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實際技能為主的教育。應在構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深入地進行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在“全實踐”理念下,文章對實踐教學從課堂教學和教育見習、實習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全實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踐
與幼教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標準相比,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的培養還不能完全適應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存在著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不高、與用人單位的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實踐教學的力度不夠,圍繞這個問題,筆者在提出“全實踐”理念下,在學前教育實踐課程體系的前提下,就“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環節作出如下思考和探索。
“全實踐”理念下實踐教學的涵義
所謂“全實踐”,就是將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實踐環節作為一個整體系統定位,統籌安排。“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教學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環節,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步入教學一線之前就獲得教育實踐性知識和實踐智慧。具體包括以下幾層涵義:
實踐環節在時間上的延伸一般來說,幾乎所有的專業都將實踐環節安排在中期和后期。“全實踐”理念下的實踐環節則是從新生入學起,就讓學前專業的學生接觸幼兒園的實際工作,每周一個單元,一直持續到畢業。這樣的延伸雖然給實踐基地帶來了壓力,教學課程安排也相當麻煩,但保證了學生從入學之初就同幼兒保持直接的聯系,所學課程也始終都貫穿實踐這條線。
組成實踐教學小組我們組成了由幼兒園一線教師、學院學生、學院專業教師組成的一個實踐教學小組,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開展組內和組間互動。這個平臺是實踐課程的載體。我們可以及時獲得幼兒園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同時對實踐教學起到反思、升華、引領作用。
實踐方式在空間上的拓展過去談到實踐基地就是指學生見習和畢業實習相對穩定的幾個幼兒園。事實上,在實踐課程中,除了學生每學期都在幼兒園進行實踐活動(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幼兒)之外,同時學校的教室、實驗室、琴房、練功房、機房、畫室、體育館等場所也都是學生的實踐場所。此外,短期和寒、暑假的實踐環節都要求學生接觸家庭所在地的幼兒,這些都是豐富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要方式。
為適應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筆者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和見習、實習中的實踐環節兩個方面來提出一些具體的做法。
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
提出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該指導思想即指“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方法”。這一指導思想有兩層意思:(1)這里的“實踐”不是教師收集、掌握一些靜態的事實和案例,而是指活生生的動態的社會實踐。(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指的是理論教學要引入案例,技能訓練要以理論為指導,理論課要為技能訓練服務;教師要深入幼兒園聽課,及時追蹤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教學的主要要求沒有改變,但認知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在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只是做筆記,死記硬背,而是必須針對實際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認真鉆研、準確判斷。在這一系列的主動行為中,學生的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改革課堂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改革,除了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外,還必須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同步進行。多媒體是其中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對于多媒體教學,我們既要遵守一般的教學原則,同時又要注意其獨特的教法與特殊規律。我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例如在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幼兒園活動設計等學科的教學中就大量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為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多數是沒有經過實踐的間接知識,缺乏感性認識。運用計算機輔助多媒體教學,合理地將直觀形象與概括、抽象相結合,使兩種信息建立聯系。學生通過感知獲得生動的形象,使所學知識形象化,從而增強了對理論、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此外,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擴充了教學容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形象直觀的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其觀察思考,使其有更多的機會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重視技能訓練教學方法的改進針對教學方法單一、普教化傾向嚴重的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并實踐了現代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采用任務驅動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法指導;以就業為導向,精心選擇與設計教學和實訓方案,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對象,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并自制教具,恰當地運用教學輔助手段。目前我們積極運用了“講解—示范—設計—模擬—評價”五段教學法、“講(教師精講)、演(教師示范操作)、練(學生練習)、結(教師講評總結)”四環節教學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體現職教特色的教法,教學手段由口授、板書加簡單電化教學向多媒體、網絡化等現代教育技術轉變,構建教、學、練相互促動,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邊學邊做的技能訓練課教學模式,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教材的選擇由于現在的教材滯后,以致教學和實際脫節,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靈活的調整,教學內容要與幼兒園的實際相結合。
見習、實習中的實踐環節
重新修訂教學計劃強化實踐教學,突出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特征。為體現這一要求,我們構建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的“雙教”教學體系。具體做法是:(1)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時比例約為1∶1,增加實踐課時數,壓縮理論課時數,同時增加獨立設置的實踐課(如開設專業技能課等)。(2)在“全實踐”教學理念下,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環節,我們擬通過一、二年級四個學期每周一天的幼兒園實踐教學,第二學期的教學見習,第三、四學期幼兒園活動設計實踐加見習,第五學期的教學實習和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這五個板塊來完成,總課時大約30多周。
調整見習、實習要求教育見習、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組成部分之一,是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其目的一方面是通過見習活動驗證所學知識和技能,鞏固專業思想,為教育實習和將來從事創造性的教育活動打基礎;另一方面是檢驗和鍛煉見習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責任心、愛心、嚴謹自律、開朗的性格、工作方式等進行深刻的體驗,同時學會觀察和分析問題。關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怎樣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將自身素質轉化在兒童教學身上,凸顯教師的轉化能力這一問題,我系于2007年3月召開了專業研討會,來自幼兒園的園長們特別談到了學前教育以保育為主的特點,強調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重要性。于是,我們對前三學期的實習方案做出調整,突破了以前只是觀摩課堂教學的局限,目的是讓學生在實習中多觀察、多了解,積極參與到幼兒活動中,了解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具體做法如下:(1)第一學期:專門見習保育工作。讓學生初步感知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對教師在生活管理和教學方面的情況有初步的了解,參與基本的保育工作。(2)第二學期:協助教師做好輔導工作,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3)第三學期:試著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帶下午班和帶幼兒的游戲活動。
重視實踐反饋應重視實踐反饋,例如我們會在學術月邀請幼教第一線教師作為外聘教師舉辦講座,與學生一起就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敏感性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度。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技能為主旨的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屬性,又具有職業技術的屬性。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不過分追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實踐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應當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技術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們通過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有組織地從學校課堂走向社會課堂,接受社會大熔爐的錘煉,從而強化對幼教理論的理解。學生有了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從實踐中獲得反饋的機會之后,增強了信心,增長了見識,也鍛煉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守義.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地位與目標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育,2005,(6).
[2]王立新.高職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學前實習[J].職教論壇,2005,(3).
[3]蓋國強.加強實踐教學 突出辦學特色 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教研究,2004,(12).
作者簡介:
陳小燕(1970—),女,瀘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學前教育實踐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