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3月28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認定了11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這是繼2006年底首批認定十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后的再次認定工作。4月15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行授牌儀式,儀式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志主持,北京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蔡赴朝,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冬,市發展改革委委員梁昌新等領導出席。張工主任宣布了十一個第二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名單,分別為:北京CBD國際傳媒產業集聚區、順義國展產業園、琉璃廠歷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清華科技園、惠通時代廣場、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前門傳統文化產業集聚區、北京出版發行物流中心、北京歡樂谷生態文化園、北京大紅門服裝服飾創意產業集聚區、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等。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21個。
《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0年,北京市級重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力爭達到30個。經認定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公共設施項目,市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中安排資金予以支持。
蔡赴朝在授牌儀式上講話指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認定工作是由市發展改革委具體負責,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等原則,組織有關中介機構和專家進行評估、推薦,最后由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認定。同時,蔡赴朝強調,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北京市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支柱,其產業方向明確,路數清晰,前景美好。下一步要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科學規劃、盤活存量、自主創新上,充分利用好閑置工業廠房及首都文化特色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完善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集聚區工作協調機制。整合主導產業相近、發展模式相似的集聚區,體現資源集約、產業集聚,實現集聚區之間主業突出、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良好局面。進一步擴大對集聚區的宣傳,通過引進高端人才、打造品牌活動,提高集聚區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營造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切實加強集聚區的運營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之管理科學、運營規范,更好地承擔起管理服務集聚區的職能。
第一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初現成效
2006年12月,為了規范和引導集聚區的建設,帶動文化創意企業形成集聚規模,促進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北京市首次認定了包括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關村科技園區雍和園、中國(懷柔)影視基地、北京798藝術區、北京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北京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宋莊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和中關村軟件園在內的10個園區。同時,北京市政府決定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3年投入5億元,用于支持集聚區的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據市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處徐逸智處長介紹,作為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集聚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北京市首批1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培育和發展,這些集聚區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已經初步顯現,對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促進和示范作用。擴大了首都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拓展了開展國際國內文化交流的平臺。僅798藝術區2007年接待的來自境外的游客就達到了150萬人次。
在采訪中,徐逸智處長向記者出示的一系列數據顯示,自掛牌以來,第一批的各集聚區均吸引了一定數量的骨干龍頭企業,截止到2007年8月,企業總數接近6000家。2006年,集聚區實現營業收入478億元,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的13%左右。實現利潤超過48億元,約占全部的33%。上繳稅金超過19億元,約占全部的11%。2006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總收入3614.8億元,增長29.4%,創造增加值812億元,增長15.9%,占GDP比重達到10.3%,全年文化創意產業新增增加值111.7億元,占全市GDP新增量的11.4%,實現利潤143.5億元,增長30.3%,上繳稅金168.9億元,增長36.7%。2007年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實現利潤增幅明顯高于收入增幅,發展活力較好。1-11月份,文化創意產業所屬九大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收入3827.7億元,增長19.4%。實現利潤217.9億元,增長28.7%,上繳稅金156.6億元,增長22.5%。

第二批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產業特色鮮明
據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改革發展辦公室主任龍曉雯介紹,本次認定的十一個集聚區總體的規劃定位科學,產業特色鮮明,具有一定產業規模,管理和運營比較完善。經過本次認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所實現收入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比重將由目前的14%左右,提高到25%左右,再經過2-3年的努力,可望提高到40%。
龍曉雯介紹說,第二批認定的十一個集聚區從空間布局看,提高了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各區縣的覆蓋率,從首批的8個區縣增加到13個,并較好地做到了向南城(崇文、宣武、豐臺、房山)和新城(順義)傾斜。從行業分布看,第二批認定的集聚區主導產業特色突出,既有新興的文化傳媒、出版物流、時尚休閑等現代業態,也有弘揚千年古都文化底蘊的老字號、傳統街區等傳統產業升級業態,填補了我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廣告會展、出版發行、文藝演出、文化旅游等領域的空白。
通過對兩次集聚區的認定,北京現有各類集聚區在空間布局及產業分布上初步顯現出以下特點:以海淀、石景山為核心的城西地區,憑借科技資源,形成了以動漫網游等計算機、軟件及服務為主的科技創意區;以東城、西城、崇文、宣武為代表的城中心區,憑借其歷史、人文資源,形成了以古玩藝術品交易、旅游休閑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區;以朝陽、通州為代表的城東地區,則得益于城市的快速建設發展,形成了以傳媒、設計創意為代表的門類繁多的新興文化產業區;以房山、懷柔為代表的生態涵養區,憑借其獨有的旅游資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影視制作和交易為主的城遠郊旅游休閑區。
進一步吸引高端文化創意要素向集聚區匯集
據龍曉雯介紹,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下一步將繼續增強集聚區在資源、產業、企業、品牌及人才等方面的聚集效應,結合功能定位調動各區縣積極性,做好相關宣傳推廣活動。鼓勵各集聚區聘請文化名人作為形象代言人,定期開展創意文化活動、集聚區推介活動,進一步吸引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外資機構、文化名流等高端文化創意要素向集聚區匯集。重點圍繞已認定的這21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從規劃、建設、協調、培育、服務等方面,加快軟硬件環境建設,提高管理運營水平,充分發揮產業的集聚輻射作用,發揮龍頭企業的品牌帶動作用,切實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活力和綜合競爭力。通過改善服務,吸引文化創意產業優秀人才向集聚區匯集,提高集聚區內企業數量和質量,實現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已認定集聚區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完善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的支持,引導更多社會資金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實現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