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瓜熟蒂落
邱化橋是北京天友時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的公司不久前剛剛獲得去德國證券交易所考察上市的機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表示,如果今年創業板能順利推出,他的公司很愿意考慮在國內上市。“創業板的推出對我們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真是一個壯大的好時機。”雖然他們公司是有機會今年赴德國交易所上市的幾家中國企業之一,他表示如果有機會到創業板上市,對他們來說是更大的誘惑。
對邱化橋這樣的企業家來說,創業板現在就在眼前了,如他一樣的企業家都很幸福,記者接觸的很多創投機構都已經開始興奮起來了。不久前舉辦的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73歲的成思危表示,他的“歷史使命也基本可以告一段落”,從明年起他將退下來,“不做報告只當聽眾”。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成思危表示“完成歷史使命”就是指“創業板的順產”。
歷經了近十年的準備籌劃,創業板離正式登場的日子越來越近。在它尚未真正推出之前,其財富效應已經在A股市場有所顯現。 “創投概念”股票的持續飆升、股價翻番者不在少數,同時也激起了證券市場投資者對創業板的深切關注和潛在短期投機心理的滋生。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兩會的講話,使得創業板的推出一錘定音。3月21日晚,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發布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就發行條件、發行程序、信息披露、監管與處罰等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一時間,方方面面的目光都開始集中到未來的創業板市場如何開設和運行上。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創業板市場,在經歷了9年多的萌芽和斷斷續續的籌備工作之后,終于露出了“瓜熟蒂落”的跡象。
《征求意見稿》中透露,鑒于創業企業規模小、風險大、創新特點強,證監會考慮專門設置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同時強化保薦人責任和控股股東責任,在公司治理方面從嚴要求。這些都充分顯示了證監會在認真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資本市場發展水平以及充分借鑒國際市場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風險管理的高度重視,以確保創業板的平穩推出。
在征求意見稿出臺之前,各方都在以實際行動迎接創業板的到來。深圳證券交易所已經為創業板籌備了數百家的上市公司資源;全國53個國家級高新園區以及各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做好了支持園區內企業沖刺創業板上市的計劃;在百余家證券公司里,項目儲備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創業板的推出除了能給投行業務注入興奮劑之外,也給券商直投業務帶來的巨大想象空間,更讓券商怦然心動。
安全有效的退出渠道以及合理的回報,是風險投資成功運作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在作為全球第二大風險投資市場的中國,設置創業板的最初設想,是借鑒國外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公司的推動作用。從最初籌備至今,9年多時間的等待,成長型創業企業、高新技術園區、券商及其直投業務,乃至各類投資者都對創業板的推出抱著極大的期望。而作為期待已久的私募股權退出通道,創業板更是與無數創業企業和投資早中期項目的VC們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設立創業板市場是中國落實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和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要舉措。雖然只是一個草案,但《征求意見稿》已經為未來的創業板市場繪制出了藍圖。隨著管理辦法的正式頒布,以及后續的交易、監管等各個環節配套制度安排的出臺,可以預見,創業板乃至整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都將邁出關鍵的一步。
創業板將給北京哪些機會
眼下,各地的高新技術園區都在為園區內企業登陸創業板做著準備。創業板在為創業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的同時,也將提升園區的價值,帶動外圍產業的發展。
“創業板的推出使北京的高科技企業多了一條出路。應該說,創業板對北京企業的促進相對全國其他城市來說是最大的。”北京振華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王軍告訴記者,“北京政府一直非常注重扶持創業型企業,就以新三板為例吧,對于每一個能上新三板的企業,北京政府都給予200萬元的補貼。此外,政府也非常重視企業的上市工作,不斷出臺一些優惠措施為企業減輕負擔。”
