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技術創新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企業長期生存和發展需要依靠多次、全時段的技術創新。國防高技術企業,只有依靠持續技術創新,才能持續的生存與發展。
關鍵詞:持續創新;高技術企業;創新機制
一、 持續創新
1999年歐洲聯盟資助立項的“21世紀的持續性技術創新政策研究”項目(POSTI 1999~2001)提出了持續創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的兩個不同定義:基于經濟管理科學領域理論將持續創新定義為創新過程或產出具有持續性目標的創新;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將持續創新定義為創新過程或產出具有改進環境質量的目標的創新。
二、 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特點分析
新技術科技革命推動著各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的同時,也帶動各國在國防領域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中,國防技術發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將進一步走向高技術化。國防建設要適應這一形式,“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是當今世界范圍內多數國家的明智選擇。在這種情形下,大多數國家的國防高技術持續創新活動展現出的新的面貌,表現出新的特點。根據實踐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是一定的創新主體在創新環境條件下所得到創造性成果,實現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的一種實踐活動,是一個持續的由思想到物質的社會性實踐的完整的創造過程。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持續創新主體的多元性。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主體是指在國防高技術創新過程中,具有持續的創新需求和創新能力,并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取得的持續的創造性成果的活動者或組織團體。持續的創新需求是激勵創新主體獲得持續創造潛力、動力;持續創新能力是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持續不斷地推出、實施新的創新項目(包括產品、工藝、原材料、市場、組織、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創新項目),并持續不斷地實現創新經濟效益的能力,是創新主體對創新過程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在宏觀上來說,國防高技術持續創新主體可以概括為投資主體和研發設計主體。從國防科技投資的來源來看,在冷戰期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國防高技術持續創新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國家政府。西方國家是以政府投資為主,幾乎在90%以上,任何比較重大的新武器研制項目都由聯邦政府預算投資。我國的國防科技投資幾乎100%來源于國家預算投資。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這種單一的投資體制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冷戰后,各國紛紛進行了改革,軍品科研生產逐步引入競爭機制,在國家投入為主的前提下,同時采取企事業自籌、合資合作、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股份公司上市、引進外資等多種形式,培育金融市場,建立風險投資基金,開辟多種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形成穩定、靈活多元的國防科研生產投資機制。同時,隨著改革的進行,研發設計主體也由以前單一的國防領域內科研院所,轉為除軍隊系列的科研院所、大學、企業外,還包括大量地方科研院所、大學、企業,實行縱橫競爭與合作,研發設計主體呈多元化趨勢發展。
2. 持續創新條件的社會性。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總是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實現的,這些條件包括與技術相關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系統。一方面,這些條件限制著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行為的取向和范圍,另一方面,這些條件又為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行為提供著新的活動方式和活動途徑,促使持續創新活動不斷地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現代國防高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新興技術和高技術領域,現代武器裝備的技術創新涉及面廣、科學性強、復雜程度高,其技術問題的復雜性、綜合性和系統性日益突出,僅靠單個國防系統內的資源力量己越來越困難,統籌運用國家、社會或國際科技資源的力量,實現優勢互補,成果共享,已成國防技術創新日益之勢。當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社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各主體進行合作與交流提供了一個基礎平臺,這樣大大加強了信息共享與交流,密切了合作,縮短了創新周期,提高了創新效率。此外,市場經濟的建設和完善,為持續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各種資源要素市場的培育與成熟,為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提供了資源庫和信息庫的作用。各種政策法規的軍地融合與接軌,加速了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的社會化進程。
3. 持續創新成果的兩用性。如果把國防高技術的應用領域分為兩大塊:軍用和民用,那么國防高技術就相應地可分為三大類:純民用技術,指不能用于軍事領域目的的民用技術;軍用技術,指不能直接用于民用領域的軍用技術;軍民兩用技術,指既能用于軍事,又能用于民用領域的兩用技術。信息時代,高技術兩用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日漸融合,在發達國家,軍事裝備中軍民兩用技術占85%,而純軍事技術只占15%。冷戰結束后,隨著國防預算的削減和國際軍貿市場的萎縮,美國、西歐、俄羅斯和其他工業化國家對國防高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美國率先從戰略高度開展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在其示范下,軍民兩用技術成為當前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世界各國國防科技政策的核心。
三、 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運行機制分析
