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是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增強中等職業學校活力,文章提出“走創新之路,建特色職校”的設想,并結合個案,就中等職業學校確立目標特色、打造專業特色、形成教學特色、提升質量特色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論證和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中職學校;模式;創新
中職學校要不斷創新才能辦出特色,這個過程中,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制度都要不斷改革與創新。
更新辦學理念,確立
中職學校的目標特色
辦學理念的創新,是中職學校特色建設的基礎。
中職學校要根據其所在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來對學校布局、規模、辦學形式、專業設置等進行統籌規劃。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自然條件等因素影響區域經濟特征決定了職業教育只有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才能充分發揮其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功能,才能培養出適用于當地經濟建設需求的各類專業人才,才有生命力。
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確定學校的培養目標,這是霍山縣高級職業中學多年來的一貫追求。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把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為己任,圍繞霍山經濟開發區發展,調整專業設置和培訓模式,先后與迎駕集團、應流集團等大型企業進行聯合辦學,為這些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當前,我校正著手與開發區企業進行深入洽談,一方面,把開發區主要企業作為我校學生的實習實訓基地;另一面,進一步圍繞園區工業類型調整辦學思路,為企業培養出高素質的適用人才,校企對接,形成霍山縣高級職業中學的辦學特色。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
專業特色、專業品牌的打造,是中職學校特色建設的關鍵。
一所中職學校要能夠經久不衰,在專業設置上一定要有特色,一方面要圍繞市場不斷進行調整,不能因循守舊;另一方面,要保持專業設置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選準一兩個專業發展方向,切實規劃建設,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特色,形成品牌,使這個特色專業即使不聞名遐邇,也小有名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中職學校的競爭力。
我校作為安徽省首批建設的“重點專業”建設學校,得到省教育廳的大力扶持。但我校的省級重點專業“電工電子及自動化控制專業”的優勢仍不明顯,其在皖西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投入,特別是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速度要進一步加快。而筆者所了解的發展比較好的一些中職學校,也都是“千校一面”,大家都是“你有我也有”,不具備“你無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一校一品”的特色專業優勢。總之,在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打造一批有活力、有潛力、有競爭力的品牌專業和特色學校。
改革課程體系,形成中職學校的教學特色
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特色的形成,是中職學校特色建設的主要途徑。
優化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結構在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課程體系改革實驗的基礎上,我校形成了現行的課程結構模式(如圖1)。根據模塊化課程結構特點,在反復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出新的課程體系。

推行以技能操作為核心的課程改革中職學校教師要擯棄傳統教學思想,樹立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理念,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建立以技能操作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的模塊化教學模式。要搞好課程綜合開發,突出校本特色,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自主性。要加大技能操作課程教學力度,增強實踐課程的比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培養以專業帶頭人為主體的專家型教師隊伍優化教師隊伍是建設特色職校的重要環節。中職學校育人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來實現的。要形成學校特色,必須有一支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我校積極與省內外高等院校掛鉤,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不同方式,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并選派骨干教師赴德國進修學習,使具有高級技術等級證書的專業課教師達到了80%,專業(學科)帶頭人達到了15人,“雙師型”教師達50多人。學校建立獎勵機制,對學有所長的教師進行有效引導,確保學有所用、結構合理、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專家型”教師隊伍成為職業中學的中堅力量。
