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主是國產的好

2008-01-01 00:00:00
決策與信息 2008年2期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僅要實現全體人民的政治平等,還要把民主推向經濟和社會領域,表現為人民群眾經濟、社會權利的實現,就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在生產實踐中實現自己管理社會的權利。”

——房寧

從觀念層面回到經驗事實層面

瑪雅:你一直研究中國式民主問題,2005年參與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的起草,2007年7月又出版了《民主政治十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與實踐的若干重大問題》一書。在十七大前夕出版這本書,是否帶有某種官方色彩?或者說是在解讀官方的立場,是“官民主”?

房寧:不能這樣說。從我所做的工作來看,的確很大程度上是在梳理中國民主的話語體系。我基本上是沿著這樣一條路子,就是根據中國的歷史、國情,以及中國的實踐經驗,來建立一個中國民主獨特的話語體系。與現在學術界比較流行的那些話語相比,也許可以說是在開辟一種新的觀察角度、新的認識維度、新的敘述方式。你說的“官民主”,一不是事實,二也實在不敢當。因為“官民主”是要授權的,沒有人給我授權。我是自己在做這件事,希望能夠通過我的工作,把對民主的討論從觀念層面拉回到經驗和事實的層面上來。因為畢竟民主不能抽象地說,而要具體講,主要根據中國的經驗進行討論。《民主政治十論》是一個初步的努力。我更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

瑪雅:從觀念層面回到經驗和事實層面,你是說,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不應該從觀念出發,而應該從實際出發?

房寧:中國從1980年代開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再探索,以及政治體制改革,在初始階段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就是存在觀念驅動的傾向。很多人在沒有深入了解國情,沒有獨立地進行國際比較的情況下,就大談民主,大講政治體制改革。他們的依據和出發點,往往是基于某種理念,主要是西方的民主理論,其中還有一些是十分可疑的“學說”。這種紙上談兵、坐而論道的情況,今天應當改變了。研究中國民主和政治體制改革,首先要搞清改革的現實必要性,搞清是什么樣的現實因素在推動中國的民主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客觀清醒的認識。實際上,近20多年來推動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而是來自于中國社會發展的現實,來自政治體制維護自身存在發展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人民權利意識的增長,另一個是適應市場經濟的政權建設的需要。我把這兩個因素稱作推動中國民主發展的“兩個輪子”。

瑪雅:這個比喻挺生動。具體說,這“兩個輪子”是怎么推動中國民主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的?

房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權利意識普遍增長,包括公共權利意識。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促使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改變,不同的階級、階層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發生改變。權利意識增長和利益關系的變化,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導致了新的利益矛盾與沖突的大量出現,包括貧富矛盾、勞資矛盾、城鄉矛盾,以及地區差距導致的矛盾,等等。從1998年開始,各種社會矛盾明顯向政權聚集,轉化為不同利益群體與政權的矛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官民矛盾”,具體表現為行政訴訟案件的激增。自1989年頒布《行政訴訟法》到1992年,每年全國受案不足3萬件,而從1998年開始陡然上升,超過7萬件, 2001年突破10萬件。以北京市為例,1990年至2004年,北京市各級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共計16344件。其中,前10年受理的案件占總數的29%,后5年則占到71%。尤其是最后3年,受理案件量猛增,超過前12年的總和。

民主觀念本質上是一種權利意識。權利意識的增長、社會矛盾的增加,以及向政權集中的趨勢,構成了新時期政治參與的動因,要求我們的政治體制做出回應,從而形成制度供給的需求,產生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現實需要。這是第一個“輪子”。

第二個“輪子”是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了重大變革,深刻影響到政治體制與政府管理體制。市場經濟要求政治體制與之相適應,政治體制也要制約市場經濟中的消極因素,這些造成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建設的又一個需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降低行政成本,二是遏制腐敗。

中國國情和基本政治制度決定了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的有機結合,使經濟發展實現了持續穩定快速的增長,但是也造成了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長期以來地方公共支出大量依靠政府的預算外收入,有的地方政府開支的一半要靠自己“創收”。這種局面與政府的職能有關。要減輕政府財政負擔,降低行政成本,最根本的是要依靠改革。這是推動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最現實的原因。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下,共產黨組織及各級干部有產生特殊利益的可能,腐敗的持續蔓延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因此,必須不間斷地進行反腐敗斗爭,通過政治體制與行政體制改革來強化監督和權力制約,以保持黨組織及各級干部的廉潔。這也是推動改革和民主的一個現實的原因。

推進民主要考慮社會發展階段性

瑪雅:目前國內學界對中國民主發展的路徑主要有哪些思路?

