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高職醫學專業《病理學》教學的特點,介紹了美國學者Ogle的K-W-L教學模式,探討了高職醫學專業病理課教學中使用K-W-L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指出了在《病理學》課教學中使用K-W-L教學模式的優勢以及局限性。
關鍵詞:K-W-L教學模式;《病理學》;評價;優勢;局限性
《病理學》在醫學基礎課和臨床醫學科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是高職院校醫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由于高職院校醫學專業學生的學業基礎、自學能力、理解和臨床思維以及邏輯分析能力都較差,如果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單向的授課方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知識的接收者和灌輸對象轉變為獲取知識的探究者和信息加工的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和創新學習能力,我們在濱州職業學院醫學系2003級放射醫師專業《病理學》課教學中嘗試使用K-W-L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自我評價的能力,取得了一定效果,積累了一些經驗,現介紹如下。
K-W-L教學模式簡介
K-W-L是美國學者Donna Ogle提出的讓學習者利用視覺刺激,在原有知識上探究、建構新知識的一種集體討論模式,包括K(知道什么)、W(需要知道什么)、L(學習了什么)三項內容,是促進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后復習的以問題為中心的自我探究性學習模式。1986年,Ogle首先把K-W-L教學模式引入科學課程教學,并很快風靡美國,成為美國各級各類課堂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按照設計者的要求,教師在導入新單元或章節時,首先激發學生思考他們知道哪些,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我探究、合作學習、集思廣益,明確學習任務,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再通過教師講解、實驗演示和討論,學生自我反思和評價在學習了某一單元或章節后學習了哪些,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
K-W-L教學模式是隨著建構主義學習觀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K-W-L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習過程的主體性、經驗性、情境性、內在驅動性和反思性等幾個特點,即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他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存在著許多先前的經驗。學習是學生新舊經驗之間相互作用的雙向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已有知識的過程。
K-W-L教學模式的K是英文“What I Know”的縮寫,指的是學生在看到某一題目時,在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回顧思考他們對本章內容知道哪些,頭腦中存在哪些先前的經驗。在K欄目中記錄下這些內容。填寫K欄有助于學生在思考原有知識的過程中,產生深入探究新章節內容的愿望和興趣。
K-W-L教學模式中的W是英文“What I want to know”的縮寫,指的是學生在自主閱讀某一章節的標題、副標題、插圖和基本內容后,在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尋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并把問題填入W欄。填寫W欄是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確定學習目標、探究學習內容、構建學習需求、產生學習動機的關鍵。
K-W-L教學模式中的L是英文“What I learnt”的縮寫,指的是學生在學完一個章節后,反思他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有哪些新的收獲,并把他們已經學到的知識點填入L欄。填寫L欄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能力,進一步復習和查閱資料的能力。這既是一個過程的結束,又是建構另一新內容的開始。
K-W-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在《病理學》課教學中,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應當注意把傳統的授課方式和K-W-L教學模式相結合。一般在開學第一周發給學生KWL活頁,引導學生理解病理學在基礎醫學課和臨床醫學課之間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熟悉教材內容、學習任務及課程目標。本文以《腎小球腎炎》一節為例,介紹K-W-L教學模式在濱州職業學院醫學系2003級放射醫師專業病理課教學中的應用。
在學習這一節之前,首先把標題《腎小球腎炎》寫在黑板上,把課前設計好的畫有K-W-L三欄的概念圖掛在黑板一邊,同時把分有K-W-L三欄的活頁分發給每一個學生。解釋K-W-L各欄的填寫要求,使學生明確學什么,為什么學,怎樣學。啟發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有關腎小球腎炎的問題。把學生已經了解的關于腎小球腎炎的知識填入K欄。然后讓學生看標題《腎小球腎炎》,副標題“腎小球腎炎病因和發病機制”、“腎小球腎炎基本病理變化”、“腎小球腎炎臨床表現”和“腎小球腎炎的病理類型”。略讀本節內容并分組討論,指出本節目標任務和要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把這些問題填入W欄(詳見下表)。

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本節的任務目標,利用多種教育資源,結合病例講解腎小球腎炎病因和發病機制、病理類型和變化、臨床表現等。通過自我評價、合作評價、自我反思和檢查復習,讓學生思考在本節中又學到了什么,并填入L欄。
學生對于K-W-L教學模式的評價
筆者在濱州職業學院醫學系2003級放射醫師專業病理課教學中嘗試使用K-W-L教學模式一個學期后,在該班召開了3次座談會,對5個學生進行了專訪。下面對部分學生關于該教學模式的評價進行總結歸納如下。
1.使用K-W-L教學模式,對學生確實幫助很大。在使用K-W-L教學模式之前,學生上新課時,總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的灌輸。現在,學生會主動思考應該學點什么、怎樣學。
2.使用K-W-L教學模式之前,學生對不明白的內容,沒有機會及時請教師解答,或者不知道如何提問,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當使用K-W-L教學模式之后,教師會主動向學生提問,并給學生提問并討論問題的機會。這樣,學生清楚了自己已經擁有哪些知識,在心里已形成了新的概念,學習病理課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有足夠的信心學好病理課。
3.使用K-W-L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明確每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因此學生便明確了完成學習任務的目標,并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4.K-W-L教學模式使學生養成了自問的習慣,例如已經知道了什么,需要學習什么,有哪些方面沒有學好,還要努力學點什么。
5.在考試之前的復習階段,學生看了KWL圖之后,會對病理課考試充滿信心。
在《病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K-W-L教學模式的優勢
K-W-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高等職業教學中使用這種模式,對于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很多幫助。
1.K-W-L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中教師單純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減輕了學生的壓力,提高了學習效果和教育教學質量。
3.加強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和互動,促進了學生學習病理課的興趣。
4.為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去學習、去討論、去實驗,探究新的知識,不斷解決新的問題搭建了平臺,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病理課教學過程中使用K-W-L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雖然K-W-L教學模式易于操作,可行性強,但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應該更多地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必須從傳統的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轉向以問題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師不僅要精通教材的內容,還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學生學習、討論、反思的能力,以及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的能力。
由于病理學是運用各種方法研究探討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患病肌體所發生的各種病理變化及疾病的轉歸和結局基礎的一門理論課程,很多高職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比較吃力。因此,在使用K-W-L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科學地使用教材,抓住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另外,K-W-L教學模式是在美國教育環境下產生并得到美國廣大教師認可和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比較費時,在目前大班授課的情況下,K-W-L教學模式的使用不宜過于頻繁。
參考文獻:
[1]和瑞芝.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徐少敏.K-W-L閱讀策略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1998,(10).
作者簡介:
劉兆勝(1965—),男,山東陽信人,濱州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病理解剖學與病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