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是德育內容生活化和德育素質生成性的要求。文章從德育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基礎,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的設計,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現實意義三個方面闡述了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
關鍵詞: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基礎;設計;意義
模塊化思想起源于工業生產領域,后來被廣泛應用于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各個技術領域。在課程改革中,模塊化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模塊化教學法(MES)這種以現場教學為主,以能力培訓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課程設置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在德育課程中推行模塊化教學,可以更好地融理論知識和體驗行動于一體,同時關注學生今后的發展。
德育課程實施模塊化教學的基礎
德育的生活性要求對德育教學內容進行調整目前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在實踐中不能感受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與意義。內容繁雜、理論性強的教學體系與時代發展的趨勢不相適應,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調整教學內容很有必要。而實施模塊化教學通過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種需要。
德育的生成性要求對德育教學方式加以改變傳統的德育教學往往重視德育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認知與養成嚴重脫節。長期的德育理論強制灌輸與學生的思想實際、心理需求差距太大,不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致使學生對德育不感興趣,難以接受和掌握德育課程中缺乏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以行為、體驗為主的教學方式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
德育的廣泛性使德育課程模塊化現實可行模塊教學與單一的學科教學相比,模塊包含的教學資源明顯多于學科教學資源,模塊化教學需要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有機整合,德育課程恰好包括諸多教育資源:涉及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傳統文化、道德修養、職業生涯設計、心理健康等內容,德育教學資源的廣泛性為模塊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性。
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的設計
德育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有兩層含義:一是把德育課程的教學資源依據一定的線索設置為若干模塊,用整合過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或者將劃分好的模塊通過不同的組合滿足不同的教學需要。二是在模塊設置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并進行發展性評價。
(一)德育課程的模塊設置
模塊設置的依據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課程的開發都有一個必要的環節,即對課程內容的重要性進行排序,以確定這些內容在課程設計時的優先性。有關人員對教育課程內容的研究結果顯示,排在前五項的內容分別是:聽從指揮的能力;在工作團隊中的自豪感;盡責;誠實;合作、注意安全。這些內容雖然可以在專業課程中得以滲透,但更應該貫穿于整個德育教學過程之中。基于這一角度確定以職業指導為模塊劃分的基本依據,強調職業生涯教育這條主線,進而對德育課程進行模塊設置。
模塊設置的框架該框架包括職業能力模塊、職業素質模塊、職業心理模塊、職業生活模塊以及公民教育模塊。詳見表1至表5。

(三)模塊化教學的觀念
模塊化教學是以能力培訓為主的教學模式,德育的模塊化教學目的不是形成一種知識體系,而是要形成一種道德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使外部的教育影響轉化為學生的內在品行。這就需要教學觀念的轉化。
從“灌輸”向“體驗”轉化德育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的是替代性思維,而模塊化教學采用的則是同步思維。前者是將教師的思維過程和結論通過不對稱的方式替代學生的思維,常常用“灌輸”的方式;后者是教師和學生通過活動進行互動思考,結合學生的活動和思維做出適時和動態的調整,常常用“體驗”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模塊組合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與交流機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體驗感受真知。
從“導向”向“主導”轉化導向和主導都是一種引導作用,所不同的是,“導向”往往具有排他的性質,而主導則具有對多樣性的兼容。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必然體現意識形態領域的多樣性和社會生活的多樣性,這將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生活帶來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采用導向的方式,學生不會欣然接受,甚至會產生逆反情緒。而“主導”強調引導和選擇的主要方向,留給學生思考和選擇的空間,教師只是引導學生的多元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從“塑造”向“開發”轉化社會的發展要求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德育課程從塑造向開發轉化,正是體現了這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各個模塊教學資源的學習探討、活動感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現模塊中所固有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
(四)模塊化教學的評價
課程評價這是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由于課程模塊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系,模塊化教學應當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
模塊式評價所謂模塊式評價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整個模塊的評價,主要是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和動態變化。二是在各個模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主要是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的實踐和表現。
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不僅是模塊化教學的參與主體,也應該成為模塊化教學的評價主體。而學生的評價則主要著眼于“我”的各種能力表現:溝通、表達能力是否增強,合作能力、團隊意識怎樣,能否搜集與篩選多種社會信息,辨別各種社會現象,能否透視社會熱點問題,等等。教師則是通過談話、觀察等方式對學生的自我評價進行總結。
德育課程模塊化教學的現實意義
模塊化教學能及時完善德育課程體系雖然模塊化教學可以通過不同的模塊組合來滿足不同的教學需要,但模塊與模塊之間并不是純粹的紐帶關系,它們之間是相對獨立的。每個模塊都是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展開的,可以及時刪減陳舊重復的內容,吸取最新的時事信息,調整課程中心,保持課程的最佳適用性,及時完善德育課程體系。
模塊化教學能實現學生的課程權利在德育課程的模塊化教學中,學生享有充分的話語權。在教學中可以聽到學生的聲音,他們的經驗、知識和需要都可以成為教學內容,成為模塊的一部分,并被吸收到課堂中,這就為學生實現課程權利提供了現實條件。
模塊化教學能分層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德育課程所包含的模塊與教學資源的多樣化,能夠將各個模塊理論與不同的生活或職業場景相結合,使理論靈動、形象、有說服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員工意識、道德意識等,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與需要。通過模塊化的課程設計,德育課程突破了理論與生活的樊籬,不僅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到德育課程對學生以后職業生活的指導價值,而且在教學方式上也充分體現出實踐性,通過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內在的德性。
參考文獻:
[1]石書臣.論思想政治教育個體價值的新發展[J].教學與研究,2007,(6).
[2]侯波,周稽裘.生態教育視野下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J].職教通訊,2006,(6).
作者簡介:
陳靜(1977—),江蘇鎮江人,鎮江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講師,蘇州大學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