房寧:概括起來說,有兩種越來越清晰的路子:一個是逐步擴大競爭性選舉,一個是采取參與、協商、監督的方式。我個人贊同后一個路子,原因是,競爭性選舉在中國現階段是不合適的。這一點其實恰恰是西方的經驗。

很多人看到西方民主的現狀,認為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是西方民主是有歷史的,是經過長期發展而來的。目前這種民主體制,在多數西方國家是上個世紀才實行起來的。原因何在?基本原因是西方國家處于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當社會關系大變動,社會矛盾突出、社會分歧很大的階段,采取議會制、普選制等民主形式,一般效果都不好,有的甚至根本站不住腳。比如法國,前四個共和國都失敗了,到了第五共和國,民主政治才逐步穩定下來。

歷史上很多社會變革,都伴隨著激烈的社會沖突,無論從早期歐洲,比如法國大革命,一直到20世紀的亞洲國家,都是這樣。韓國的現代化是一部血淚歷史,漢江奇跡的20年,又是流血抗爭的20年,原因就是很多的社會矛盾都集中到了政治領域,這對一個民族來講代價特別大。也有例外,那就是日本。日本戰后也經歷了恢復經濟、重新工業化的過程,但是日本政治穩定,長期保持了一黨制,這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它真正的秘訣就是在經濟和社會領域中給人民以自由,使得國家與社會在很大的程度上相安無事,從而為民族復興贏得了機會。但是很多國家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它們是經濟、政治同步發展的。現在看來,一個國家的現代化,經濟與政治發展不同步是比較有利的。

瑪雅:俄羅斯甚至是先政治,后經濟。

房寧:是的,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是非常糟糕的,它完全政治化了。只有現在,才逐漸地回到一個比較正常的體制之下。而這種正常的體制,實際上是對從1990年代以來十幾年實踐的反思中得來的。人民終于意識到,真正的權利并不是靠權利意識能夠得到的,而要靠社會物質基礎。只有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情況下,人民的權利才真正能夠實現。有的時候,權利意識越高,權利的獲得反而越少。

我們去年9月與俄羅斯學者共同召開了一個研討會。俄羅斯現在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且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就是“主權民主”。這是俄羅斯對它自己民主的一種概括,同時也是一種規劃,按照這個來構建它的體系。這種主權民主,我的理解,就是形成一個國家和人民權利的平衡。也就是說,經過這么多年的沖擊震蕩、艱難困苦,俄羅斯人終于明白了,個人權利自由是寓于國家的建構之中的。

瑪雅:俄羅斯人怎么會產生這種認識,提出“主權民主”的概念?

房寧:因為俄羅斯被西方打垮了,西方通過寡頭操縱俄羅斯。所以,這個國家雖然獲得了民主的形式——多黨制、議會制、普選制,都有了,但是,當一個國家受到外國操縱的時候,或者受到少數資本集團操縱的時候,任何這些民主形式都是徒有其表的。所以俄羅斯人意識到,這個國家需要“清理場地”。因為你要實行民主,如果把民主理解成一人一票,那得是真正的一人一票,但實際上做到真正的一人一票談何容易,那可不是個形式問題。俄羅斯當年,給幾瓶沃特卡,人們就能把私有化債券,把幾十年蘇聯分到個人名下的財產給賣掉了,真的是應了歐洲的一個說法,“為了一碗紅豆湯,就出賣了長子繼承權”。當大家權利意識高度增長的時候,其實那個權利是非常不值錢的,于是出現了出賣長子繼承權的現代版。現在俄羅斯人懂得了,主權首先一個就是要抵御國外資本集團,或者國外政治勢力對本國的干預。