王軍所在的北京振華投資公司是一家本土投資公司,專門做股權融資,他們公司曾經投資過一些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公司。如他們就給北京時代集團投資了400萬股。因此,他們對北京情況也就更為關注。“北京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企業很多,僅中關村就有1500家。另外,北京股權投資非常活躍,資金實力也很強。”雖然王軍認為創業板的條件一降再降,但是對大多數創業型企業來說,依然是走“獨木橋”。“我認為創業板體現的更多是一種示范效應。”
另外,王軍提到,創業板將使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產生飛躍發展,將使文化產業呈幾何級別增長,“國外文化產業的收益率是很大的,以媒體產業來說吧,往往可以達到10倍以上的收益率。北京重點發展服務業,中關村的新三板是很符合北京產業發展規劃的,他感覺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新三板和創業板的核心之一。
北京第一只本土有限合伙制基金紅石基金總裁趙巍告訴記者,創業板對北京而言最大的機會就是打通了新三板的通路問題。“新三板在北京已經非常成熟,在此基礎上,它也需要更多的接力棒,創業板推出后使中小企業除了主板、中小板、OTC市場之外,又多了一個接力棒,多了一個升級的通道。我認為今后會有很多新三板的企業轉板到創業板。”
有關創業板的各種言論中,中關村管委會也成為了人們熱議焦點,嘉富誠資本的合伙人程安靜認為,未來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主要來自各個高新技術園區,而中關村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關村管委會的官員們在談及此問題時顯得比較謹慎,他們表示,中關村匯聚了中國最多實力最強大的創新成長型企業,從客觀上來講,這些企業有做大做強的需求,創業板則給這些尚無法達到主板上市要求的企業一個很好的機遇,通過創業板上市,中關村將催生出一批新的財富神話。
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創業板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培育行業龍頭,另一方面則可增強園區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園區的作用是為企業提供充分的信息,動員企業及時進入資本市場。從創業板的作用來講,它也是各個高新技術園區發展成果的“試金石”。上市企業的多少,上市企業質量的好壞,最直接地反應了園區內企業的質量。同時大規模上市公司的集中,又提升了園區的品牌號召力,促使更多的企業落戶于此。
據了解,目前國內現有的54個國家級高新區中,較有規模的園區大致有40多家,其中中關村為最,有數千家高新企業和眾多專業的產業基地(或者園區),如: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北大科技園、清華科技園、生命科學園、永豐產業基地、軟件園以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等專業園區。在這些園區中,不僅有TMT類型的公司,還有包括制造業、生物醫藥、清潔節能等產業的公司,這些公司中很多已經成長為行業龍頭。
程安靜認為,創業板的推出,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關村的影響力,進一步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中關村,再加上新三板的影響力,一定能夠提升和帶動中關村周邊經濟的發展。
他提到,從中關村的區位分布上,北京西北、南部都有或正在建設園區,入駐的企業越多,園區規模擴大的需求也就越大,能夠逐漸形成小氣候,帶動園區周邊經濟的發展。
最后,程安靜提到,創業板也將加速北京地區教育行業的產業化進程。目前,中關村已經打造了三支創新大軍:一是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50多所,擁有在校大學生40余萬人,每年畢業生超過10萬;二是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200多家;三是以聯想、方正、信威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包括世界知名跨國公司在中關村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地區總部近80家,其中研發機構達70家,創業板的推出將有效激發創業者的創業激情,促進理論創新和企業界的結合,實現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VC、PE的新戰場
西安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某負責人近期頻繁出入北京機場,這家資質良好的公司正在受到一些北京PE和VC關注,問及為何鐘情于在北京選擇合作伙伴,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北京匯聚了太多的PE和VC,監管層又都在北京,他們更相信首都對金融機構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據悉,該公司一年前已經開始運做上市,因為概念良好,連續幾年贏利都超過一千萬,在券商眼里,符合創業板上市的那些條件就像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
北京匯聚了100多家創投公司,在全國名列前茅,讓PE和VC們興奮不已的除了北京太多的創新型企業資源,對外資VC而言,另外值得欣喜的消息來自商務部。3月6日,商務部發布《關于2008年全國吸收外商投資工作的指導性意見》稱,“今年將鼓勵外商設立創業投資企業,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引導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上市。”
