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數量急劇增加,在這種背景下,培養出有特色的藝術設計人才的關鍵是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筆者所在學院多年來形成的教育特色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藝術設計特色教育的地區產業背景分析出發,提出了“美術技能教育”與“計算機教育”兩個教育特色。
關鍵詞:特色教育模式;美術技能教育;計算機教育;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是一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密切相關的學科。隨著信息網絡化、經濟和文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藝術設計專業無論在觀點、思維模式,還是方法上都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另一方面,隨著藝術設計專業內涵不斷深化、外延不斷擴大,藝術設計不再是單純地解決一般意義上的設計,它已成為豐富社會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整體辦學水平的同時,揚長避短,突出特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近幾年,筆者所在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思路有一定的創新性,并逐漸形成了特色。現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談談藝術設計專業特色教育模式的構建。
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經濟緊密聯系
從1989年與長沙市政府聯合開辦湖南省第一個“裝飾工程大專證書班”開始,長沙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已有18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千余名裝飾、包裝、服裝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專業人才,為繁榮地方經濟做出了貢獻。
2006年1月,長沙市人民政府頒布《長沙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重點發展一江兩岸、河西新城、星馬新城、城南新區、四大組團(暮云、撈霞、高星、含浦四個小城鎮)的建設,這就要新建大量商品房、商鋪、酒吧等設施,必然會推動裝飾產業迅速發展,因此市場將需要大量的室內設計師、室外設計師和展示設計師,這正是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長沙市“十一五”規劃綱要還提出要發展廣告制作行業和動漫產業,這與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影視廣告設計方向與數碼藝術設計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正好吻合。另外,長沙市“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重點發展服飾紡織行業,與本專業服裝藝術設計方向的培養目標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長沙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是與長沙市地方經濟緊密聯系的。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廣泛分布在長沙市各大裝飾公司、廣告公司、動畫公司以及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不少家庭的室內設計、酒店大堂和酒吧的裝飾設計、展銷會的展示設計、街面廣告、媒體播放的廣告片等也出自他們之手。
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突出特色
藝術設計教育不同于純藝術教育,它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美術與工程的聯姻,這就決定了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有其自身的特色。
連續開設計算機教育與美術技能教育相關課程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給各行各業都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特別是電子成像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設計、制作和發布作品的方式。視覺傳達的所有手段,從插圖設計到室內設計、環境設計,都可用計算機來完成。計算機提高了藝術設計的效率,并幫助人們完成了以往難以實現的設計理念。設計師只需畫一個草圖,就可在計算機上完成精細的設計任務。室內設計師借助計算機可完成室內裝飾設計,并可在虛構的建筑物中游覽觀賞,可以從各種角度觀看自己設計的作品。服裝設計師也可借助計算機設計時髦的服裝,并能完成制版與打版設計等任務。所以,在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各學年的教學中,應連續開設不同內容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如表1)。另外,沒有過硬的美術技能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設計師僅靠計算機是無法完成高質量的藝術設計作品的。所以應注重美術技能教育,每學年都要開設一門與美術技能相關的課程(如表2),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把畢業設計推向市場由于藝術設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為了更好地培養為地方經濟服務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我們特別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每個專業方向除了不少于33周的集中實踐教學外,在理論課教學中,還安排了大量實踐教學。以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為例,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的總課時為1246學時,其中,實踐教學為526學時,占總課時的42.2%。“把畢業設計推向市場”,實質是指將畢業設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從市場需要中尋找畢業設計課題,并參與設計投標競爭。這樣,畢業設計不再是假想的模擬設計,而是設計真實的作品。好的作品被客戶采用,既可直接轉化為財富,又可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藝術設計特色教育模式的實踐
培養藝術設計人才關鍵在于教育創新,應積極進行教育觀念、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教育觀念是特色教育的動力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是為社會服務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設計人才。藝術設計教育應該是一個服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提供優質、完善的教育服務,以高質量的藝術設計教育來滿足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
以調整特色教育模式為導向為了更好地突出本專業的“連續開設美術技能教育與計算機教育相關課程”和“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把畢業設計推向市場”的辦學特色,學院合理調整了課程體系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如下:(1)進一步合理銜接“美術技能教育”與“計算機教育”課程。(2)進一步調整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的周數安排及實踐課的比例。(3)進一步健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將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列入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完善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最終達到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的目的。
改善師資隊伍是保障(1)引進人才。逐年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優秀專業人才,爭取在“十一五”期間使副教授以上教師比例達到40%,研究生比例達到80%。(2)培訓本專業原有教師。根據專業的特點每年劃撥一定的參觀交流費用,為教師提供一些外出學習參觀的機會,以開闊教師的視野。每年派1~2名教師進修,鼓勵教師在職攻讀研究生課程。(3)聘請客座教授。計劃在“十一五”期間,聘請省內外名校教授對在職教師進行指導,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全面提升現有教師的素質。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是關鍵根據新的藝術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學院從2005年開始啟動了本科“2+1+1”學制的課程模式,即本科學生用兩學年的時間學完專業基礎課。第三學年學習專業方向課。第四學年第一學期用6~8周時間在工廠實習以及到市場考察實習,同時教師進行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的布置;第二學期開學后用1~4周時間實習,1~2周時間進行畢業設計評審答辯,正式進入畢業設計與就業環節。
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教學方法上,由注重教法轉向注重學法。教師從傳統教育中走出來,運用圖像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致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徹底改變過去單一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構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質疑,表揚學生富有獨創性的理解和表達。教學就是策劃,只有設計好每一堂課,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更好的啟發,在學習和設計中找到快樂,設計出合格的作品。
總之,藝術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綜合體系,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需要從多方面、多視角進行,既要考慮藝術設計的共性,又要考慮它的可持續發展,更應該考慮藝術設計專業本身的特性和學院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樣才能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作者簡介:
鄧伍英,女,碩士,長沙學院藝術設計系講師,主要從事藝術設計的教學與研究。
(本欄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