和要求。加之就業壓力增大,新的“讀書無用論”也對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至于學習風格和性格類型等因素,由于缺乏科學統計和依據,在此不再贅述。從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受試者英語學習策略意識較弱,使用具體學習策略的頻率較低。
討論與展望
本研究主要歸納出以下幾點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首先,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英語學習策略意識一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交際策略意識較低,社會—情感策略意識較高,這說明高職學生的策略意識還有待提高。元認知策略與交際策略意識最低,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在動機、興趣、目標、計劃、監控、評價以及實踐方面存在很大不足,特別是在用英語交際方面。社會—情感策略意識在五項指標中最高,說明學生自身在積極努力,克服困難,調整自我,爭取學好英語,但終因各種主客觀原因,學習效果不理想。
其次,由于策略意識不強,使用頻率偏低,因而英語學習成績較低。這就要求教師注重提高學生的策略意識,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學習策略培訓,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加強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習效果。
從研究前景的角度看,高職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還有很大空間,研究對象、研究因變量以及策略培訓與英語成績的相關性等都是可供研究的課題。本研究只是一個靜態的、共時的研究,動態的、歷時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開展。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王立非.現代外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文秋芳.英語學習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5]徐小貞.高職英語教育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何曉東.國內自主英語學習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外語界,2004,(4):10-14.
[8]梁正溜.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外語界,2004,(3):8-13.
[9]司建國,趙繼政,賀夢依.中國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調查[J].國外外語教學,2005,(1):23-27.
[10]張彥君.通過學習者訓練培養學習者自主性的實驗[J].外語界,2004,(1):54-61.
[11]張慶宗.自我效能與英語學習策略運用的調查研究[J].中國外語,2004,(2):45-48.
作者簡介:
劉月琴(1960—),女,甘肅臨澤人,甘肅酒泉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