1. 政府機制。國防高技術持續創新是國家技術進步的重要基石,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根本源泉,是國家綜合經濟競爭能力的集中體現,從而應作為國家政府的施政目標。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是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增強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能力的根本途徑,政府是國防企業資產的代表,推動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是政府的首要責任法律。(1)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財政機制。政府通過財政政策完善投入機制的管理,強化競爭機制,從而有效的促進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國的國防費較低,與世界其他國家已對外公布的國防費相比,2004年、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分別為159 878億元人民幣和183 085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1%和10.2%。國家財政支出分別為28 486.89億元人民幣和33 930.28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5.57%和19.11%。2004年、2005年,中國年度國防費分別為2 200.01億元人民幣和2 474.96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5.31%和12.50%。兩年來,中國年度國防費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2003年分別為1.40%和7.74%,2004年分別為1.38%和7.72%,2005年分別為1.35%和7.29%。2006年,中國國防費年度預算為2 838.29億元人民幣,為美國的6.19%。針對中國的國情,政府應該在國防費投入上做適當的調整,在需要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時跳躍式地增加國防建設投人,在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時,適度放緩國防建設投入增加額,使得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協調配合。
2. 金融投資機制。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的金融投資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國家政策性銀行設立專項貸款科目,支持國防高技術企業重大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和高技術自主創新項目,支持發展國防高新技術產業;二是通過發展高技術自主創新資本市場來籌集社會資金;三是大力發展技術創新風險投資機構,積極開展風險投資業務,逐步形成投資機構與企業“項目共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風險投資機制。
3. 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市場機制。國防高技術企業由于其特殊性質,國家投入占有極大比率,投資主體的單一性必然導致國防高技術企業缺乏競爭。因此,在引入多種投資主體的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有力于國防高技術企業的發展,適應時代發展的浪潮。(1)需求拉動機制。持續創新的國防高技術企業在市場上吸引生產要素,使資源向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集中,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國防高技術企業率先發展起來,迫使國防高技術企業不得不進行創新,以求得生存和發展。市場需求為持續創新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引導了國防高技術企業的持續創新,從而形成持續創新能力。(2)市場競爭機制。激烈的市場競爭會迫使國防高技術企業必須追隨率先進行自主創新的國防高技術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以求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即使沒有創新壓力的國防高技術企業,也會“居安思危”,對競爭者保持警惕,以潛在的競爭對手為對象開展自主創新活動,以此來保持競爭的主動地位。(3)市場激勵機制。從持續創新市場激勵分析,市場形成了企業進行自主創新自組織的機制,對自主創新有一種導向和激勵作用,這種激勵是通過市場對持續性創新效果的檢驗來實現的。
4. 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機制。(1)企業創新機制。良好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將推動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單項技術研發一直是國防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主要方式,如果缺乏明確的市場導向和與其他相關技術的有效銜接,將很難形成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產業。因此,選擇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自主創新戰略,大力促進各種相關技術的有機融合,在此基礎上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和集成創新,加快自主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形成國防高技術企業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建立自主創新目標責任制和與現代國防高技術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收入分配制度。(2)人才開發機制。高素質的人才是最為稀缺的自主創新資源,是決定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水平的關鍵因素。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企業人才培養的“折舊——更新”機制。在創新的人才引進方面,建立科技人員社會保險制度和社會調節機構,為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3)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健全客觀、公正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形成人才公開競爭的環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培育和提高國防高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允許和鼓勵科技人員在進行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時,選擇適合技術特點與發展要求的分配方式。(4)動態管理機制。在國防高技術企業持續創新工作實踐中,從貼近市場的角度出發,探索出一套動態優化的管理方法。持續創新的動態性決定了對項目所應用的技術、科技人員進行動態調整,保證技術的領先和貼近市場。
參考文獻:
1.曲式友.國防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模式分析.中國科技論壇,2007,(7):44-50.
2.向剛.企業持續創新.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6).
3.趙惠芳.國有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6).
4.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基金項目:國防科技工業軟科學研究課題,黑龍江省科技計劃項目(GCD6D209)。
作者簡介:傅毓維,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付丹,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陳金玲,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