第二個,他們認為,實際上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在很大程度要靠組織的力量來實現,就是靠國家的力量來實現。所以他們提出主權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國家和公民社會的關系問題。過去他們認為,國家越來越小,社會越來越大,所謂小政府、大社會。現在俄羅斯學界主流觀點認為,這是一個假問題。國家的大與小、政府的大與小,不是人們主觀能夠決定的,而是根據現實的需要決定的。西方戰后以來,政府越來越大,不僅是規模大,管的事情多,支配的資源越來越多,是全面擴張的一個政府。對于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講,國家必須擔負起責任,因為,由于它的這種曲折,個人的權利空間其實是很小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去講個人的自由、個人的權利,是很不切實際的,是很無聊的話題。

以上不同國家的例子都說明,民主有一個階段性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它的現實條件。過去我們說,中國不能采取競爭性選舉是由于民眾的素質問題,我覺得主要不是這個問題,而是發展階段的問題。因為民主是實現國家發展、人民權利和幸福的工具,它本身采取什么形式并不是絕對的,而是要根據現實的需要來選擇。

人民的權利意識是雙刃劍

瑪雅:你說的發展階段是指政治發展,還是從國情的角度來說?

房寧:從國情的角度。處于我們現在這樣一個階段,其實有個兩難。我們需要一種民主形式,以適應人們權利意識的增長,但是說句老實話,人民的權利意識也是雙刃劍——一方面它有正當性;另一方面,人民權利的實現又是受到歷史約束的。就是馬克思強調的,權利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權利的實現是離不開社會條件的。如果脫離了現實條件,權利意識的增長反而會造成問題。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浙江溫嶺地區的民主懇談會,被認為是非常好的形式,很多學者去調研,媒體也宣傳報道。但是恰恰在這樣一個地區,反而引發了很多的社會矛盾。溫嶺屬于浙江臺州市,人口占臺州的1/10,但是上訪量占了臺州的64%,是上訪的大戶。

瑪雅:這是什么原因?這個地方有上訪的傳統?

房寧:不是傳統,是一個現象。當人的權利意識通過某種政治形式被調動起來后,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通過這種辦法能夠解決矛盾。的確這種辦法解決了很多矛盾,但是它在解決矛盾的同時,也使更多的矛盾顯現出來了。這種現象發人思考。

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出現了大量的社會矛盾。這些社會矛盾是客觀存在,不能回避,一時也無法消除。的確應該有一種政治形式,來消化吸納這些矛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當社會矛盾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比較好的解決的時候,就要等待。等待環境逐步改善,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之后,問題才能慢慢地得到解決。如果沒有耐心,好心辦了壞事,就會使一個民族失去解決矛盾的機會。發展民主政治,一定考慮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這是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民主政治的發展要靠現實推動

瑪雅:你的意思是,中國在目前發展階段,還不具備把民主作為一種價值去追求的條件,甚至把民主作為一種手段都有可能帶來問題?

房寧:現在有些地方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嘗試是值得討論的。我做過一些調查,跑的地方多了就有了一種感覺,本來政治發展應當是由事件引起的,但是現在很多地方實際上是觀念推動。坦率地說,有些地方干部是為了實現他的一種理念,甚至是追求政績。一般來說,這種改革效果并不好。往往是人調走了,這個事也就過去了,有點“人亡政息”的味道,也說明缺乏基礎。所以我覺得,民主政治的發展,關鍵還是要靠問題推動。現實中有那么多問題,我們應該通過對問題的解決,通過試錯法,使我們的體制逐漸完善起來。而不是從觀念出發,為了一個理想,為了一種理想的狀態,預先在腦子中構想一幅圖畫,然后照著圖樣施工。

我對一些地方的“政改沖動”心存疑慮,因為地方改革有著十分復雜的情況和動機。政治制度具有統一性、整體性,局部的成功不見得有全局的意義,而局部的改變卻會對全局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現在一些地方的改革沒有明顯起因,反倒隱約透露出一些干部的主觀意圖,這種觀念推動的改革是不可取的,尤其要防止那種在不正確的政績觀推動下的改革。無論是黨內民主還是政治體制改革,都必須源于實踐,每一項改革措施都要有具體的針對性,確實由于出現了必須解決的問題。一句話,政治體制改革應當本著確有必要、經過試點、逐步推開的規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和實施。

瑪雅:你調研走了不少地方,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政府官員制度創新的意識似乎比較強。如四川這幾年在制度創新方面不斷嘗試,但是四川,包括重慶,這兩年發生的事情好像也不少,如萬源的群體事件和萬州的群體事件等。可見,制度創新與社會的和諧、穩定,與老百姓的福祉并不是同步的。

