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課文教學法源于行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行為目標為導向,重視教學中的質量控制和評估的教學組織形式。文章介紹了引導課文教學法的特點和應用。
關鍵詞:引導課文教學法;特點;應用
引導課文教學法,就是教師運用精心設計的引導課文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引導課文可以明確學習目標。在引導課文的引導下,學生需要進一步積極主動地去查閱相關資料,收集相關信息,解答引導課文中的一系列問題,制訂和實施任務計劃,并對實施結果自行檢查、評價或修正。整個過程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引導課文教學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自我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引導課文教學法的特點
從理論上看引導課文教學法有三個特點:(1)在引導課文教學法中,學生主要通過自學的方式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學生需要按照給定的引導問題,掌握解決實際問題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因此,引導課文教學法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2)在引導課文教學法中,學生從大量技術材料如專業手冊、設備操作使用維修說明中獨立獲取所需要的專業信息,獨立制定工作任務計劃,最終完成工作任務,從而獲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引導課文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計劃能力。
從實際運作中看引導課文教學法也有三個特點:(1)引導課文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知識和技能的不足,促進學生獨立操作、努力學習。(2)運用引導課文引導學生學習應在具體工作中按照計劃實施和評價步驟進行。(3)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引導課文的內涵
(一)引導課文的種類。引導課文教學法,是借助引導課文進行的教學活動。因此,引導課文是引導課文教學法成敗的關鍵。在職業教育實踐和企業的實際生產、貿易活動中,有非常多的應用性文章擁有引導課文的性質,所以對引導課文的理解和分類只能在具體實踐中進行。例如項目引導課文、類型引導課文、基礎知識引導課文、調查型引導課文以及崗位描述引導課文等。
(二)引導課文的構成。引導課文的形式決定教學所需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和教材等。不同職業領域和專業所采用的引導課文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說,引導課文至少應由以下幾部分構成:(1)任務描述。多數情況下,引導課文中的任務描述,即一個項目或范圍的工作任務書,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表達,也可以用圖表的形式表達。(2)引導問題。引導課文中常包含一些問題,按照這些問題學生應當做到:想象完成工作任務的全過程;設想出工作的最終成果;安排工作過程;獲取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制定工作計劃。(3)學習目標描述。學生應能從引導課文中知道他能夠學到哪些知識。(4)學習質量監控單。學習質量監控單的目的是使學生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以保證每一步驟的順利進行,并學會自我控制。(5)工作計劃(僅限項目工作引導課文)。(6)工具需求表(僅限項目工作引導課文)。(7)材料需求表(僅限項目工作引導課文)。(8)時間計劃(僅限項目工作引導課文)。(9)專業信息。專業信息可以作為引導課文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從業能力的發展,最好不給學生提供現成的信息資料,而只是提供能夠獲取這些信息的渠道,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專業信息的能力。信息的主要來源為雜志、文獻、技術資料等。(10)輔導性說明。主要是其他專業文獻中找不到的有關工作過程、質量要求、專業問題等企業內部文獻。
引導課文教學法的實施
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以“示范─模仿”為核心的教學占據著主要地位。這些教學方法對于單純的技能傳授無疑是有效的,在現代崗位技能培訓中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與引導課堂教學法相比,以“示范─模仿”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有兩個特點:(1)理論和實踐信息的傳遞處于教學活動的起始階段,信息由教師直接給出,然后學生加以仿效。(2)學生的活動范圍受到教師的限制。
在引導課文教學法中,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即:(1)教師的行動局限在準備和收尾階段,而不是教學中;(2)所有階段中,學生行為幾乎都是獨立的。
傳統教學方法對培養現代化生產所日益要求的毅力、獨立工作能力、責任心、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獨立制定計劃的能力等無所作為。引導課文教學法是一種在理論上近乎理想化的、全面系統的能力培養方法。引導課文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一般可分為6個階段(如下圖所示):(1)獲取信息,即回答引導問題;(2)制定計劃,常為書面工作計劃;(3)做出決定,即與教師討論所制定的工作計劃及引導問題的答案;(4)實施計劃,完成工作任務;(5)控制,即根據質量監控單自行或由他人進行工作過程或產品質量的控制;(6)評定,即對質量監控結果進行討論。

引導課文例文
下面以汽車維修實習教學為例介紹引導文的編寫。
(一)由于汽車部件在拆裝過程中或長期使用后會發生位置變化,需進行調整,今天的主要內容是東風140-1制動蹄片間隙的調整。
(二)請大家自由選擇,4人一組,并選出小組長。
(三)請大家閱讀《汽車修理工藝》第二章的“制動”部分和材料《東風140-1汽車圖冊》剎車部件圖紙。
(四)請思考問題:(1)操作步驟如何?操作過程中注意事項?(2)操作過程中需要什么工具?(3)為什么調整臂端間隙(為0.40~0.55mm)比偏心軸端為(0.25~0.40mm)大?
(五)各個小組對本組成果進行展示,小組間可以討論、提問。
(六)教師對各組進行總結評價。
在實施引導課文教學法教學中,教師的關鍵工作集中在開發優質的引導課文、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及作好總結評價三個方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起激勵鞭策、組織協調、咨詢引導作用,與學生討論對引導問題的理解和解答是否正確,工作計劃是否合理、可行。在學生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獲取反饋信息,并注意安全。當學生完成了一個單元任務后,師生可共同進行學習目標檢測。整個學習項目結束后,由學生自行展示,介紹自測結果,自評存在問題或不足,教師再做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深入討論,恰當地提示或指出學生不足的地方。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起著引導、主導作用。
作者簡介:
朱雙華(1973—),湖南株洲人,碩士,株洲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