實施以關注學生個性為目的的分層教學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差,個性差異大,這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分層辦學、分類指導的方針,把分層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進行分層教學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我校采取的分層模式是三級遞進層面模式(如圖2)和年級分層模式(如圖3)。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來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特點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并按模塊化課程體系組織教學,從而使中職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開展以課題研究為載體的教科研活動一所中職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無疑是其辦學水平的標志。創建特色職校的過程也是一個職教研究過程;也可以說,職教研究的個性化正是中職學校辦學個性化的反映。一所中職學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必須有特色的辦學理論指導其辦學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找準學校改革創新的特色辦學方向。從另一種角度看,一所中職學校如果辦出了自己的特色,也一定能形成一整套研究成果,這便是一條與“特色職校”建設密切相關的“特色理論”。事實也正是如此,我校現行的“模塊化課程結構”和“分層教學模式”無一不是在實踐中總結得來的。我們承擔的“十五”重點課題以及省政府的調研課題也都是以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活動。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這正是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
創新辦學模式,提升中職學校的質量特色
創新辦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是中職學校特色建設的核心所在。
推行“訂單委培”,促進校企合作,構建“準雙元制”辦學模式我們所倡導的“訂單培養”模式,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尚未能完全做到“雙元制”,但學校基本上可以做到根據企業的用人需要來靈活設計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規格(包括專業定向),而企業可以根據學校的條件參與人才規模、培養目標乃至課程計劃、評估標準的確定和制訂,通過“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的方式,在學校和企業組織教學和實訓,畢業學生直接到企業就業。近年來,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也有自己的做法。我們先后與浙江人本集團、江蘇聚力集團、合肥經濟開發區、蕪湖經濟開發區以及縣內迎駕集團、應流集團等大型企業進行了聯合辦學,學校和企業真正實現了雙贏合作。
學歷教育與勞動力轉移培訓并重,構建“長短結合”的職業培訓模式在抓好學歷教育的同時,面向社會(主要是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術及應用培訓工作。近三年,我校先后舉辦了以建筑、電工、電機電焊、微機、電動縫紉、摩托車修理和農村適用新技術為主的短訓班40多期,培訓學員達2000多人次。目前,我們正在與縣經濟開發區就開發區企業職工的培訓工作進行洽談。按照我們的計劃,2007年開始,縣內大型企業的員工培訓將全部納入我校短期培訓計劃。開發區將來新招員工(除我校學生外)的培訓工作也將由我校承擔。
設立“學分銀行”,完善學分認證,構建“彈性學習”制度在中職學校推行學分制,是進行教育教學制度創新的重要舉措和客觀需要。為此,中職學校可以試行設立“學分銀行”制度,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時存入“學分銀行”的“學分賬戶”。并建立與學分制相適應的招生和畢業制度,在招生注冊、學籍管理、考試考核、專業轉換、畢業證書發放等多方面實現更大的靈活性,實施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并逐步完善與學分制改革相一致的教學評價、學分認證等彈性學習制度。
強化技能操作,發揮職業資格鑒定職能,構建勞動就業準入制度我校職業技能鑒定站自成立以來,密切與市縣勞動部門配合,依照國家職業分類標準及對學生就業有實際幫助的相應職業證書的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把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不斷強化學生技能操作訓練,通過考證考級,學生在拿到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真正做到持“雙證”上崗,有效地增強了就業競爭力。近日,我校對霍山縣經濟開發區的重點企業的用工情況進行了調研,在縣內企業用工制度上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路。在給縣政府的書面報告中,我們明確提出:今后,凡園區工業企業招收員工,都必須優先從我校對口專業中錄用;企業招收的農民工也必須接受我校的短期培訓并持有相關資格證書方能上崗。這樣,學校與企業雙向管理,既規范了企業用工,也增強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力。目前,縣政府已責成縣勞動局、開發區、縣職業高中等部門研究制定出具體的園區用工制度及相應的管理條例。在此基礎上,逐步推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進而規范勞動市場秩序,為學校的招生、培訓、就業工作提供制度保證。
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凸顯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校園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中職學校要創造條件,努力構建積極、向上、和諧而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使學生不斷受到良好環境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中職學校無論是教學主體設施,還是實習實訓場所,抑或是文化、體育、綠化等建設都應有統一的規劃,得體的風格,做到既整齊化一,又錯落有致,落落大方。
走創新之路,建特色職校,是中等職業學校一項系統的建設工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必將經過一個比較長期的積累和沉淀的過程,每一所學校都要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發展目標,都要有自己的品牌專業和教學特色,都要有自己的辦學模式和文化品位。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競爭力。有了特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才會更加穩健。
參考文獻:
[1]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加快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的研究報告[R].2006,1.
[2]霍山縣高級職業學校課題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研究報告[R].2004,11.
作者簡介:
程先畏(1966—),男,安徽霍山人,霍山縣高級職業中學校長助理,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和學分制的實施。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