房寧:對,沒有一個必然的聯系。對這個問題我也有觀察。現在東南沿海地區和內地,包括像四川這些省份,有一個反差。原因正如你說的,是經濟的原因,但不只是政績觀問題。在東南沿海地區,因為經濟發達,村長也好,鄉長也好,對經濟資源的調配能力是很強的。如果采取競爭性選舉的方式,競爭會非常激烈,不僅成本極高,還可能導致資本、大戶對政權的操控,甚至導致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所以東南沿海地區每次村級換屆選舉都會發生一大堆的事,選后常常出現民事案件增多的情況。當地干部對選舉有些緊張,怕選舉演變成矛盾的爆發點。

而內地的情況就不同了。這些地區比較窮,經濟比較落后,基層沒有什么公共財政,沒油水。2007年我去了四川的一個村,那里連掃大街的衛生費都是公司化運行,自來水也是公司提供,村長也好,支書也好,幾乎沒有什么可支配的公共資源。這樣的地方搞選舉,反倒比較平靜。選上誰都是盡義務,也有的地方是輪流當。這種情況也可以放射到鄉鎮。這些地方為什么出經驗?可能經濟上確實沒有太大的文章可做,所以想做點政治文章,而這種文章做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風險。

官員政改沖動的制度性原因

瑪雅:所以說,民主是和利益密切相關的,特別是經濟利益。

房寧:民主是價值追求和政治實踐的統一。人們追求民主,希望有更多的權利和自由,這是一種觀念。包括那么多的政治體制改革實驗,肯定是有觀念推動的因素。但是從根本來講,一種政治制度也好,民主體制也好,不是從人們的觀念中產生的,而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過去一講民主,就是抽象地講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現在我們知道,其實一個國家不管是什么民主,它在早期、中期、成熟期都是不一樣的,原因就是現實條件。民主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什么是好,什么不好,不是絕對的。比如“民主”這兩個字,在中國傳統的概念中,是一種民本思想,要求領導者替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以民為本。當然有人不同意,說這個觀念不對,“民主”不是“民本”。其實他這也是一種觀念。從根本上來講,民主是由多數人所決定的,也包括多數人的思想水平、思想認識和思想意識。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2002年在中國搞了一個大規模的調研。調研發現,在群眾心目中,所謂的民主——評價一個政府、一個干部,或者評價我們的政治是不是民主的,它的真正含義,就是看政府在做決定的時候,是不是征求了群眾的意見。這正是學術界所講的民本思想。我覺得,中國的民主政治還是要適應人民的意識和感受,而且是人民當中多數人的意識和感受,不是少數“先進的知識界”的觀念和意愿。民主的需求和民主的供給必須是平衡的,滯后是不好的,超前了也是不行的。現在大家所要求的就是這樣,那么你既然是民主,就應該適應大家的思想,適應大家的需要。

杜克大學還做了一個橫向比較,就是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本國本地民主狀態的評價。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普通民眾對國家政治發展的評價,恰恰是比較高的,在亞洲10國和地區中僅次于日本。

瑪雅:Duke這個調查結果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房寧:而且發人深思,是因為另一種現象。就是在我們的干部當中,對政治體制改革、民主政治發展的呼聲反倒是挺高的,比來自社會,來自普通群眾的聲音要高,而且要高得多。這是什么原因呢?我看干部中的“民主呼聲”與現在的干部人事制度有密切關系。任何職業都有職業預期的問題,社會管理者也是一個職業,但現在這個職業的風險最大,職業預期最不確定。那么我們的干部,誰替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呢?現在的問題是,一個干部,或者說“做官”,價值就是不斷地提升,可是實際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不斷得到提升,干部隊伍畢竟是個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對于多數干部來說,按照現行體制就上不去了。那么換一種體制如何?比如說選舉,競爭上崗,那樣的話至少就產生了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干部中“民主呼聲”恐怕與這種“重新洗牌”的愿望不無關系。這個就使我們聯想到,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也許更重要的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解決出口的問題。

“高退休金養廉”的制度設計

瑪雅: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方面,你認為應該采取什么措施?