資本市場上,VC和PE對潛在好項目的嗅覺靈敏如獵人。今年一季度主要投資國內市場的PE和VC在募資方面均現爆發式增長。其中,PE募資達199.98億美元,同比增長163%;而VC募資也達22.64億美元,同比增長536%。
由于一般投資于新興企業的資金需要依靠IPO才能退出,而由于A股沒有創業板,導致很多企業需要去歐美或者是香港上市。“退出機制缺乏本身就很不正常,而且從長期來看也是無法持續的。”軟銀賽富投資基金合作人羊東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VC資金流向不僅要考慮投資機會和盈利潛力,還要考慮如何才能更簡單地推動被投企業上市并成功退出,A股推出創業板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雖然目前創業板具體標準尚未推出,但市場傳聞預計僅深圳地區達標的企業就超過1100家,這一數字是很驚人的。
成思危在第十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表示,我國風險投資的重點領域應當是高技術領域,尤其是其中的信息技術(IT)和生物技術,支持的重點階段應是創業階段。中國的風投面臨很好的機遇,體現為六點:一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風投發展提供了動力;二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提出使風投更加受到重視;三是境外投資者的踴躍進入有助于中國風險投資的發展;四是有關風投的法律及法規日益健全;五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有利于風險投資的進入和退出;六是世界風險投資處在不斷的復蘇之中。
從清科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目前投資IT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從前年的60%下降到去年的40%,今年第一季度繼續往下走,到了38%。與此同時,傳統行業和服務行業占到了30%。清科研究中心總裁倪正東說,中國現在出現了VC投資領域的“割據”,表現為IT、傳統行業、服務業三分天下,“當然,如果出現互聯網公司大量上市,可能會產生新的互聯網投資的浪潮,那時候會改變這種格局”。
羊東提到,現在不管是VC也好,企業家也好,不能因為企業兩年利潤達到1000萬,不管這個行業是屬于哪個行業,公司是否有持續發展的潛力,就認為他可以走上市的道路,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他認為更多要看這個企業本身是不是一個有潛質的好企業,應該讓好的企業,甚至是好的小企業先上市融資,這才能體現創業板真正的價值。
他還專門提到,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一味追求高的市盈率,把PE的價格抬得很高,這對創投市場來說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各個企業,也存在于VC和PE之中。比如一年之內可以翻四五倍的價格,使人覺得這個公司靠拔苗助長好像是上去了,可是死亡者比比皆是,不用回頭看太長久,看一看2005年或者2006年,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所以,面對創業板,羊東認為大家應該把心態放平和,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在采訪中,王軍和趙巍一致表示,中國企業現在最缺的不是錢,而是缺乏全面的金融服務。比如王軍提到,目前還沒有形成創業板的二級機制,綠鞋制度還不健全。一旦出現破發或者發行不成功,剩下的股權由誰來買單尚無定論,而國外相關制度非常健全,都是由承銷商接單。他認為,只有制度健全,才能有真正的券商來為它買單。趙巍從本土創投的角度出發談到,如果一味考慮獲取暴利,這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育是無益甚至有害的。現在很多投資人不注重長期投資,追求短期利潤的傾向性突出,而很多高成長性的項目往往需要3-5年的培育期。
他們指出,資本在選擇投資對象時,首先會考慮其團隊和未來的成長性。有競爭力的企業和每一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都會受到資本的追捧。對風投而言,北京已經吹響創業板“集結號”,一批高科技、高成長、高附加值的北京中小企業蓄勢待發。
值得一提的是,創業板只是VC業界期待的退出渠道之一。在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的諸多要件中,雖然創業板先于場外交易市場、公司債券市場,被放在了體系建設的首要位置,但其他類型的資本市場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之中。3月20日消息稱,國務院已批準在天津成立中國首個場外交易市場(OTC),用于交易非上市公司股份,這將為中國數百萬達不到上市條件的企業提供了新的股權融資渠道,也是豐富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一項有益嘗試。與此同時,被稱作“新三板”的代辦股份系統今年將在中關村試點的基礎上,推向全國各高新技術園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近日也表示,今年將推出一系列支持私募股權投資活動的重大舉措,探索建立產權交易市場“做市商”制度,促進各類產權規范有序流轉。系統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開始初見端倪,對科技和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