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了“素質+能力”的樹形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架構,分析了在實施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教育;素質+能力;課程體系;能力本位
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現狀與改革
(一)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仍沿襲傳統課程體系,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三段式”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根深蒂固在教育行政部門、辦學機構的各類文件中,經常出現“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概念。雖然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模式的概念已經建立,很多學校都在積極改革和創新,但專業培養計劃很多仍沿用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形式,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并未真正向能力本位轉變。
“理論+實踐”的課程體系不適合高職教育當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理論+實踐”的課程體系。這種理論與實踐分開實施的課程體系,培養出的人才的理論基礎比不上本科生扎實、技能比不上中職生熟練。
課程目標定位模糊在教學實踐中,一是過分強調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層次,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色;二是將職業技能片面地理解為熟練的動作技能,沒有處理好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關系,甚至出現了技能證書教育就是高職教育的觀念。課程目標的學術化或證書化偏離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開發存在隨意性由于高職教育沿用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實施中難免遇到很多矛盾,所以許多高職院校都在大膽進行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但是在改革過程中,存在同一知識內容多種名稱、將本科教材壓縮或增刪成高職教材等現象,高職的課程開發顯得隨意無序,難以保證課程的質量。
(二)亟需改革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筆者對無錫眾多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分析后,深刻體會到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企業用人注重道德素質和技術素質,并不看重證書許多企業表示企業最需要生產一線的技術管理人才,高職畢業生是最適合的。但是企業用人的首選條件是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學習能力,對于專門的崗位能力企業愿意進一步培養。由此可見,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技術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當今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
現代企業注重人才的潛能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人才的潛能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反映了學生在實踐中靈活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而理論與實踐分開教學的課程體系很難培養出這種能力。
因此,要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技術人才,就必須對高職教育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建立“素質+能力”的樹形課程體系,將“落腳點”落在道德素質和技術素質的培養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素質+能力”的樹形課程體系的設計和實踐探索
(一)“素質+能力”的樹形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
如下圖所示,“素質+能力”的樹形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突出“能力本位”的思想,創建多元整合型課程結構,技術理論與實踐環境緊密結合,創建真實的工程實踐環境,能比較好地解決知識、能力、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實施“素質+能力”的樹形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必須解決好六個問題
能力課程包的設計和開發問題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不同的能力課程包設計有不同要求。因此,一定要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用人需求為目標,培養人的整體素質,吸引企業參與學校教育,共同培養人才。學校著重基礎能力和智力技能的培養,某些專門技能可以由企業培養。課程內容要打破完整性、系統性的觀念,強調應用性,多元整合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必須服從課程體系,講練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例如,關于工程制圖能力課程包的開發,在傳統教學計劃中,有工程制圖和AUTOCAD兩門課,并有一至二周的測繪實踐,這是典型的本科壓縮型設計;若按“能力本位”觀設計,則將工程制圖能力分解為:制圖標準認知能力、基本識圖能力、手工繪圖能力、計算機繪圖能力、計算機三維應用能力等。
課程內容的整合問題能力課程包由若干子能力課程包組成。高職課程內容既包括學科理論知識,又包括工程實踐能力。以“能力本位”進行課程內容整合,可以避免學科本位、本科壓縮化和知識交叉重復等現象??梢孕纬尚碌恼n程類型,如公共素質型課程、知識綜合型課程、技術應用型課程等。
創建校企合作的開放性辦學體制,深化教學改革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速度加快,導致職業結構和崗位能力的內容不斷變化。這就要求能力課程包必須具有自我調整和更新的能力。讓企業深度參與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形成互動、雙贏的校企合作的開放性辦學體制,使學生學校學習與崗位學習緊密結合。同時要不斷深化課程開放性教學改革,走出“封閉”的課堂,進入仿真甚至全真的工程現場,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組織者、示范者,采用項目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實踐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技術素質。
“雙師型”師資的建設問題實施“素質+能力”的樹形高職教育課程體系,需要既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又有一定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不應一味引進高學歷的教師,而應建設一支“雙師型”的師資隊伍。
創建工程型產學研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基地問題目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基地仍沿用本科院校的建設思路,驗證性實驗室較多,具備工程實踐環境的實驗實訓場所卻極為稀缺。
課程質量評價體系問題高職教育的課程質量評價是在“能力本位”人才觀下進行的。應擯棄“一張試卷定終身”的課程評價方式,創建注重綜合職業能力的評價體系,盡可能地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如能力測試、模擬仿真測試、口頭與書面答辯,學習過程評判等)有條件的院??梢越⑿F蠊餐u價體制。
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實施“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復雜和艱巨的任務,只有不斷深化改革,高職教育才會快速、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胡國英.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職教通訊,2004,(1).
[3]胡燕燕.淺談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
作者簡介:
唐育正(1954—),男,江蘇如皋人,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工業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