房寧:其實在中外政治文明成果和管理經驗當中,可借鑒的東西很多。比如說,可以采取類似軍隊的軍銜制,也可以把我們的勞動模范制度加以改造、完善。總之,不是只有“升官”才是價值,也要考慮干部的年功、資歷,考慮到他實際做的工作,給以相應的物質待遇和精神上的肯定與鼓勵。我們說,共產黨員要做人民的老黃牛。當了一輩子老黃牛以后,應該得到肯定,人生價值應該得到實現。這樣的話,對整個干部隊伍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對心理的穩定和職業的良好預期的形成,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同時也不至于讓很多心理沖動去影響、干擾我們的政治體制。

瑪雅:我有一次跟北大的潘維教授討論廉政建設,他提出一個觀點,叫“高退休金養廉”。比如你在公務員的位置上做了30-40年,這期間廉潔奉公,沒有什么大的差錯,退休以后國家就給你為數可觀的一筆錢,保證你衣食無憂,過得很好。但是在退休之前,這筆錢是不給你的;你如果出問題,這筆錢就泡湯了。以此來鼓勵和激發干部保持清廉,不腐敗。我覺得這個想法很有道理。

房寧:新加坡等很多國家都有這樣的體制,是很好的經驗。如果我們現在一下子拿出很多的錢來提高干部的工資待遇,這也不太現實。因為畢竟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民群眾特別是普通勞動者的待遇很低,如果干部掙得太多,差距太大,恐怕很難被社會所接受。但是像新加坡和一些國家,它有一種很巧妙的期貨制——國家給你一個良好的預期,如果你犯了錯誤,特別是犯了廉政方面的錯誤,代價和風險都極高。那么為了“一世清名”,你會有一種強烈的內在的約束。中國歷史上其實也是靠這樣一種方法,對官員進行一定程度的約束。我們現在恰恰是倒過來了,干部在任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他有很多的權力,有連帶的利益;一旦他的地位沒有了,權力沒有了,連帶利益一下子就消失了。這樣就造成了“59歲現象”,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如果我們把它倒置過來,對在職干部嚴格要求、嚴格監督,保證他退休以后的生活待遇,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制度設計。現在因為沒有這種機制,你為官是否廉潔,政風如何,只要不出問題,或者有問題沒被發現,最后的結果似乎都是一樣的。這其實是不公正的。我們的管理水平應該有所提高,這里面有很大的制度上的提升空間。

政治體制改革應當講求實際

瑪雅:前面你談到,通過政治體制改革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降低行政成本,一是遏制腐敗,在具體措施上,你有沒有什么思路?

房寧:中國的行政成本無論怎樣限制,絕對量是不會降低的。但是我想,我們應該像控制房地產價格一樣,控制行政成本的過快增長。現在中國有一種傾向,有人叫做“花錢買穩定”。如果花錢能買來穩定,這個錢也得花,但是要考慮成本。其實當代政治學很多就像經濟學一樣,是算賬的問題,就是在兩難當中取舍。現在行政成本不斷提高,解決任何問題都需要花錢。但是畢竟行政成本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地投入,也有一個投入產出的問題。我們老有一句口號,叫做“這是頭等大事,要不惜一切代價”。什么都是頭等大事,什么都不惜一切代價,這怎么可能呢?現在是經濟迅速膨脹的時候,包括財政收入,有的是以幾何級數在增長。這種情況下,矛盾不突出,但是不可能長久是這樣。所以,從現在起就要轉變觀念,即使是解決民生問題,即使是維護穩定,也要考慮成本問題。還是那句話,政府并不是要把一切都包下來,一切好事都由政府來做,這是不可能的,政府對經濟社會活動的干預是有限的。應當更多地借助社會組織來解決經濟社會問題,政府從某些服務領域退出,當個裁判員,更多地扮演仲裁的角色。這樣更適應人民的權利意識,給人民更多的自由空間,更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瑪雅:但是行政成本攀升,有一部分是揮霍掉的,比如修建豪華辦公樓,最典型的像網上流傳的某個地方政府的“小白宮”。你在《民主政治十論》中談到,通過強化監督和權力制約來遏制腐敗,你有沒有什么具體的想法?

