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由若干個子系統構成,各子系統之間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本文運用系統論的觀點,把高職就業指導工作的各個子系統結合起來,進行整體考慮,并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進行論證分析,提出構建高職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機制。
關鍵詞:系統論;高職;就業指導;機制
近幾年,高職教育蓬勃發展,高職院校數、招生數、在校生數和畢業生數持續增長,其規模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半壁江山。同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高校畢業生人數快速增長,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據統計,2005年和2006年,全國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為62.1%、73.8%。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偏底,尚未達到充分就業。因此,構建和完善高職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機制,合理解決高職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顯得異常重要,不僅關系到學生本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將系統論觀點引入高職就業指導工作的現實意義
系統論是美籍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和哲學家路德維格·貝塔郎菲(Luduig Von Bertalanffy)在20世紀40年代創造的專門運用科學方法去考察一般系統的理論。它把工作對象視為一個系統來認識和處理問題。所謂系統論方法,就是根據客觀事物的系統特征去認識和改造事物的方法。它的核心是整體,具體說,就是從整體出發,考慮整體與部分、層次、結構、環境的相互聯系,全面分析、綜合處理問題的方法。①這種方法著眼于整體,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對于復雜的系統尤為適用。
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高職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因素組合的動態系統,②是一個涉及國家、社會、學校、個人等多個行為主體,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量、畢業生數量、學校就業指導體系、就業政策以及專業設置等多重因素影響的開放系統。運用系統論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高職院校就業問題,有助于將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各個子系統納入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整體,調整就業系統的整體結構,優化各構成要素的關系,從而促進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化,實現就業指導工作系統的最優化發展。
縱向構建: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全程化機制
高職院校應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把就業指導工作看成一個完善的貫穿于高職教育全過程的工作體系。其特點是:就業指導工作與學生的職業發展愿望相結合,與市場對高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相結合,建立和完善就業指導工作的全程化運作機制。在具體就業指導工作中,就是要將學生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發展結合起來,使就業指導逐步由方法指導向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轉變,根據不同年級的不同任務和特點,劃分不同內容的指導規劃,使學生做好心理、知識、能力方面的準備,及時應對社會需求,提高就業競爭的能力。
對于高職一年級的新生來講,就業指導應著重職業生涯的規范設計教育。一是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加深其對專業的認識,增強學習專業知識的自覺性。二是在結合專業思想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適應性指導和養成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就業市場和需求狀況,形成較強的就業危機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三是通過開展職業生涯測評及時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他們根據所學專業、個性特征、社會需求設計自己的職業,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找到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奮斗方向。
對于高職二年級的學生來講,就業指導應注重基本能力培養和職業定向指導。一是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特長和技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加強外語和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并提高運用能力。二是指導學生參加學生自治組織,努力在學生組織中鍛煉自己;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不僅在校內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并聯系校外企業進行實習,增加社會閱歷,提高動手操作能力。三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鞏固教育、價值觀和成才觀教育、擇業觀前期教育,樹立初步的職業意識。
對于高職畢業生來講,就業指導的重點應圍繞擇業指導和就業服務開展。一是對學生進行求職擇業訓練,幫助畢業生學會獲取就業信息的方法,正確填寫各種求職表格,制定規范的求職材料和實用的求職策略,通過模擬、面試、培訓等方法,掌握與雇主見面交談的藝術及各種準備。③二是引導學生做好擇業的心理準備,幫助他們樹立求職的自信心,使他們明白自己能干什么,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是什么,從而使其做到有的放矢,敢于在擇業過程中表現自己,最終獲得理想的職業。三是鼓勵學生樹立自主創業觀念,想方設法為學生搭建創業舞臺。
橫向構建:提高就業指導工作軟硬條件,
完善就業指導實踐操作機制
就業指導機構建設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工作委員會,落實各個方面、組織內各成員的具體責任,努力形成招生、投入、培養三位一體的完整的就業指導體系。各院(系)也應根據學校的總體安排,積極主動地開展就業咨詢和指導工作,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向社會有針對性地推薦畢業生。
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就業指導隊伍建設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環節。對于專業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要有發展的眼光和長遠的計劃,從戰略高度進行思考,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一是要求就業指導教師具有豐富的教育學與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具有咨詢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具有職業指導師資格證書,使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專門化、專業化、專家化。二是加強對就業指導人員的培訓工作,并有計劃、有目的地對現有就業指導人員通過開辦培訓班、脫產進修等形式進行培訓提高。三是對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提出明確要求,必須通過考核、培訓才能上崗。
