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熱議房價拐點之時,一個真正的拐點或許被煙霧遮蓋,那就是制造業拐點危機。廣州招聘會顯示,今年平均起薪點增幅達13%,達到了1160元,為歷年之最,有個別企業甚至將工薪提高了30%。]
2008年,中國制造業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局面。業內人士表示,剛剛過去的2007年堪稱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外向型企業面臨最大挑戰的一年。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和原料等上漲,讓許多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備感舉步維艱。

分析制造企業面臨空前沉重的壓力:一是近年來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從今年的形勢來看,由于物價繼續攀升,原材料的價格或許會一如既往地上漲,從石油、化工到煤炭、鐵礦石,很多原材料價格還在上升通道。二是人民幣匯率上升。到2007年10月開始,人民幣快速升值,這對于依靠低價占領國際市場的中國制造業是個打擊。人民幣匯率上升,政府改變了出口退稅政策減少了退稅,使得出口利潤普遍在3%以下的企業難以為繼。三是在貨幣緊縮狀況下制造企業貸款困難,或者信貸利率躥升,民間借貸月息甚至到達3%以上,已經超出了制造企業的承受能力。最后,新的勞動法律,以及對于員工社會保障的硬性規定,提高了企業的壓力。
中國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表示,在當前次貸危機加劇、消費市場萎縮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制造業進出口雖然有望保持總體增長,但增幅卻將繼續出現回落。他建議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考慮下一步的發展道路,生產低端產品的企業可以考慮從歐美市場轉向亞洲或非洲市場,生產中端產品的企業可以考慮走品牌發展之路。
對此,一些家紡企業負責人表示,現在做家紡出口貿易,去除各種成本后幾乎是微利了。而同樣的家紡產品如果在中國國內銷售,企業的內銷利潤空間將是外貿交易的4至5倍。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種種隱憂將在今年浮出水面。紡織業2/3的企業生存將受到挑戰。
對此,業界分析家建議:首先要做的是打破上游行業的壟斷。從近幾年的數據看,我國上游與中下游產業的利潤率雖然都在上升,但具有壟斷地位的上游行業,其利潤率遠遠高于中下游行業。
其次,要根治根據企業性質進行資源配置的痼疾。眾所周知,無論是銀行貸款、債券市場還是上市融資,我國的金融資源大都通過行政之手源源不斷地流向所謂的重點企業,尤其在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約束下,各類企業爭奪貸款到了白熱化階段。在制造領域中的民營企業,即便具有優質基因,也難以獲得至關重要的資本,而各類換湯不換藥的低效企業倒在市場上大融其資,其結果是制造業難以出現優質企業吞并弱勢企業的良性生態。
在長三角、珠三角企業面臨大轉型的危機關頭,政府有必要在資源配置、行業遷徙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市場化改革,打破以往改革的條條框框,才能將制造業拐點危機轉化為上行的機會。