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職業能力為核心,探討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實施進行了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職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實施
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與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等職業教育必須擯棄傳統的以理論教學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突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據,根據專業的特點,構建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我校通過對60多家電子類企業生產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人力資源部人員和近300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畢業生進行調查,確定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崗位群和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以職業能力的形成為主線,整合各實踐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把實踐教學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和大綱,構建了相對完整的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并通過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來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
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是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礎。我們根據企業調查和畢業生跟蹤調查確定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崗位群,對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進行分析,采用倒置法確定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和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實踐教學的目標體系,其中職業能力由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兩個子目標系組成(見下表)。

以能力培養規律為準則,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的開發需要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我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的一般規律和專業特點,按專業基本能力、專業專項能力、專業綜合能力與關鍵能力三個層次,將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將職業能力需求轉化為實踐內容,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見下圖)。

實踐教學體系圖
專業基本能力主要是指職業崗位群所需具備的最基本操作能力;專業專項能力是指適應崗位要求,所應具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是綜合運用各專項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關鍵能力由方法能力和社交能力兩部分組成。根據寬基礎加專門化培養方向(活模塊)的專業課程體系模式和專業崗位群的特點,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設置了家用電子產品生產和維修、制冷設備生產與維修、通訊產品制造與維修三個專業化培養方向,實踐教學體系也設置了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實訓模塊、制冷設備維修實訓模塊、通訊設備維修實訓模塊,使實踐教學體系內容涵蓋了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的要求,使能力培養目標具有較為明顯的職業定向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實行“雙證”制度,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
實踐教學過程的組織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由生疏到熟練再到自如的訓練過程。我們根據職業能力形成的特點,在實踐教學中合理安排各實踐環節,堅持“早實踐,多實踐,三年實踐不斷線”的原則,讓實踐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各實踐教學中,按模塊組織教學,每個模塊按能力的特點,設計若干項任務(項目)和綜合任務(項目)。如在第一學期開設了電子技能訓練和電工技能訓練,電子技能訓練開設了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常用電子儀表的使用、焊接技術、印制電路板的手工制作、電子小產品的安裝五個模塊。在每個教學模塊根據能力形成的規律,按單項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思路進行教學設計,按簡單任務(項目)到綜合任務(項目)的形式組織教學。在電工技能訓練的電氣照明和內線工程的安裝模塊中,學生完成了導線的連接、白熾燈安裝、日光燈安裝等單項技能訓練后,安排一個綜合設計和安裝項目,要求學生設計一個能適用于學校教學樓(兩層樓)或一般家庭的用電及照明電路(要求包含有日光燈和白熾燈照明電路、風扇電路、配電板和常用的插座)。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實踐教學過程和序列型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使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從低級到高級、逐步積累和深化認識規律。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實驗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探究性實驗教學法。對驗證性實驗采取逆向教學方式,把驗證性實驗設計為探究性實驗;對綜合性和設計研究型實驗采用計算機仿真設計軟件(EWB)和實際操作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掌握了仿真軟件的基本操作后,便可以自行在計算機上進行綜合性實驗和設計研究性實驗,通過利用計算機虛擬技術進行電路的分析和設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創新能力,克服了實驗元器件品種、規格和數量上不足的限制,避免了使用中儀器損壞現象發生。在其他實踐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單項技能訓練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綜合訓練項目主要采取項目教學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對2005級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調查顯示,有85.5%的學生認為項目教學法下的學習效果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明顯提高;有87.3%的學生認同教師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有81.8%的學生提高了溝通、協調、合作能力;有58.2%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有85.4%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缺陷,學習目標更加明確。
改革實踐教學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是實施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我校根據職業能力的要求和實踐教學的特點,建立了校內各實踐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對能力培養模塊(單元)和綜合項目建立了學習考核評價表,重點考核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學生學習成績評定由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定三方面組成。學習考核評價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考核評價標準。考核評價表設置了加分項目,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在對我校2005級的兩個專業班的調查中,有77.3%的學生認為這種考核、評價方式更加準確有效。
參考文獻:
[1]吳建設,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4,(11).
[2]鄧澤民.職業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蒙俊健(1962—),女,廣西靈山人,廣西機電工業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