就業信息網絡建設在當前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就業信息的暢通和交互是高效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實現充分就業的重要保證。在高職院校就業信息網絡的建設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信息內容的多樣性和完整性,高職院校應以工作規范化、管理科學化和流程信息化為原則,努力實現集政策發布、網上招聘、遠程面試、指導咨詢、信息共享五位一體的網絡服務系統,完善就業供(畢業生電子檔案)需(用人單位檔案)信息平臺;二是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應該經常更新就業信息網站,允許用人單位直接更新網頁,使用“綠色通道”進行信息的發布和處理;三是信息傳播手段的先進性,如將畢業生資料建立一個統一群,就業信息中心如有就業信息,可以通過手機立刻通知畢業生,爭取把就業信息及時傳達給每一個需要的畢業生。學校還可以建立一個就業論壇,方便各方面信息的溝通及共享。
就業指導內容建設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仍然停留在就業政策講解、需求信息收集、就業形勢分析和擇業技巧傳授等方面,缺乏職業能力測試和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和創新能力引導等內容。完善和豐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除了進行就業指導教育和擇業指導教育外,還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心理測量。對新生進行心理測量,結合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建立分類指導對象檔案,根據心理測量結果進行分類就業指導,為就業指導提供依據,提高就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效率。二是職業生涯設計指導。借助心理測量,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自身的生涯規劃,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各種行動措施沿著自己的就業生涯路線或預定的方向開展。三是創業意識指導。學校應把就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從創業政策指導、創業觀念指導、心理咨詢指導、創業技巧指導等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使廣大畢業生牢固樹立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勇于到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拼搏奮斗的觀念。
就業渠道建設高職院校應該密切關注學生就業的新趨勢,拓展多種就業渠道。一是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業、創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成才觀、就業觀、擇業觀,引導學生將國家需要、市場需求與自身條件、個人發展結合起來,準確定位,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二是大力倡導、支持有條件、有能力的畢業生自主創業,學校應從創業政策指導、創業觀念指導、心理咨詢、創業技能指導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三是增強專升本、出國留學等繼續深造的宣傳,一方面可以暫時分流學生群體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培養后期的就業優勢。
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建設高職教育最顯著的特征是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實習基地的建設是高職教育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必要場所。高職院校應主動與企業、用人單位攜手建設實習基地,健全實踐教學基地功能,積極打造基地品牌。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有計劃地推薦學生到企業、用人單位實習,讓學生在畢業前就對企業、用人單位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方式有一定的了解,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企業、用人單位的環境中。與此同時,要切實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基地建設,積極為學生聯系相關的就業實習單位,并保持和對口單位的長期聯系,形成畢業生就業的名牌單位效應。
就業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完善就業評價指標體系,需要建立切實可行的可以量化、計算和比較的就業評價指標體系。這種指標體系應建立在注重過程考核和目標考核相結合的基礎之上,既要有助于全面把握和具體評價就業工作的開展情況,又要有助于提高和改進部門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針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和當前的形式可以設立如下四個評價指標:就業服務實施指標、學生就業狀況指標、就業崗位質量指標和就業滿意度指標。就業服務實施指標涉及就業指導機構、就業指導隊伍、就業指導經費和就業指導課程。學生就業狀況指標涉及總就業率、不同性別就業率、不同地區就業率和不同專業就業率以及創業學生和繼續深造學生的比例。就業崗位質量指標涉及工作條件(包括工作的時間和地點)、工作環境和工作報酬。就業滿意度指標涉及專業的對口性、工作的穩定性、勞動關系的和諧性、職業發展前景以及福利和社會保障待遇。
就業保障體系建設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全社會關注的大事,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共同參與,形成國家、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就業保障體系。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高職學生就業的宏觀管理,為高職人才充分就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主要可采取制定有關法律政策、規范就業市場管理體制、維護用人單位和就業者(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等措施,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宏觀調控。社會人才市場要及時向高職院校發布人才需求現狀和未來變化趨勢,從而使高職院校能聯系社會實際,及時地調整專業設置,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則要結合本校實際和學生要求,開展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工作,為學生就業提供多種服務。
運用系統論方法構建高職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機制,僅僅是一種嘗試。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若干個子系統構成,運用系統論方法對這些子系統加以整合處理,以促進高職就業指導工作高效開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進一步探索,以建立完善高效的就業指導工作機制。
注釋:
①②覃憲儒,羅誠.從系統論觀點談高校就業指導工作[J].高教論壇,2006,(2):151-154.
③王秀芝,梁永革.從美國大學的職業咨詢看我國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J].成人教育,2004,(9):3-4.
參考文獻:
[1]趙巖,高丹,等.高校就業指導體系構建問題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2):74-76.
[2]劉淑玲.新形勢下高校就業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45-46.
[3]秦建國.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探析[J].改革與戰略,2007,(1):150-154.
[4]尤建國.探討高職學生充分就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J]. 教育與職業,2007,(9):42-43.
[5]陳二偉.用系統論觀點探討就業問題[J].人才開發,2005,(11):43-44.
[6]楊哲旗,潘毅.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6,(11):86-87.
作者簡介:
馮旭芳(1983—),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
李海宗(1963—),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