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出從重視新課導入,注意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實用性,設計難度適中的習題和實驗,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強化學習動機等方面培養學生學習電子理論課程的興趣。
關鍵詞:電子專業教學;學習興趣;培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熱愛學習、產生強烈求知欲的基礎。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整個認知活動中保持興奮,促使學生學習知識和探索奧秘。因此,在教學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講究教學藝術,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技工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較差,比較偏好實習課程的學習,而缺乏對于理論課程的興趣。因此,在理論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尤為重要。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電子專業理論課的興趣,筆者進行了如下探索。
重視起始課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興趣是由疑惑、好奇引起的,因此,教師精心準備起始課,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疑惑中產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電子技術基礎《緒論》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在講電子技術的發展歷史時,可介紹近50年來新型電子器件的研制成功以及現在高科技、高集成度的電路板技術,并講述期間涉及的人物和趣事,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第二,一定要講清楚該門課程的系統內的聯系和重點。比如電子技術基礎的課程內容分為模擬電子和數字電子兩部分,應讓學生了解該課程的內在聯系、重要性以及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學好本課程的學習動機,并樹立堅定的信心。第三,應強調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和目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通過新穎有趣的新課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奇而有趣的新課導入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進行探索,主動獲取知識。
導入新課時,教師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巧設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營造學生“心欲通而未得其意,口欲言而未達其辭”的心理境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開發學生智力的目的。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能力和適應能力而片面地追求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新穎性。
例如,在講解電子技術基礎第一章時,如果一開始就講解載流子的運動情況等內容,就會顯得比較深奧。因為學生還沒有深入學習自然覺得該門課程難以理解,其學習興趣必然降低。教師不妨提前做PN結單向導電性實驗,學生會覺得眼前一亮,這時再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反向連接二極管電燈不會亮。這種啟發式的新課導入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帶著好奇心認真學習本章的內容。
注意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實用性,增進學習興趣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取決于一個東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體的過去經驗的關系如何。”學生對新穎的和具有一定生活實用性的教材最感興趣。因此,教師把新穎、實用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學生智力和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實用性很強,如果教師在講解每一章內容時都適當地制作一個實用的家用小電路,那么學生自然會帶著興趣去學習。例如在講解“整流與穩壓電路”一章時,教師可以先制作串聯型穩壓電路,并攜帶示波器和毫伏表在教室演示整個電路的波形變化并測試電壓變化情況,啟發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對這個實驗的波形變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自然能夠集中精神聽教師講課。
再如講解“放大和振蕩電路”時,筆者向學生出示利用四只晶體管、若干個電阻電容和一只喇叭制成的食物腐敗程度測定儀。使用時,可將兩根針狀電極插入食物內,若喇叭不發聲,說明食物可食用;若喇叭發聲告警,說明食物已變質,不可食用。在實驗中,通過分析電路四個晶體管的工作狀態和原理,進而剖析各個放大電路類型的實質。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且化難為易,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難度適中的習題和實驗,倡導競爭,激發學習興趣
技校學生的特點之一就是爭強求勝,渴求表現自己。在教學中,創設競爭情境,提供競爭機會,讓學生在競爭中展示自己,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安排難度適中的習題任務,并在評講習題之前鼓勵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到講臺上做題,做正確的,加1~3分的平時表現分,錯誤不扣分,作為期末總評的平時成績。這樣,即使是上課不留意聽講的學生,一聽有可以加分的表現機會,都會努力準備,積極配合教學。練習結束后,教師進行小結和講評,表揚優勝者,以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
由于電子教學需要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營造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地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進而解決問題。這樣才有強大的吸引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激發學習興趣
技校學生往往喜歡上實習課,而對課堂理論性教學則感到枯燥、單調,尤其是在學習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和定律時表現較為突出。此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地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者采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式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而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學習興趣的有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結合形象的語言來講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和定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解“電容”這一章時,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為何電容在充電開始的一瞬間電流大而電壓小。教師可以把電容儲存電荷的原理,形象地比喻成一個水杯放在水盤里盛水:在剛剛盛水的一刻,由于水杯和水盤間的水壓落差大,導致流入水杯一刻的水流比較大,而水杯里面沒有水,所以水杯里面的水壓近乎為零。同理,電容在剛剛充電的一瞬間,電流比較大,而電壓幾乎為零。通過這個比喻,學生能夠很快地明白電容充放電中,各物理量變化的情況,并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注意力也非常集中。
又如,關于“用左右手判斷電動勢、磁場和受力的方向”這一部分內容,學生一般容易混淆左右手判斷,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形象記憶法,即判斷受力方向,這個“力”是指向左邊,所以用左手定則;判斷感應電動勢方向,這個“電”是指向右邊,所以用右手定則。這樣,學生的興趣被大大調動起來,他們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來驗證這一問題。
再如,教師在概括電子技術元器件時,把電阻、電感、電容形象地比喻成電子領域中的“三員大將”,把二極管、三極管、集成塊比喻成電子電路中的“三個頂梁柱”,從而在幽默的情境中解決這一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上電子理論課時,除采用前面提及的實驗、比喻、啟發等方法外,還可進行順口溜式的章節總結,以幫助學生記憶;采用單元測驗法,鞏固學生學過的知識,并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及時進行更正。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使用教具、掛圖、投影儀、多媒體設備等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具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化動機,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緊密結合當前電子技術發展趨勢,廣泛聯系現實生活,反復強調學好電子理論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學生體會到無論實習、就業還是生活都離不開扎實的理論知識,從而堅定學好電子專業理論的信心。
教師除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還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樹立自信心,讓學生知道,學好電子理論課程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光有興趣不行,非下苦工夫不可。教師在電子專業理論教學中必須探索學生的心理規律,講究教學藝術、手段和方法,多渠道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鄧文新.實用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2]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杜燕敏(1979—),廣東肇慶人,肇慶市高級技工學校教師,研究方向為電子電工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