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銼削在鉗工技能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實習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練習銼削時的關鍵作用,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幾點關于銼削練習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鉗工;銼削;實習教學;教學方法
在鉗工實習教學中,銼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縱觀各類鉗工考試題、技能比賽題以及等級考試題,考核銼削部分的分數能占到40%~80%,有的工件甚至完全是考核銼削技能的。因此,銼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鉗工技能的高低。同時,銼削也是較難掌握的一項技能。實習中,有些學生練習較認真、刻苦,但與要求的銼削精度總是有一定差距。這說明要使銼削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是有難度的。這個難度與銼削精度要求高有一定關系,與實習教師的教學情況也不無關系。在指導銼削時,實習教師將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學生技能形成的特點結合起來,還是能夠使學生的銼削技能達到要求的。下面就談一談提高學生銼削技能的一些措施。
用理論指導實踐,克服學生操作的盲目性
學生練習銼削前,實習教師要把相關工藝知識講解清楚,特別是銼削姿勢和兩手用力兩部分內容。
對銼削姿勢的示范,實習教師應從正常的銼削動作做起,使學生先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后,放慢速度以“分解動作”示范,使學生觀看得更清楚,便于掌握。最后,再以正常的銼削速度反復演示,使學生對銼削有個完整概念。這樣,學生在分組練習時就能有效模仿,提高動作的準確性。
對銼削時的兩手用力,實習教師必須作詳細分析。因為,要銼出平直的平面,必須使銼刀保持直線的平衡運動,所以,銼削時右手的壓力要隨銼刀推動而逐漸增加,左手的壓力要隨銼刀推動而逐漸減小。對于這個動作過程可以用力矩平衡的原理去解釋,把工件看成一個支點,銼刀就是一個杠桿。由于銼刀在運動,故支點兩邊的力臂長度是不斷變化的,為了保持銼刀的平衡,兩手的用力必須隨著銼刀運動作相應的調整。經過這樣的講解后,學生就能在理論上對銼刀的直線平衡運動有深刻的理解,一開始練習時就能注意到兩手用力的變化,較快地培養出端平銼刀的手感,銼平平面也就有了保證。
用理論指導實踐,能消除學生操作動作的盲目性,保持頭腦清醒,保證實習目的明確,為學生練好銼削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要讓學生進行大銼削量的練習,
實現動作自動化和銼削力量的轉移
銼削技能的形成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由陌生到熟練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只有在反復地訓練中逐漸實現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才能達到一種熟練的高境界,即動作自動化。俗話說“熟能生巧”,大量的銼削練習是練好銼削的保證。
同時,大銼削量的練習能夠實現銼削力量的轉移。銼削力量與學生自身力量大小不成正比,只有將力量轉移到銼刀上,才能夠提高銼削力量,進而提高銼削效率和銼削質量。例如,一個拳擊運動員的力量可能比一個舉重運動員的力量小,但他擊拳的力量要比舉重運動員大得多,因為拳擊運動員經常練習將力量集中到拳頭上。又如,我國前女排運動員郎平素有“鐵榔頭”的稱號,她扣球的力量是在平時的反復訓練中形成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生在大量銼削訓練后逐漸會使銼削力量提高,銼削手感增強,對每一銼的銼削量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根據工件的加工余量估計出銼削次數,實現對銼削的量控。
培養學生的尺寸意識和精度意識
一個工件的加工質量的好壞,關鍵是看其尺寸及其他精度的控制。銼削對各種精度的要求很高,有時多一銼或少一銼都會相差很大,可謂“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因此,要使學生的銼削技能水平上升,必須加強學生的尺寸意識和精度意識的培養。這種意識也是在反復訓練中逐步培養出來的。它包括觀察、判斷、決策的能力。觀察能力是一種感覺技能,也可以說是一種經驗技能,正確地觀察能及時發現問題。判斷要借助于各種測量工具如刀口尺、塞尺、直角尺、游標卡尺、千分尺等的實際測量來找出問題。決策是通過大腦思考而作出的選擇,是一種心智技能,也是對發現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案的能力。決策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工件的加工,決策失誤會使工件的加工工藝變得復雜,有時甚至形成廢品,因此,決策能力的培養也就是技能的升華。
實習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銼削時,一方面要讓學生正確使用各種測量工具,正確讀數;另一方面要讓學生養成勤檢查、勤測量的習慣。只有這樣,尺寸意識和精度意識才會被逐步培養出來。
有針對性地讓學生練習加工工件,
使銼削技能得到鞏固和提高
練習的涉及面要盡可能廣一些,既要練習大平面銼削和小平面銼削,也要練習曲面銼削和角度銼削,同時還要練習各種銼刀的使用,如各種長度的平銼、三角銼、方銼、半圓銼、什錦銼等。通過練習,使學生銼削技能得到全面發展。
練習工件的選擇原則是少而精,重在能力培養。銼配件是通過對尺寸及各種形位精度的控制來保證一定的配合間隙。這種工件對尺寸和形位公差的要求較高,能鍛煉學生的尺寸意識和精度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較理想的練習工件。因此,可以適量選擇一些銼配件讓學生練習。
總之,提高學生的銼削技能離不開實習教師的精心指導,更離不開學生的刻苦訓練。要讓學生知道,技能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實習中不能急于求成。同時,還要讓學生樹立起精益求精、腳踏實地的學習作風與學好技能的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馮耀霞.平面銼削技能“口訣化”訓練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9):61-62.
[2]吳清.銼削操作技法[J].工具技術,2002,(9):56-57.
[3]張廣海.鉗工銼削技能三步訓練法[J].現代技能開發,2000,(2):50
[4]李玉莉.銼削課程的實踐教學[J].洛陽大學學報,1999,14(4):88-89.
[5]王丹.淺談銼削基本功和教學法[J].現代技能開發,1998,(7):115.
[6]謝勇旗.平面銼削練習技巧[J].現代技能開發,1998,(11):35.
作者簡介:
程君業(1970—),男,山東肥礦集團技工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