房寧:腐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嚴重的腐敗現象,明顯的權錢交易。這種腐敗需要通過黨政機關的內控來解決。這實際上是個很技術性的問題。之所以現在腐敗這么嚴重,一個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一個是我們的信息系統、財會系統不健全造成的。這個問題我倒不是很擔心,不是一個不可克服的問題。世界各國都有市場經濟,都有腐敗,為什么我們現在這么嚴重?其實很簡單,我們現在連實名制都做不到,你怎么去控制腐敗?所以,與其說做各種各樣的政治設計,還不如把實名制,把基礎信息搞清楚了,加強最基礎的社會管理。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我相信腐敗會大大地得到遏制。

另外一種腐敗,我叫做“輕微腐敗”,就是介于合法違法、守紀違紀之間。我在調研中接觸過很多干部,他們說,其實現在很大一部分的吃也好,用也好,是公務活動的延伸。這個你說它是腐敗也可以,說它不是腐敗也可以,似乎法制在這個地方失靈。這是現代化中出現的復雜的管理現象,我們缺乏認識和相應的對策,這恰恰是我們今后需要研究的問題。

我認為,與其討論那些充滿了爭論和感情色彩的意識形態化的話題,還不如談一些具體的問題。這些具體的問題有兩個是重要的:第一是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應該給干部多重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實現的途徑,而不是只有升官這一條路。第二是從改革行政管理,特別是從反腐敗的角度來講,做兩件事:一個是基礎性的工作,比如信息工作。強化監督,沒有信息系統,沒有可靠確鑿的數據,一切都是不可靠、不落實的。另一個是研究、區分不同類別的行政支出,把工資、行政費用和公務費用,就是養人、辦公和辦事的支出做一個嚴格的區分。這樣就可以堵塞大量的漏洞,明確很多的是與非、罪與罰的界限。這是比較實在的問題。

瑪雅:十七大報告指出,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同時指出,“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體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你是如何理解在民主建設中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廉政建設,強化監督和權力制約,遏制腐敗的問題?

房寧:有人說,只要有共產黨的領導就談不上民主,民主是沒有什么“領導”的。我認為,中國的民主肯定是需要領導的。這在西方好像很難理解,其實在中國不難理解,這是中國人民的權利發展史決定的。中國從近代以來,人民權利和自由的空間很小,人民權利和自由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個先鋒隊、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來實現的。這個不用多說了。

為什么中國的民主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說到底,是因為中國的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它所追求的是一個大多數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制度。西方民主的主要表現是全體公民在政治上、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政治解放對于經濟上已經成為社會主人的資產階級來說,意味著權利的全面實現,因此,民主進程就基本完結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僅要實現全體人民的政治平等,還要把民主推向經濟和社會領域,表現為人民群眾經濟、社會權利的實現,就是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在生產實踐中實現自己管理社會的權利。

反過來說,共產黨的領導是不是與人民群眾利益和愿望完全契合、完全一致呢?并非如此。共產黨的領導可能會出現失誤,共產黨本身可能會蛻化變質,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失敗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黨的蛻化。確實,一黨長期執政和民主是一個需要協調、解決的大問題。中國式的民主,在理論上能不能站住腳,在實踐中能不能行得通,都與能否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共產黨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緊密相連。我們說,在中國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有歷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但是,一黨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

怎么解決?有人說很好解決,實行多黨制、競爭性選舉不就行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我認為,只能通過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完善黨的領導,通過長期、持續不斷的教育,加強內控,加強監督,來逐漸解決這個問題。發展黨內民主是十分必要的,但正確的思路應當是:擴大參與、落實權利和加強監督。如果實行競爭性選舉,必然促使各級干部尋求各自的經濟、社會資源,營造自己的權力基礎,從而導致黨和國家各級政權統一的基礎的分化瓦解。

最后我想提出一點,執政黨蛻化的問題,現在最嚴重的不是一般的腐敗,而是逐漸露出苗頭的官商一體。很多黨員干部直接、間接地經營企業,這實際上是一種腐敗,但是很難用法律加以界定,這才是真正最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強烈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的直系親屬經商。

(房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生院教授;瑪雅:香港《鳳凰周刊》副總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A级毛片|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色精品视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无码人妻免费|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国产女人|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91久久大香线蕉|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欧美在线国产|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亚洲天堂首页|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www精品久久|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色天堂无毒不卡| 欧美精品不卡|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99视频国产精品|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成色7777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性|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88av在线| 亚洲美女久久| 亚洲三级色|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无遮挡AV| 99视频在线免费| 成年人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色综合久久88|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